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的神学思想,是一个少人探讨的问题。其实,道教神系亦自有其内在的有机结构及系统的神学思想,本文就此而论,求教于道界学界同仁。

一、道教神系的渊源与演变

在道教极其庞大的神系组织中,严格地讲可以分为神明和仙真两大类。神明为道教中人崇拜和信仰的诸虚无玄妙,体性自然的形象,如天尊、道君、老君、雷祖、玉帝、天君、星君等;仙真则多是因修道累德而达到圣境的仙人真人,其本体原是活生生的凡人,如张天师、三茅真君唐宋之八仙,宋元的南五祖、北七真,明清的张三丰、陆潜虚、刘一明、王常月等。正是由诸般的自然神、灵界神、祖先祖及众多仙人真人,共同组成了一个体系严密、诸神并尊的道教神系。这个以三清玉室、三界诸神、历代仙真为内涵的神真体系,许多神明即是人们崇拜的形象,亦是其教派的传法祖师。

从道经的记载可知,既使是虚无玄妙、大道化身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等三清至尊,他们也时常以具体的形象或世间的圣真显现降世,以亲近人们,教化人们,救度人们。而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就是先秦时期的大哲人,道家学说的开创者。故正如宋代贾善翔所说:「且老氏本亦人灵,盖得道之大者也。所以能通神达见,而为道主,故万灵所奉,三界所归。」亦是说,世间的凡人只要崇信大道,坚志修持,也有可能脱胎换骨,变化成为仙人、真人、神人,甚至成为天尊,如老君、八仙、天师一样。这种人神合一、仙凡互化的现象颇为奇特,反映了道教神学中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理念,并促进了道教神系的完善及道教本身的发展。

当然,道教神系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早期道教的老君崇拜与三官信仰,到南朝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及至北宋张商英的《三才定位图》、《上清灵宝大法》及元代永乐宫壁画中的庞大神系组织,其时间跨越千年,其层次结构多次调整,并随着众多道派的兴盛衰微而分化出不同结构的分支神系,从而使道教的神系呈现出内涵丰富多彩的画面。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道教神系的渊源甚古。首先,它继承了中国原始先民中普遍流行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其次它是夏商周三代王朝所奉行的敬天祭祖的礼教传统的延续与发展。而在它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又吸收了先秦、战国时期的仙道真人、及中国民间和众多少数民族崇拜的诸神,乃至中国历代的伟人、圣贤、英雄、烈士。

中国自古遗留下来的各种崇拜虽然庞杂众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贯穿着对至高无上的天神信仰和功德成神的信仰。而遍布中华大地的众多不同民族的信仰及民间信仰更是根深蒂固,任何宗教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无法漠视忽略它们的存在与影响。这对于道教神系的创建与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人、神同源的神学思想

就道教神系的理论基础而言,它从一开始即根基于「道」。在道教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后本原,是处于永恒运动中的宇宙,它的本质属性是生成天地,养育万物人类,即使是那些出入三界、逍遥自在的仙灵众神,仍然是大道运化的杰作。从《老子》中「长生久视」的思想,到《庄子》中「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的生活态度,都显示着大道的万能与神奇。故人们如效法「道」,学道修真,便能获得「道」的超然性和永恒性,克服生与死的对立造成的生命悲剧感,达到一种超然物外、与道契合的境界,也就是道教所推崇的仙真。

正如《淮南鸿烈·原道训上》所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拆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之以翔,太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风与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所谓「太古二皇」,即指伏羲、神农而言。唐玄宗亦指出:「天地人物,仙灵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因此,无论是道教崇拜的神明,还是源自古代宗教、民间信仰,佛教儒家之诸神,都必须统一在对「道」的崇拜之上。道教神系及其神学理义,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对大道信仰的肯定与继承的完善体现。

大道被演化为人们崇拜的尊神,始于道教创立之初。张道陵于东汉时开创正一天师道,自称「太清玄元」,得太上老君之真传。《神仙传》说:「张道陵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这位来自天境的「柱下史」,就是先秦思想家老子,史载老子尝为周柱下史。《老子想尔注》亦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三天内解经》也说:「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从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老子因而被道教尊为道教的道祖。

