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一、基本情況

東港市獐島村位於遼寧省丹東市西南部黃海之中,是中國萬里海岸線最北端起點第一島,陸域面積1.2平方公里,島上居民647人。獐島村島即是村,村即是島,四面環海、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海面一望無際,碧波盪漾,海鷗翱翔,嬉戲碧水。日則雲朵點點,夜來漁光閃閃。灘遼礁奇,破浪生花,優美動人。家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素有“世外桃源”之美譽。島上唯一一座媽祖廟美麗的傳說也爲獐島村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島產海鮮是遼寧省文化遺產,其中黃蜆子、梭子蟹和雜色蛤榮獲國家地理標誌。

獐島村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建設開發海島的發展理念,通過規劃建設,開展鄉村旅遊,集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現今海島漁村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整潔優美,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獐島村由過去以海洋捕撈爲主的偏僻小漁村已發展成爲以發展休閒農業爲主要特色的海島鄉村旅遊示範村。島上現有80餘家農家樂旅店和多座高檔賓館,年平均接待遊客20萬餘人,可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00餘萬元。獐島村現爲國家4A級風景區,並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十佳休閒農莊、全國最美休閒村、全國五星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美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最美漁村、全國休閒漁業示範點、遼寧鄉村旅遊示範村等,已成爲中國北方海島旅遊的主要景區。

二、發展歷程

獐島村利用島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培育、需求導向、綠色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以鄉村旅遊業爲龍頭,以捕撈業、養殖業爲兩翼的海島綠色產業,弘揚漁村文化,叫響休閒漁業品牌,全力實施強村富民戰略。通過一系列的發展舉措,已從一個小漁村成爲現今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示範村。

(一)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打造鄉村旅遊品牌。村兩委班子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不斷開發和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實現了鄉村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該村以生態採摘、趕海垂釣和鄉村海島時尚休閒遊爲旅遊區主導產業,大力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人居環境,景區的植物覆蓋率達65%以上。獐島周圍近7萬畝灘塗淺海,盛產純天然野生海鮮,同時也爲遊客度假休閒垂釣、趕海、拾貝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方圓1.2平方公里小小的海島上,自然生長着品種繁多的野菜,是完全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深受城裏人的喜愛,海島野菜採摘成爲遊客來島春遊的必選項目。春夏時節島上的映山紅、槐花,盛開季節粉白相映,香味瀰漫全島,沁人心脾,來島賞花,既能陶冶情操,也能舒心健體,實爲健康之旅。獨具特色的海島休閒漁業開發和利用已成規模產業,景區以“喫漁家飯、住漁家屋、幹漁家活、觀漁家景”爲主要內容的“漁家樂”旅遊活動,海洋特色鮮明,漁家文化濃厚。通過開展觀海島風光,嘗漁家特色風味餐,住漁家的大火炕,與漁民一起趕海、垂釣、拾貝,參與漁村民間活動(民間丹東獐島大秧歌、漁家號子、漁家祭海等)以及原汁原味的“正月漁家樂”“漁家趕海”“做漁家人”等系列活動,讓遊客全面感受海島漁家純樸的風俗和濃郁的漁家親情樂趣,使遊人與漁村、漁家、漁民融爲一體。

(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休閒旅遊。隨着丹東市政府打造大旅遊產業格局,獐島村作爲濱海旅遊產品的中心地位將進一步顯現,其對外輻射功能及對丹東周邊地區經濟拉動起到重要作用。幾年來,獐島村在國家、省、市、縣級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依照規劃、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發展思路,對景區服務設施和服務能力提升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通過不斷加大建設資金投入,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日益齊全,旅遊環境極大改善,旅遊服務能力顯著提升。2013~2018年,獐島通過國家旅遊專項、省級專項資金及地方投入累計投資2億多元,修建了遊客碼頭候船廳、前灘防波堤、休閒廣場、環島遊步道路、民宿客棧、度假村,鋪設海底電纜、通信設施,從陸地引淡水上島的生活供水工程,建設旅遊碼頭,購置旅遊車船,鋪設石板路面、安裝路燈照明、建設海產品市場、新建村級醫院、個體旅遊飯店及商業網點設施,增設旅遊景點標識,環境整治購置環保垃圾箱和多處生態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獐島村的旅遊環境,旅遊服務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目前,Wi-Fi覆蓋整個海島,無論是酒店還是農家樂,每家每戶都配有寬帶。根據島上接待能力和遊客日益增長的需要,村裏先後購建了運輸客船6艘、快艇2艘、氣墊船1艘,在陸上建設國家三級客運站一座、修建5萬平方米停車場,日接待遊客能力達4500人次。獐島村被評爲國家4A級風景區。

