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教的神學思想,是一個少人探討的問題。其實,道教神系亦自有其內在的有機結構及系統的神學思想,本文就此而論,求教於道界學界同仁。

一、道教神系的淵源與演變

在道教極其龐大的神系組織中,嚴格地講可以分爲神明和仙真兩大類。神明爲道教中人崇拜和信仰的諸虛無玄妙,體性自然的形象,如天尊、道君、老君、雷祖、玉帝、天君、星君等;仙真則多是因修道累德而達到聖境的仙人真人,其本體原是活生生的凡人,如張天師、三茅真君唐宋之八仙,宋元的南五祖、北七真,明清的張三丰、陸潛虛、劉一明、王常月等。正是由諸般的自然神、靈界神、祖先祖及衆多仙人真人,共同組成了一個體系嚴密、諸神並尊的道教神系。這個以三清玉室、三界諸神、歷代仙真爲內涵的神真體系,許多神明即是人們崇拜的形象,亦是其教派的傳法祖師。

從道經的記載可知,既使是虛無玄妙、大道化身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靈寶天尊)、太上老君等三清至尊,他們也時常以具體的形象或世間的聖真顯現降世,以親近人們,教化人們,救度人們。而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就是先秦時期的大哲人,道家學說的開創者。故正如宋代賈善翔所說:「且老氏本亦人靈,蓋得道之大者也。所以能通神達見,而爲道主,故萬靈所奉,三界所歸。」亦是說,世間的凡人只要崇信大道,堅志修持,也有可能脫胎換骨,變化成爲仙人、真人、神人,甚至成爲天尊,如老君、八仙、天師一樣。這種人神合一、仙凡互化的現象頗爲奇特,反映了道教神學中包含着人文主義的理念,並促進了道教神系的完善及道教本身的發展。

當然,道教神系的形成與完善,是一個漸進發展的歷史過程。從早期道教的老君崇拜與三官信仰,到南朝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及至北宋張商英的《三才定位圖》、《上清靈寶大法》及元代永樂宮壁畫中的龐大神系組織,其時間跨越千年,其層次結構多次調整,並隨着衆多道派的興盛衰微而分化出不同結構的分支神系,從而使道教的神系呈現出內涵豐富多彩的畫面。

從歷史的角度上看,道教神系的淵源甚古。首先,它繼承了中國原始先民中普遍流行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其次它是夏商周三代王朝所奉行的敬天祭祖的禮教傳統的延續與發展。而在它的產生形成過程中,又吸收了先秦、戰國時期的仙道真人、及中國民間和衆多少數民族崇拜的諸神,乃至中國曆代的偉人、聖賢、英雄、烈士。

中國自古遺留下來的各種崇拜雖然龐雜衆多,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貫穿着對至高無上的天神信仰和功德成神的信仰。而遍佈中華大地的衆多不同民族的信仰及民間信仰更是根深蒂固,任何宗教在其發展、傳播的過程中,都無法漠視忽略它們的存在與影響。這對於道教神系的創建與完善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人、神同源的神學思想

就道教神系的理論基礎而言,它從一開始即根基於「道」。在道教看來,道是天地萬物的最後本原,是處於永恆運動中的宇宙,它的本質屬性是生成天地,養育萬物人類,即使是那些出入三界、逍遙自在的仙靈衆神,仍然是大道運化的傑作。從《老子》中「長生久視」的思想,到《莊子》中「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爲友」的生活態度,都顯示着大道的萬能與神奇。故人們如效法「道」,學道修真,便能獲得「道」的超然性和永恆性,克服生與死的對立造成的生命悲劇感,達到一種超然物外、與道契合的境界,也就是道教所推崇的仙真。

