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表達物品、行爲乃至思想,數字化基礎設施加速構建、帶動科技應用“百花齊放”,“數字經濟”發展大幕拉開,數字化浪潮清晰可見、奔騰而來。

在創新創業者眼中,奔騰翻湧的萬物“數字化”浪潮,正促使我國加速步入數字化社會,也驅動中國經濟步入新時代。

互聯網上半場的謝幕

據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佔GDP的比重達到32.9%,成爲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引擎。

不過,這種增長,大多是依靠挖掘中國海量的人口紅利實現的,問題是,人口紅利總有到頭的時候。

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中國網民和移動網民分別爲7.3億人和7.0億人,增速均呈放緩趨勢。

經歷多年的快速增長,網絡普及過程中的人口紅利已殆盡,網民和移動網民趨於穩定。毫無疑問,宏觀層面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枯竭,靠用戶起家的互聯網的增量市場也逐漸萎縮。

與此同時,在過去20多年互聯發展的黃金時段,以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和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爲首的互聯網企業,從衣食住行上給用戶帶來質的改變,抓住人口紅利的這些企業也迅速成長爲巨頭。

以美團爲例:2017年,美團點評交易金額(GMV)突破3600億元,線上日訂單量峯值超過2700萬,線下交易超過700萬單。美團已經成爲全球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平臺。

今天美團點評總部門口的情況

根據最新發布的美團半年財報,截至2018年6月30日,美團點評完成了27.74億筆交易,交易金額(GMV)達人民幣2319億元,交易用戶數爲3.57億人,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81.1%、55.6%和30%。

但是當人口的紅利逐漸下降,靠服務C端起家的互聯網公司在下半場該如何突破瓶頸謀求發展呢?

下半場的藥方:供給側的數字化

隨着靠人口紅利與移動互聯網紅利的逐漸枯竭、增量市場逐漸萎縮,互聯網的上半場也謝幕了。隨着以5G、AI、cloud、大數據爲代表的新技術的出現,互聯網的下半場也徐徐拉開了序幕,企業服務這一特徵也逐漸的出現在聚光燈下。

來源:艾瑞諮詢

紅利結束的徵兆可能在騰訊的身上表現的最爲明顯,自2004年在恒指上市的騰訊一直是一隻大牛股。然而,在2018年,騰訊罕見的出現了暴跌。爲此騰訊做了令互聯網圈觸動的歷史上第三次架構重組。以騰訊云爲代表的TO B業務成爲其戰略發展的另一中心。

無獨有偶,除了騰訊在奮力轉型產業互聯網之外,王興帶領美團也在做着變革。

在11月8日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企業家高峯對話:新時代的數字經濟”論壇上,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談起數字經濟,認爲需求側的數字化比較容易實現,供給側的數字化剛剛開始。

在他看來,供給側的數字化非常複雜,涉及很多方面,分產業鏈、價值鏈等部分。以美團做的餐廳行業爲例,喫飯的人就是需求側,餐廳就是供給側,但是餐廳行業有很多鏈條,例如採購、僱傭服務員、購買設備等,所以其數字化的進度相對較慢,需要逐步展開,才能把供給側逐步的數字化,將整個鏈條完整和打通。

據王興透露,美團正在做美團智能收銀。此外,還在打造名爲“快驢進貨”的產品,即聚集餐廳端需求,通過美團的倉儲和物流幫助他們實現餐廳的數字化。他表示,把各個鏈條各個環節都數字化之後,需求側數字經濟、供給側數字經濟相結合纔是完整的數字經濟。

總結來看,王興提出的供給側的數字化理論,不僅契合當下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趨勢,也非常契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政方針,對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技技企業助力傳統行業要融合發展

王興同時認爲,科技企業不要想顛覆線下傳統企業,要融合發展,助力傳統商家,幫他們數字化。

王興談道,“餐飲行業有800萬家餐廳,非常分散,他們本身的數字化能力非常弱,需要有平臺來幫他們做科技的助力。雖然餐廳分散,本身數字化能力很弱,但因爲餐飲行業特有的價值,例如一個餐廳消費者是否願意去喫,取決於他的菜燒的好不好,味道好不好,而不在於它的IT能力強不強。

一方面我們作爲一個科技平臺,需要創新引領,做好數字化的產品,去助力傳統的商家,幫他們數字化;

另一方面是融合發展,全國有800萬餐廳,有很獨到的味道,你不可能去顛覆它們,所以不要去想科技企業顛覆線下傳統企業,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餐廳這個例子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在其他很多行業也是如此。”王興談道,“一個酒店做的好不好,跟他接待能力是非常相關,不光是數字化程度高低的問題,線下生活服務業都非常典型。在其他的行業,可能供給側的情況不完全一樣,但有很大一類應該是融合發展的思路,而不是去顛覆。”

以美團爲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正在用自己的能力助力傳統行業的數字化,優化他們各個環節的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對盤活微觀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變革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