那么,同为大道衍化的结果,为什么又有神灵、凡人及万物的差别呢?换而言之,天地万物,人神之间区别的内在根据又是什么呢? 依据道经所言,作为宇宙本体的大道在其开创宇宙、衍化万灵万物的过程中,因其内在基因体「气」的不同而出现了神灵与人物的分别。《太始经》描述说:两仪未分之时,宇宙「溟滓蒙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虚,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灵宝经》曰:「一气分为玄、元、始三气,而理三宝,三宝皆三气之尊神。」此三宝尊神即道教的最高神明——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他们是由玄、元、始三气化生而成的,是由道向气演化的第一阶段即元初之际的形象。

对此,《太真科》有一段相当形象的描述:「混洞之前,道气未显,于恍莽之中有无形象天尊,谓无象可察也。后经一劫,乃有无名天尊,谓有质可睹不可名也。又经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谓有名有质,为万物之初始也。极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寿无亿之数,不始不终,永存绵绵。消则为气,息则为人,不无不有,非色非空,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正是这位宇宙之大神(道的化身),开辟天地,衍化万神,养育人物,并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三界一体的世界。

在这个包纳百鬼万物、亿民众神的三界中,高居三十六天境的是三清圣祖、诸方天帝,遍布大地的是亿万人民、百虫品物。还有一个鬼魔居住的冥间——北阴丰都,那就是以丰都大帝为主尊的万鬼之城。人和万物生居天境与冥府之间,他即可能进入天境,亦有可能堕入地狱,关键在于人们的所作所为。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说,三清圣祖以玄、元、始三气合生九气,「九气列正,日月星宿,阴阳五行,人民品物,并受生成。天地万化,自非三元所育,九气所导,莫能生也。三气为天地之尊,九气为万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极也。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气结形,故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声尚神具……所以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气,固其根,终不死坏,而得神仙,骨肉同飞,上登三清,是与三气合德,九气齐并也。」这就明白指出,人与神灵本为同一大道所生,三气成神,九气生人,这是人、神分判的内在根据。人的生命是非常珍贵的,故当皈依大道,保神贵气,以达三气合德的圣境,而得上登三清之仙品。这就是人、神互化的先天基础,是人们得以超越生死、超越仙凡界限的根本条件。

道教神学中的这种人、神同源、皆出于道的思想,显然本之于老子之学。《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也就是说,道不仅为万物之始,又为上帝(象帝)之祖先。既然如此,三界相连、人神交通的内在根据不仅是可能的,并且是先天决定的。道教神学中的这种独特观念,往往使一些学者茫然无着,因为它与西方国家中普遍信仰的基督宗教的唯一神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其实,道教神学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情及文化息息相关,其神真体系也包藏着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诸多秘密,透过道教神系庞大复杂的组织结构,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固有的本土信仰根深蒂固,垠古长存;出入道教神学玄虚奇异的殿堂,却恍然大悟其学说仍根其于老庄的大道。

三、三缘和会的血脉理念

道教重人贵生,《度人经》开卷即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谓元始天尊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演说《保胎护命品》,十方天真大神,九天监生、保胎护命、三元六甲大神无鞅数众,乘云泛霄而至。元始天尊说经一遍,「诸天圣母同时称善,是时一国仙妃神女忆悟往因,见道本元信,知天地未生,元气肇始,神精吸粹,阴阳定胎,九十亿劫,三气混沦;九十大劫,三华始分,五老保胎,三元育魂,七窍洞开,大块乃坼,二仪出胎,始建环海。说经二遍,胎卵湿生,毛鳞介赢,无不备成。说经三遍,喙鸣口语,呼应调顺,真协天律。说经四遍,肤革坚完,金真散灵,刚风宛转。说经五遍,道出英妙,才韵秀爽。说经六遍,至巧功成,曲遂天德。说经七遍,育婴端就,善慧滋身。说经八遍,妇人怀娠,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胎藏发泄,内宝露形。说经十遍,道用神化,自然成人。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保胎护命,咸得长生。」在这里,生命得到了最美好的歌颂与赞美,从天地的诞生,到万物的孕育,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可见生命是多么的珍贵。