正如《淮南鴻烈·原道訓上》所說:「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拆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日月以之明,星曆以之行,麟以之遊,鳳之以翔,太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水流而不止,與萬物終始,風與雲蒸,事無不應,雷聲雨降,並應無窮,鬼出電入,龍興鸞集。」所謂「太古二皇」,即指伏羲、神農而言。唐玄宗亦指出:「天地人物,仙靈鬼神,非道無以生,非德無以成。」因此,無論是道教崇拜的神明,還是源自古代宗教、民間信仰,佛教儒家之諸神,都必須統一在對「道」的崇拜之上。道教神系及其神學理義,正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對大道信仰的肯定與繼承的完善體現。

大道被演化爲人們崇拜的尊神,始於道教創立之初。張道陵於東漢時開創正一天師道,自稱「太清玄元」,得太上老君之真傳。《神仙傳》說:「張道陵精思煉志,忽有天人下……或自稱柱下史,或稱東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這位來自天境的「柱下史」,就是先秦思想家老子,史載老子嘗爲周柱下史。《老子想爾注》亦曰:「一散形爲氣,聚形爲太上老君。」《三天內解經》也說:「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無,太無變化玄氣、元氣、始氣,三氣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後,混氣凝結,化生老子。從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爲老子。老子者,老君也。」老子因而被道教尊爲道教的道祖。

那麼,同爲大道衍化的結果,爲什麼又有神靈、凡人及萬物的差別呢?換而言之,天地萬物,人神之間區別的內在根據又是什麼呢? 依據道經所言,作爲宇宙本體的大道在其開創宇宙、衍化萬靈萬物的過程中,因其內在基因體「氣」的不同而出現了神靈與人物的分別。《太始經》描述說:兩儀未分之時,宇宙「溟滓濛鴻,如雞子狀,名曰混沌玄黃。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宗無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湛湛空虛,於幽原之中而生一氣焉。」《靈寶經》曰:「一氣分爲玄、元、始三氣,而理三寶,三寶皆三氣之尊神。」此三寶尊神即道教的最高神明——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他們是由玄、元、始三氣化生而成的,是由道向氣演化的第一階段即元初之際的形象。

對此,《太真科》有一段相當形象的描述:「混洞之前,道氣未顯,於恍莽之中有無形象天尊,謂無象可察也。後經一劫,乃有無名天尊,謂有質可睹不可名也。又經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謂有名有質,爲萬物之初始也。極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壽無億之數,不始不終,永存綿綿。消則爲氣,息則爲人,不無不有,非色非空,居上境爲萬天之元,居中境爲萬化之根,居下境爲萬帝之尊,無名可宗,強名曰道。」正是這位宇宙之大神(道的化身),開闢天地,衍化萬神,養育人物,並構建了一個層次分明的三界一體的世界。

在這個包納百鬼萬物、億民衆神的三界中,高居三十六天境的是三清聖祖、諸方天帝,遍佈大地的是億萬人民、百蟲品物。還有一個鬼魔居住的冥間——北陰豐都,那就是以豐都大帝爲主尊的萬鬼之城。人和萬物生居天境與冥府之間,他即可能進入天境,亦有可能墮入地獄,關鍵在於人們的所作所爲。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說,三清聖祖以玄、元、始三氣合生九氣,「九氣列正,日月星宿,陰陽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氣所導,莫能生也。三氣爲天地之尊,九氣爲萬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氣結形,故九月神布氣滿能聲,聲尚神具……所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氣,固其根,終不死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清,是與三氣合德,九氣齊並也。」這就明白指出,人與神靈本爲同一大道所生,三氣成神,九氣生人,這是人、神分判的內在根據。人的生命是非常珍貴的,故當皈依大道,保神貴氣,以達三氣合德的聖境,而得上登三清之仙品。這就是人、神互化的先天基礎,是人們得以超越生死、超越仙凡界限的根本條件。

