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米醋,古代稱“苦酒”,其性溫,味酸,無毒。研究發現,醋能開胃,還可抑菌殺菌、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等。患者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泡製其他藥物進行醋療,在防病治病方面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醋的用途極廣,《本草備要》說其“味酸散瘀解毒,下氣消食,開胃氣,散水氣,治心腹血氣疼,產後血暈,癥結痰癖,疸黃癰腫,囗舌生瘡,損傷積血,谷魚肉菜蕈諸蟲毒”。一般多作藥引用,並用醋作中藥的炮製,以改善藥物性能,增加療效,同時它在中藥裏又是收斂氣血的要藥。

1

葛根醋治高血壓

現代藥理研究,葛根主含葛根素、黃酮類成分、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黃酮等,能增加腦及冠狀血管流量、降低血壓,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則能改善腦循環,還有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的作用。取葛根400克,加入2 000毫升的陳醋中,煎煮10~15分鐘,待藥醋汁涼後,放入密閉容器內備用。每次20毫升,加等量的溫開水調勻飲服,每日1次,可長期飲服。

2

洋蔥醋治糖尿病

洋蔥中的硫化物能降低人體血糖,類似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醋泡洋蔥可大大提高降糖功效。取500克洋蔥剝去外皮洗淨,切薄片,放到微波爐里加熱2~3分鐘。將加熱過的洋蔥放到容器內,加入600毫升醋,放入冰箱,第二天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食用洋蔥和醋各15克,可有效降低血糖。

3

核桃醋健腦

核桃仁營養價值極高,被稱爲高級滋補品,還稱爲“萬歲子”“長壽果”。中醫認爲,核桃有補腎固精、健腦益智、溫肺定喘、養血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還能排出結石。核桃仁所含的鉻、鎂、鋅、錳、磷等礦物質對人體大腦神經和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將500剋核桃仁與1 000毫升的醋放入玻璃容器內,密封10天后,每日中午喫10剋核桃仁,飲20毫升醋。不僅改善記憶力,還可降低膽固醇,對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大有好處。

4

吳萸醋治不寐

吳茱萸20克,川黃連15克,水煎,取汁入盆中,加入100毫升醋,調勻,每晚睡前浸泡雙足,每次30分鐘。對於心腎不交之失眠有很好的安眠作用。

5

丹蔘醋治疲勞

當活動量超出人本身的供氧負荷時,就會形成負氧狀態,缺氧太多時,體內的糖不能進行有氧氧化而轉爲無氧代謝,只能靠無氧糖酵解來供應能量,使局部肌肉中的乳酸積聚過多,肌肉變得痠軟無力,使人感到疲勞,而醋有助於清除乳酸和自由基。丹蔘活血化瘀、寧心安神,與醋配伍,可改善靜脈瘀血狀態,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還可使人輕鬆入眠。取丹蔘90克,加醋2 500毫升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每晚睡前將60℃的熱水2 500毫升倒入盆中,再混入丹蔘醋液150毫升調勻,浸泡雙足,每次30分鐘,可使人很快入睡而解除疲勞。

6

陳皮醋治消化不良

中老年人消化不良多是脾胃虛弱所致,陳皮味辛、苦,性溫。有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溼化痰的功效。每天堅持喝點陳皮醋,可消除腹脹、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取陳皮100克,與500毫升醋同煎,3~5分鐘關火,放涼裝瓶備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加等量水服下。

7

大蒜醋治老慢支

大蒜所含的大蒜素被稱爲植物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及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醋也具有殺滅和抑制多種細菌及病毒的功效。取大蒜2頭,醋100~150毫升。將大蒜搗爛,放入醋液中,密封12小時。對準鼻孔深吸醋中氣味,轉頭呼出,或用口深吸轉頭呼出,每次2~3分鐘,每日多次。每次吸完後瓶蓋擰緊。此療法對慢性鼻炎及老慢支有很好的療效。

8

杏仁醋治咳喘

杏仁有降氣定喘、宣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久咳傷肺,經常咳喘易使肺氣耗散,可用甜杏仁500克(打碎),放入1 000毫升醋中,浸泡1周後飲用。每次取10~20毫升醋汁加入等量的水飲服,每日1~2次。

9

姜醋汁治落枕

取生薑100克打汁,加食醋300~500克。將上藥入藥鍋加熱至沸騰後,將毛巾浸入其中,浸泡一會兒,感覺不十分燙手時,將毛巾擰半乾,熱敷於頸部肌肉疼痛處,保持20~30分鐘。爲了保持熱敷的溫度,也可用兩塊毛巾輪換進行。在熱敷的同時,頸部輕輕活動。一般1~2次疼痛即可治癒。兩藥合用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同時,對各個關節疼痛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10

醋泡木香液治扁平疣

取食醋200毫升,木賊、香附各50克。醋加熱濃縮至100毫升,備用。木賊、香附加水250毫升,浸泡30分鐘,水煎2次,合併藥液,濃縮至100毫升。再用濃縮醋與木賊、香附液混合加熱濃縮至100毫升,倒入大口瓶中備用。在擦藥前,先用熱水肥皂清洗局部,用棉籤蘸醋液塗擦,每次來回擦5~10下,每日3次。

注意

食藥醋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醋有收斂之性,故服用解表發汗類的中藥或中成藥的人不宜食醋。

2患有胃潰瘍及胃酸分泌過多的患者不宜食醋。

3血壓偏低的病人食用醋後會導致血壓降低而出現頭痛、頭暈、全身乏力等不良反應。

4一般每天食用醋10~40毫升爲宜,食用後馬上漱口,以免損傷牙齒。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賈佩琰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