如以人为例,其生于胞胎之中,兼天地万物之禀受,所以最灵而独贵,其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曰:「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气结形,故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声尚神具,九天称庆,太乙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神地衹,三界备守,九天司马在庭,东向诵《九天生神宝章》九过,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于是而生。九天司命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夫人得还生于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胜;天真地神,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正是在万神唱恭、天真拱卫、惊天骇地的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一个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从表面看,这段描述生命孕育产生过程的文句中,似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饱含深切情感的话语,使人们对生命满怀敬畏,充满神圣,从而懂得应该珍惜生命,维护生命,重视一切生命存在的价值。

这种热爱生命的理念,融贯于道教的各个流派,成为道教思想的一个核心。他们皆以济世度人为传教宗旨,并将保护生命、监生护胎作为一个重要的使命,从而设立了九天监生司这一神灵机构,主管生育保胎之事。《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下曰:「世人夫妇其于婚合,或犯咸池,或犯天狗,三刑六害,隔角交加,孤阴寡阳,天罗地网,艰于嗣息,多是孤独。若欲求男,即诵此经,当有九天监生大神,招神摄风,遂生贤子。于其生产之时,太一在门,司命在庭。或有冤愆,或有鬼魅,或有禁忌,或有凶厄,致令难产,请诵此经,即得九天卫房圣母,默与抱送,故能临盆有庆,坐草无虞。凡有婴儿在于襁褓,为栴檀神王座下一十五种鬼加诸恼害,因多惊痫,宜诵此经。「五雷使者张天君解释说:「此章为人间婚姻子嗣,系于天尊所属,凡嗣息聘嫁养育,非小事也。」

九天监生司主神有九天之帝、太一、帝君、主录、司命、五帝、圣母、司马大神、延寿益算君、回骸起死君、储福定命君、监生大神、送生童子、六甲保胎符吏、九天一切真宰等,他们皆列位道教神系之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七《祈嗣大醮仪》请称法位,在三清、四御、九帝、五老、五斗、三元、三省、四圣、九司等圣尊真君之后,即为「九天注生监生真君、九天司禄梓潼真君、九天卫房圣母元君」及「风雷雨部威烈圣众」。并曰:「生生之生,实全系于水火,苟赋形于宇内,总托化于仙乡。唯南斗之六虚,乃太微之都,纠领天枢、天机之二省,有司命、司录之尊神。延寿益算则度厄于长生大君,起死回骸则主录于韩君司马。咸彰品物,号南昌上宫。济拔三涂,置朱陵之火府。傥超离于阴境,先沐浴于天池,闻八天隐语之音,接三洞飞玄之气,玉眸炼质,黄华荡形,再返人寰,各正性命。」

依据道经所言,妇女在生活中的压力与苦难远远胜于男性,尤其是在婚姻、生育方面,他们往往面临着各样的威胁甚至死亡。因此监生司设立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那些软弱无助的妇女。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五「夫普度大斋,广济沉魂,其中有如有生存怀孕,胞胎不解,子母未分,或子存而母亡,或子母俱亡,似此之徒,何缘解说。当先奏闻九天生神大帝,申闻九天监生司仙宰。正斋之日,立监生司,兆先诣司请召,点酌启祝,俟召亡赴幕,请上圣监生,斯可临坛受度,安监生真文于案上,使亡人见之,自然百骸流光,攘却尸秽之光矣。」同书卷四二亦说:「凡建大斋,务在广度,恐其幽爽内因产身亡,胞胎系滞,子母不分,故太上哀矛令,立监生一司,专治女魂之事,出诸符法,以救济之,其功溥矣。」凡此种种作为,显示了道教对处于封建社会最下层的妇女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怀,他们希望通过大道的慈爱与道法的威力,唤起社会与人们的关心同情,帮助那些挣扎在苦难与死亡之中的妇女儿童。

需要说明的,道教这种神学观点,却是建立在人间实实在在的人伦理念之上。与世界上其它的一些宗教有所不同,道教十分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种族与血缘关系的重要,认为血缘是延续生命、体显大道的核心,家族是维系道脉、永保正统的基础。故曰:「千生父母,有夙世之良因;万劫子孙,亦三缘之和会,共业所感,聚为一家。」所谓「三缘」,是指父亲、母亲、子女三大因缘,三者合和,方成一家。「然后九气齐并,二仪同化,帝君品命,圣母履纲,道与之貌,而天与形,阳为之魂,而阴为之魄,四肢五体各整具于形神,六甲三元悉扶承于胎命,又千和而万合,至十月以九周,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则万品生根莫彰,于神奥大矣哉。惊天骇地,贵亦难胜,陶魄铸魂,神灵微妙」。由此可见,人间的亲情与连绵的血缘乃是阴阳造化,万神呈灵的基础。