道教神學中的這種人、神同源、皆出於道的思想,顯然本之於老子之學。《老子》曰:「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也就是說,道不僅爲萬物之始,又爲上帝(象帝)之祖先。既然如此,三界相連、人神交通的內在根據不僅是可能的,並且是先天決定的。道教神學中的這種獨特觀念,往往使一些學者茫然無着,因爲它與西方國家中普遍信仰的基督宗教的唯一神觀點是截然不同的。其實,道教神學理論與中國的國情、民情及文化息息相關,其神真體系也包藏着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中諸多祕密,透過道教神系龐大複雜的組織結構,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固有的本土信仰根深蒂固,垠古長存;出入道教神學玄虛奇異的殿堂,卻恍然大悟其學說仍根其於老莊的大道。

三、三緣和會的血脈理念

道教重人貴生,《度人經》開卷即曰,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謂元始天尊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演說《保胎護命品》,十方天真大神,九天監生、保胎護命、三元六甲大神無鞅數衆,乘雲泛霄而至。元始天尊說經一遍,「諸天聖母同時稱善,是時一國仙妃神女憶悟往因,見道本元信,知天地未生,元氣肇始,神精吸粹,陰陽定胎,九十億劫,三氣混淪;九十大劫,三華始分,五老保胎,三元育魂,七竅洞開,大塊乃坼,二儀出胎,始建環海。說經二遍,胎卵溼生,毛鱗介贏,無不備成。說經三遍,喙鳴口語,呼應調順,真協天律。說經四遍,膚革堅完,金真散靈,剛風宛轉。說經五遍,道出英妙,才韻秀爽。說經六遍,至巧功成,曲遂天德。說經七遍,育嬰端就,善慧滋身。說經八遍,婦人懷娠,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說經九遍,胎藏發泄,內寶露形。說經十遍,道用神化,自然成人。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保胎護命,鹹得長生。」在這裏,生命得到了最美好的歌頌與讚美,從天地的誕生,到萬物的孕育,經歷了億萬年的演化,可見生命是多麼的珍貴。

如以人爲例,其生於胞胎之中,兼天地萬物之稟受,所以最靈而獨貴,其孕育到誕生的整個過程,都是非常莊嚴神聖的。《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卷一曰:「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氣結形,故九月神布氣滿能聲,聲尚神具,九天稱慶,太乙執符,帝君品命,主錄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監生,聖母衛房,天神地衹,三界備守,九天司馬在庭,東向誦《九天生神寶章》九過,男則萬神唱恭,女則萬神唱奉,男則司命敬諾,女則司命敬順,於是而生。九天司命不下命章,萬神不唱恭諾,終不生也。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不爲陋也。」正是在萬神唱恭、天真拱衛、驚天駭地的莊嚴而神聖的時刻,一個個新的生命誕生了。從表面看,這段描述生命孕育產生過程的文句中,似乎充滿了神祕的色彩。然而,也正是因爲這些飽含深切情感的話語,使人們對生命滿懷敬畏,充滿神聖,從而懂得應該珍惜生命,維護生命,重視一切生命存在的價值。

這種熱愛生命的理念,融貫於道教的各個流派,成爲道教思想的一個核心。他們皆以濟世度人爲傳教宗旨,並將保護生命、監生護胎作爲一個重要的使命,從而設立了九天監生司這一神靈機構,主管生育保胎之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註》卷下曰:「世人夫婦其於婚合,或犯咸池,或犯天狗,三刑六害,隔角交加,孤陰寡陽,天羅地網,艱於嗣息,多是孤獨。若欲求男,即誦此經,當有九天監生大神,招神攝風,遂生賢子。於其生產之時,太一在門,司命在庭。或有冤愆,或有鬼魅,或有禁忌,或有兇厄,致令難產,請誦此經,即得九天衛房聖母,默與抱送,故能臨盆有慶,坐草無虞。凡有嬰兒在於襁褓,爲栴檀神王座下一十五種鬼加諸惱害,因多驚癇,宜誦此經。「五雷使者張天君解釋說:「此章爲人間婚姻子嗣,繫於天尊所屬,凡嗣息聘嫁養育,非小事也。」

