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圈熱鬧非常,除了有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還有高潮迭起的翻臉大戲。

正在許家印和賈躍亭因爲造車那些事兒而糾纏不清之時,銀隆的10年造車路,也因爲董小姐和魏銀倉的反目而橫生枝節。

- 1 -

隔空“撕戰”三大回合

董明珠與魏銀倉的戰爭開始於11月13日。

13日早間,銀隆新能源發佈聲明,稱公司新一屆管理層發現,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並稱,公司已經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相關機構也已經正式受理。

次日,魏銀倉全資持有的珠海銀隆投資集團發函回應,稱魏銀倉作爲銀隆新能源的大股東,爲公司負債經營是全體股東明知並接受的事實,個別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董明珠爲個人私利,利用公司對大股東發難,實在用心惡毒,手段惡劣,大股東對此表示非常憤慨。

15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繼續激化。銀隆新能源再發聲明,逐句反駁魏銀倉方的回應,稱魏銀倉是在綁架董明珠的知名度,給她潑髒水,還爆料,魏銀倉在澳門欠下一千多萬賭債,9月份計劃召開股東大會討論鉅額侵佔案時,還遭到孫國華的百般阻撓。

處於漩渦中心的銀隆新能源,最初由魏銀倉於2009年成立,通過收購獲得一家美國公司的鈦酸鋰電池技術,並在2012年再次通過收購珠海廣通獲得汽車生產資質,正式進入純電動客車產業。

目前,銀隆集團持有銀隆新能源25.99%股份,爲銀隆新能源的第一大股東,而銀隆集團由魏銀倉100%持股。2016年入局的董明珠,則持有銀隆新能源17.46%股份,爲第二大股東。

入局之初,董明珠與魏銀倉關係遠沒有今天這樣緊張。

- 2 -

董明珠的造車夢

董明珠和魏銀倉相遇始於2010年。當年珠海舉辦了一場名爲“珠海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30件大事30位人物評選”的活動,董明珠入選了十大創業人物,魏銀倉入選了十大創新人物。

時間一晃6年過去,在2016年1月召開的珠海市人大代表會議中,同爲珠海市人大代表的魏銀倉與董明珠再次相遇。董明珠迅速決定,收購銀隆,將銀隆裝入格力電器的框架。

一個月之後,2016年2月23日,格力電器公告稱,因籌劃重大資產收購事項停牌。3月7日,格力電器公佈交易標的爲銀隆新能源。

此後銀隆與董明珠之間的關係開始進入“蜜月期”。在2016年7月23日-8月23日之間,董明珠與魏銀倉頻頻同時公開露面。除了同臺出席第二屆中國製造高峯論壇之外,董明珠還帶着魏銀倉在格力總部召開媒體見面會,並公開表示:“以後銀隆汽車就是格力汽車,本次收購最看重的是銀隆的新能源電池及儲能技術。”10月21日,董明珠出現在2016奧鈦材料、銀隆電池產業化推介會上。

耐人尋味的是,同年10月,董明珠被珠海市國資委免去了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

同月,收購議案在股東大會上遭到多數股東反對,銀隆新能源收購被迫停擺。11月16日晚間,格力電器發佈公告,宣佈收購珠海銀隆並定向增發的重組方案失敗。

但倔強的董明珠並沒有放棄。12月15日,董明珠以個人身份出資10億元,拉上萬達、京東等4家單位共同對銀隆新能源增資30億元,獲得了22.39%的股權。此後,董明珠以個人名義連續增資,截至2017年3月29日,董明珠認購1.92億股,持股比例達17.46%,成爲銀隆新能源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業界對董明珠把自己的全副身家押注在銀隆新能源上頗有不解,因爲從技術角度而言,銀隆的核心技術鈦酸鋰快充,是一項相對落後的“非主流”技術。

一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在接受界面採訪時表示,董明珠對銀隆的執着,或許是在爲自己日後鋪路,使得其在卸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後,仍舊保有自身事業和資產。

- 3 -

關係生變

追夢的道路總是充滿各種變數,在董明珠成爲銀隆第二大股東後不久,其與魏銀倉的關係,就開始急轉直下。

在2017年6月董魏共同參加的節目《對話》中,就可以窺見端倪。在這個節目中,主持人曾問魏銀倉,從前是走路,現在要變成跑步甚至衝刺,是否能夠勝任?魏銀倉當時的回答是“盡力而爲”。董明珠馬上回答道:“什麼叫盡力而爲?作爲公司的一把手,必須(勝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謀其政,必須用極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隊伍。這沒有什麼盡力而爲的事情。”而此時魏銀倉的表情略顯尷尬。

再到同年11月,魏銀倉已經辭去了銀隆新能源的董事長職位,但仍然保有股權。2018年3月,盧春泉被選舉爲新的董事長,擁有格力系背景的原珠海銀隆副總裁賴信華被選舉爲總裁。

董明珠與魏銀倉關係持續惡化的背後,還有銀隆新能源近幾年來慘淡的經營狀況。

2017年,銀隆新能源的目標是3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銷售額300億元;而現實卻是,在年報中2017年銀隆營收略增的同時,淨利潤下滑近七成。從實際銷量上來看,2017年僅銷售出的3355輛,僅爲2016年6200輛的一半。

難怪長期混跡珠三角街頭的小編,就從來沒見過銀隆的客車。

今年1月,還傳出供應商珠海齊思的員工圍堵在銀隆新能源門口要債的消息,此後,銀隆拖欠近10億元貸款的傳言就開始不斷髮酵。5月,銀隆在河北邯鄲、成都的園區相繼被爆多條生產線停工、大批員工出走。7月,南京銀隆產業園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

在2017年以前,銀隆的增長情況還是很喜人的。但到了2017年,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後,銀隆業績就立馬變臉。據南方網統計,在2014年-2016年上半年,僅兩年半時間,銀隆新能源就獲得了16.6億的補貼。而這兩年半,銀隆新能源的淨利潤加總也不過近7億元。也就是說,過去幾年,銀隆新能源基本上就是靠補貼活下來了。

如今潮水退去,一直裸泳的人終於還是被發現了。

- 4 -

結語

董明珠和魏銀倉的互撕,目前還尚未有結果。但無論最後結果如何,董明珠的造車路,可能都不會太容易,4年更新公司章程17次、核心技術落後主流的銀隆新能源,最後能不能幫助董明珠完成造車夢,還要打個問號。

而隨着新能源汽車的趨勢越來越明朗,入局新能源汽車的商界巨頭也越來越多,地產的、家電的,都要在這片前景無限的藍海插一腳。但新能源汽車製造門檻還是很高的,目前看來,僅僅靠燒錢一大筆,還不足以實現新能源汽車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