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景德鎮千年窯火,代代相傳,遺留下大量的古窯址、古作坊。這些古舊的遺蹟和歷史的碎片記錄着景德鎮的生命歷程。爲了留下城市的記憶,傳承製瓷手藝,自2012年開始,景德鎮將明清窯作羣按照原樣不落架修繕復原。

文化保護

延續厚重文脈

明清窯作羣坐落於 “國家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對面的老羅漢肚,建築面積3877 平方米。它保留了景德鎮特有的八座明清傳統坯房,與徐家窯柴窯連成一個完成的窯作體系,是景德鎮老城區保存較好的地面工業遺存和地標性歷史遺蹟。

據瞭解,徐家窯始建於明末清初,長度爲四丈九尺,建築面積1037平方米,是目前景德鎮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窯遺址。在1949年歸爲景德鎮建國瓷廠管理經營後,它主要燒製碗、盤、壺等日用瓷、工業用瓷和釉裏紅、青花、青花釉裏紅、單色釉等藝術瓷,並於1979年停燒,成爲景德鎮歷史文化遺留窯址之一。

在復建、復燒徐家窯的工程中,完全按照原來的形狀、工藝恢復,儘可能地保護和留存整個工藝鏈。數十名經驗豐富的建國瓷廠老員工也參與進來,其中把樁師傅的平均年齡達70歲以上。他們以窯磚牆、苦櫧樹木架、小青瓦磚木爲主要結構,窯房頂面四分水,分三披排水,修復完成了一座能容納320擔坯的蛋型柴窯。窯旁還設有裝坯落、水井及生產設施,系典型明代窯坊建築的風格。並於2016年11月8日成功復燒,以燒製地處老羅漢肚一帶坯房的瓷坯爲主,品種分爲碗、盤、壺、瓶等。

而在修繕復原的作坊院裏,貫穿窯作羣的道路也已原樣修復,中間用青石板、兩邊用窯磚鋪就。10餘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這裏畫坯、雕刻、拉坯、利坯等,整個制瓷過程在這裏完整呈現。

文化復興

彰顯獨特魅力

悠久的制瓷歷史、豐富的陶瓷遺存,是景德鎮的最大財富。明清窯作羣顧問負責人餘喜來表示,景德鎮通過修復古窯址、古作坊,既展現了千年瓷都豐厚的文化底蘊,還可以保護歷史文化的遺產,讓景德鎮的千年陶瓷技藝得到了傳承,使景德鎮成爲展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景德鎮的獨特魅力。

“在今後復興古窯址、古作坊的道路上,我們不僅要傳承陶瓷文化,還要以正規化、常態化的技術來維持生產,再在創新中爲陶瓷文化旅遊增添亮點,充分彰顯出陶瓷文化,爲旅遊產業鑄魂。”餘喜來告訴記者,除了修建復興這些文化遺址外,他們還把一些下崗的制瓷工人返聘回來,讓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工序上繼續發光發熱。並培養下一代的年輕人,將千年窯火代代相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正在畫坯

畫筆勾勒、水墨丹青……正在畫青花瓷碗的遊景秀,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一,在她16歲時,便進廠從事制瓷行業,這一做便是一輩子,說起文化復興的變化,她表示,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就是守護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看到以往落寞的瓷廠能夠重現生機,對我們這些手藝人,是一種別樣的情懷。傳統的陶瓷手工技藝能夠得到恢復、得到發展,是築就瓷都人的精神家園。”

(來源:瓷都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