九天監生司主神有九天之帝、太一、帝君、主錄、司命、五帝、聖母、司馬大神、延壽益算君、回骸起死君、儲福定命君、監生大神、送生童子、六甲保胎符吏、九天一切真宰等,他們皆列位道教神系之中。《道門科範大全集》卷二七《祈嗣大醮儀》請稱法位,在三清、四御、九帝、五老、五斗、三元、三省、四聖、九司等聖尊真君之後,即爲「九天注生監生真君、九天司祿梓潼真君、九天衛房聖母元君」及「風雷雨部威烈聖衆」。並曰:「生生之生,實全繫於水火,苟賦形於宇內,總託化於仙鄉。唯南鬥之六虛,乃太微之都,糾領天樞、天機之二省,有司命、司錄之尊神。延壽益算則度厄於長生大君,起死回骸則主錄於韓君司馬。鹹彰品物,號南昌上宮。濟拔三塗,置朱陵之火府。儻超離於陰境,先沐浴於天池,聞八天隱語之音,接三洞飛玄之氣,玉眸煉質,黃華蕩形,再返人寰,各正性命。」

依據道經所言,婦女在生活中的壓力與苦難遠遠勝於男性,尤其是在婚姻、生育方面,他們往往面臨着各樣的威脅甚至死亡。因此監生司設立的主要責任就是幫助那些軟弱無助的婦女。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五五「夫普度大齋,廣濟沉魂,其中有如有生存懷孕,胞胎不解,子母未分,或子存而母亡,或子母俱亡,似此之徒,何緣解說。當先奏聞九天生神大帝,申聞九天監生司仙宰。正齋之日,立監生司,兆先詣司請召,點酌啓祝,俟召亡赴幕,請上聖監生,斯可臨壇受度,安監生真文於案上,使亡人見之,自然百骸流光,攘卻屍穢之光矣。」同書卷四二亦說:「凡建大齋,務在廣度,恐其幽爽內因產身亡,胞胎系滯,子母不分,故太上哀矛令,立監生一司,專治女魂之事,出諸符法,以救濟之,其功溥矣。」凡此種種作爲,顯示了道教對處於封建社會最下層的婦女生活狀況的深切關懷,他們希望通過大道的慈愛與道法的威力,喚起社會與人們的關心同情,幫助那些掙扎在苦難與死亡之中的婦女兒童。

需要說明的,道教這種神學觀點,卻是建立在人間實實在在的人倫理念之上。與世界上其它的一些宗教有所不同,道教十分重視家庭在社會中的作用,強調種族與血緣關係的重要,認爲血緣是延續生命、體顯大道的核心,家族是維繫道脈、永保正統的基礎。故曰:「千生父母,有夙世之良因;萬劫子孫,亦三緣之和會,共業所感,聚爲一家。」所謂「三緣」,是指父親、母親、子女三大因緣,三者合和,方成一家。「然後九氣齊並,二儀同化,帝君品命,聖母履綱,道與之貌,而天與形,陽爲之魂,而陰爲之魄,四肢五體各整具於形神,六甲三元悉扶承於胎命,又千和而萬合,至十月以九周,惟九天司馬不下命章,則萬品生根莫彰,於神奧大矣哉。驚天駭地,貴亦難勝,陶魄鑄魂,神靈微妙」。由此可見,人間的親情與連綿的血緣乃是陰陽造化,萬神呈靈的基礎。

也正因爲如此,九天監生司的諸神,他們即可以超度那些陷沉血湖地獄之中的亡魂,又能引導這些亡魂托胎化人、順產安平,正如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二所曰:「謹請九天監生大神、衛房聖母醫治病天醫等衆,只今引過血湖未分娩產魂等入幕,以遂分挽,託化人天。」一旦生產順利,母子平安,這些監生護胎的神真,又化爲身神,終身護持着新生的一代。於是,依靠着凝重的血緣之情與永恆的神緣之靈,中華民族的子孫得以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華大道的正脈得以一世又一世的傳播,以至現在、將來、永遠。