(三)提高管理與服務能力,打造和諧安全經營環境。景區始終堅持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努力打造和諧安全的經營環境。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和員工培訓制度,服務人員經過崗位培訓才能上崗,全面提高員工的服務技能和綜合素質。成立專門的飯旅店協會來加強自律,配備投訴電話;成立治安組織,救援團隊,從遊客進入旅遊景區碼頭開始到遊客離開,從負責運輸的船隻到食宿、遊玩,由相應的安保組織負責。嚴格規範管理旅遊區內浴場、各餐飲食宿場所,確保遊客遊得放心,玩得舒心,安安全全來島,高高興興回家。景區內消防、防盜等設施設備齊全、功能完好;遊覽、娛樂等設施具備相關合格證書,定期維護保證運行正常,消除安全隱患。嚴格執行國家各項安全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治安防控機構,安全責任落實到人;設置醒目的安全標識,每個酒店都安放防火器材,確保遊客安全。嚴格執行國家各項衛生法律法規,食品衛生符合國家規定,餐飲服務配備消毒設施,不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餐具,殘渣廢料必須專門集中收集儲藏和處理,不隨意排放或丟棄。飲用水衛生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相關指標確定。景區有10人的專業環保園林隊伍,配備垃圾清運車2輛,設置垃圾箱200多個,建成垃圾焚燒場和污水處理廠各一座,已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環保承擔區內和居民區環境衛生清掃、垃圾污水清運,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公共場所幹淨整潔,垃圾箱佈局合理,處理及時;廁所設置合理,地面無污物、無污水、無異味,近3年未發生污染環境現象。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是獐島經濟發展的保障,特別是旅遊客運運輸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每年來獐島旅遊的旅客和務工人員數量龐大,成分複雜,獐島村離陸地又遠,邊防警力有限,村委會依靠自己維護治理,成立了治安辦,負責全島的巡邏治安。每年對來村打工人員進行登記造冊,對旅店也定期進行排查,至今全村未發生一起刑事案件,有力維護了獐島村的社會治安。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獐島村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使傳統漁業逐步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閒農業方向發展,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進程。村裏緊緊圍繞特色休閒生態示範主題,全面發展休閒農業,通過積極創新旅遊體制機制,狠抓旅遊資源整合開發,優化旅遊環境,強力促進旅遊市場培育開拓,策劃包裝旅遊品牌,實現旅遊業從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旅遊產品從初級觀光產品向休閒、度假等高端產品轉變,宣傳促銷從產品推銷向市場營銷轉變,旅遊開發從注重硬件建設向軟、硬件並重轉變,促進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步發展:自2013年以來,獐島遊客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僅2018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民就業人口近萬人,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400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6萬元。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極大拉動了村經濟發展。在滿足大城市居民來旅遊消費的同時,給百姓和周邊地區的經濟形成一股強熱的海風,促進農業、農民的增收,引領和帶動當地休閒農業和旅遊經濟跨越發展。獐島的青山綠水正在變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

專家評語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培育、需求導向、綠色發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以鄉村旅遊業爲龍頭,以捕撈業、養殖業爲兩翼的海島綠色產業,弘揚漁村文化,叫響休閒漁業品牌;村委會依靠自己維護治理,成立了治安辦,負責全島的巡邏治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