也正因为如此,九天监生司的诸神,他们即可以超度那些陷沉血湖地狱之中的亡魂,又能引导这些亡魂托胎化人、顺产安平,正如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所曰:「谨请九天监生大神、卫房圣母医治病天医等众,只今引过血湖未分娩产魂等入幕,以遂分挽,托化人天。」一旦生产顺利,母子平安,这些监生护胎的神真,又化为身神,终身护持着新生的一代。于是,依靠着凝重的血缘之情与永恒的神缘之灵,中华民族的子孙得以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华大道的正脉得以一世又一世的传播,以至现在、将来、永远。

对此,宋代高道董思靖解释说:「九天称庆者,盖天以生物为心,故九天之帝因其气之无夭阏而得遂成人,则赞而喜之也。太一执符者,《太丹隐书》云: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五神,上入紫房,各奉青玉,案上有五符,次呈帝君。此言太一执符者,乃五神则太一为首也。故《大洞玉经》云:太一神夫子,左执兆符籍。盖太一乃返胎始形之神也,名曰务犹收。人之初生,执符而混合万神也。即生,则守人玉枕之下泥丸后户。帝君品命,主录勒籍者,帝君逢凌梵,一名七灵,一名神丈人,品定命分之高下。人即生矣,则守两眉中间紫户之外宫。主录即司隶君也,勒籍谓勒其命籍也。司命定算者,即中央司命丈人者,名理明初,定其算也,形生之后,则守绛宫心房之中血孔之户。五帝监生者,即五方之帝也。青帝雕梁际,赤帝长来觉,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黄帝林虚夫,同监人之生也。圣母卫房者,即九天圣母,司其生成,故卫其房室也。天神地衹,三界备守,在天曰神,以其阴阳不测故也;在地曰衹,以其聩然示人故也。三界即上中下、天地水三之神,齐备卫守,谓莫不敬护也。九天司马,即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柏成飚生也。」

另一位高道王希巢亦曰:「太一者,长生之大主。盖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形如始生之男,不着衣服,身长四寸,所谓大洞返胎始形之神也,名务犹收,恒守人玉枕之下。人之初生,执符而混合万神也。帝君者,一名七灵,又名神丈人,恒守人两肩之上。品命者,定其高下。司命即中央丈人也,守人心中,定算则注其年寿也。五帝,即东方青帝雕梁际,赤帝长来觉,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黄帝含光露,监人之生也。圣母即九天圣母也,盖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圣母即至阴之主,喜于成生,卫其房室,拔除不祥也。」

还要指出的是,以三清、玉皇、四御(或六御)、九宸及三界万灵组成的神真体系,即是道教中人崇拜的神明,亦是其教派的历代祖师、宗师、真师。因为在这些神真中,即有体道显化的灵界的天尊、道君、天帝等圣灵,亦有创教宏道的历史人物如张道陵、葛玄、许逊、王文卿、白玉蟾等高道。这种人神合一、互为表里的现象颇为奇特,它反映了道教神学中包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

在道教看来,虚无玄妙、大道化身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界诸神等,他们虽生活在三清圣境、天庭福地,但时常以具体的形象或世间的圣贤的面目,显现人间,以救度人们。而世人只要崇信大道,皈依玄门,坚志修持,也有可能由凡人玄化成圣人、仙人、神人、真人乃至天尊。正如五雷使者张天君所说:「天无私日月垂明,天有德人物俱生,是故我天尊代天行道德,施三界,使清者为圣,浊者为贤,凡有情有形者,俾跻仙阼共成一气。」「天尊欲人人皆为天尊者,何故惜其气而应其本元之妙道也。」故众多的神真中,却有许多创教开宗的祖师,道行精深的高道,圣贤烈士,历史人物,这是道教神系与神学的一大特色。

也正是这种人神合一的神学体系,重视血缘亲情的神学思想,促进了道教的发展。因为它一方面把神的灵性融入了俗世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把人的本心升华到神圣的境地。当人们归真返朴、纯洁无染的心光毕露之时,不就是《老子》所讲的「婴儿」、「赤子」吗? 道经所说的「神真」、「天尊」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