對此,宋代高道董思靖解釋說:「九天稱慶者,蓋天以生物爲心,故九天之帝因其氣之無夭閼而得遂成人,則贊而喜之也。太一執符者,《太丹隱書》雲: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五神,上入紫房,各奉青玉,案上有五符,次呈帝君。此言太一執符者,乃五神則太一爲首也。故《大洞玉經》雲:太一神夫子,左執兆符籍。蓋太一乃返胎始形之神也,名曰務猶收。人之初生,執符而混合萬神也。即生,則守人玉枕之下泥丸後戶。帝君品命,主錄勒籍者,帝君逢凌梵,一名七靈,一名神丈人,品定命分之高下。人即生矣,則守兩眉中間紫戶之外宮。主錄即司隸君也,勒籍謂勒其命籍也。司命定算者,即中央司命丈人者,名理明初,定其算也,形生之後,則守絳宮心房之中血孔之戶。五帝監生者,即五方之帝也。青帝雕樑際,赤帝長來覺,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黃帝林虛夫,同監人之生也。聖母衛房者,即九天聖母,司其生成,故衛其房室也。天神地衹,三界備守,在天曰神,以其陰陽不測故也;在地曰衹,以其聵然示人故也。三界即上中下、天地水三之神,齊備衛守,謂莫不敬護也。九天司馬,即總仙大司馬長生法師柏成飈生也。」

另一位高道王希巢亦曰:「太一者,長生之大主。蓋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形如始生之男,不着衣服,身長四寸,所謂大洞返胎始形之神也,名務猶收,恆守人玉枕之下。人之初生,執符而混合萬神也。帝君者,一名七靈,又名神丈人,恆守人兩肩之上。品命者,定其高下。司命即中央丈人也,守人心中,定算則注其年壽也。五帝,即東方青帝雕樑際,赤帝長來覺,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黃帝含光露,監人之生也。聖母即九天聖母也,蓋獨陽不生,獨陰不成,聖母即至陰之主,喜於成生,衛其房室,拔除不祥也。」

還要指出的是,以三清、玉皇、四御(或六御)、九宸及三界萬靈組成的神真體系,即是道教中人崇拜的神明,亦是其教派的歷代祖師、宗師、真師。因爲在這些神真中,即有體道顯化的靈界的天尊、道君、天帝等聖靈,亦有創教宏道的歷史人物如張道陵、葛玄、許遜、王文卿、白玉蟾等高道。這種人神合一、互爲表裏的現象頗爲奇特,它反映了道教神學中包含着人本主義的理念。

在道教看來,虛無玄妙、大道化身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界諸神等,他們雖生活在三清聖境、天庭福地,但時常以具體的形象或世間的聖賢的面目,顯現人間,以救度人們。而世人只要崇信大道,皈依玄門,堅志修持,也有可能由凡人玄化成聖人、仙人、神人、真人乃至天尊。正如五雷使者張天君所說:「天無私日月垂明,天有德人物俱生,是故我天尊代天行道德,施三界,使清者爲聖,濁者爲賢,凡有情有形者,俾躋仙阼共成一氣。」「天尊欲人人皆爲天尊者,何故惜其氣而應其本元之妙道也。」故衆多的神真中,卻有許多創教開宗的祖師,道行精深的高道,聖賢烈士,歷史人物,這是道教神系與神學的一大特色。

也正是這種人神合一的神學體系,重視血緣親情的神學思想,促進了道教的發展。因爲它一方面把神的靈性融入了俗世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把人的本心昇華到神聖的境地。當人們歸真返樸、純潔無染的心光畢露之時,不就是《老子》所講的「嬰兒」、「赤子」嗎? 道經所說的「神真」、「天尊」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