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除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之外,外交部主要官員任職情況是,齊玉擔任外交部黨委書記,張驥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外交部紀檢監察組組長,樂玉成、王超、鄭澤光、孔鉉佑、秦剛、張漢暉任副部長,陳曉東、張軍、劉顯法爲部長助理。官方簡歷顯示,張驥長期任職經貿領域,先後在原外經貿部、商務部工作,2012至2013年期間掛職擔任廣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撰文 | 董鑫

外交部又有人事調整,這是今年以來第三次、第五位。

5月7日,外交部官網顯示,此前擔任中共中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外辦紀檢監察組長的張驥,已轉任駐外交部紀檢監察組長、外交部黨委委員,排名位於兩位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孔鉉佑之間。

外交部三位主要官員有一個共同背景


目前,除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之外,外交部主要官員任職情況是,齊玉擔任外交部黨委書記,張驥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外交部紀檢監察組組長,樂玉成、王超、鄭澤光、孔鉉佑、秦剛、張漢暉任副部長,陳曉東、張軍、劉顯法爲部長助理。

張漢暉和劉顯法是在今年2月同日履新,當日李惠來卸任部長助理。

齊玉是在今年1月由中組部副部長一職調任外交部,接替張業遂出任外交部黨委書記。

新任駐部紀檢組組長

先來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要人物。

張驥出生於1963年5月,湖北荊門人。與外交系統多數官員有語言或者國際關係等專業學習背景不同,張驥是武漢工學院工業管理工程系機械工業管理工程專業本科畢業,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他工作履歷可以貼上兩個標籤:經貿和紀檢。

官方簡歷顯示,張驥長期任職經貿領域,先後在原外經貿部、商務部工作,2012至2013年期間掛職擔任廣州市委常委、副市長。2015年6月,張驥回到北京擔任商務部部長助理,2017年5月被免。

外交部三位主要官員有一個共同背景

至此,他在經貿領域的工作告一段落。

2017年10月,張驥當選中央紀委委員。剛從經貿領域轉向紀檢監察領域,張驥就“辦了一件大事”。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記得,在2017年12月16日,駐中央外辦紀檢組發佈消息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四局原局長曹白雋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審查。

駐中央外辦紀檢組組長的監督單位包括五個,中央外辦、中聯部、全國友協和外交學會。當時,張驥已經就任駐中央外辦紀檢組組長。那是駐中央外辦紀檢組成立之後,首次對司局級幹部落馬進行通報。

張驥最近一次以駐中央外辦紀檢組組長身份出現是今年4月。

在中央紀委網站上,一篇介紹駐中央外辦紀檢監察組落實與綜合監督單位溝通協調機制的文章中,張驥提到,紀檢監察組將強化政治監督,緊盯“關鍵少數”,積極推動各綜合監督單位制定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建立領導幹部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制度、深入開展以案促改,督促各綜合監督單位切實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將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三位主要官員的共同背景

長期任職經貿領域,這就是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要說的背景。

按照之前的慣例,外交部的主要領導,與中聯部等同屬外交系統部門之間進行調動,或者內部升遷比較常見。

今年2月新任的外交部部長助理劉顯法早年曾在石油系統工作,任華東石油學院教師、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技術開發中心主任助理、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等職。

外交部三位主要官員有一個共同背景

2000年,他出任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一職,2003年出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副司長,此後前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任職。

當然,劉顯法並不是第一個有經貿領域任職經驗,再進入外交系統的人。

時間往前推,2013年進入外交部擔任副部長的王超,此前也曾長期在原外經貿部、商務部工作,擔任部長助理、副部長等職。

外交部三位主要官員有一個共同背景

2015年10月,外交部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時任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介紹習近平主席即將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有關情況

不過,包括張驥在內,這三位或多或少都有外事工作經驗,不能算是“外交素人”。

劉顯法經驗最爲豐富。

早在2011年,他就“半路出家”進入外交領域工作,歷任駐洛杉磯副總領事,駐拉各斯總領事,駐肯尼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兼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表、常駐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代表,外交部大使等職務。

張驥曾任商務部機機電產品進出口司副司長,對外貿易司司長,王超則擔任過商務部美大司司長、國際司司長。

打破外交慣例的商務部官員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不止是外交領域中出現了經貿領域的官員,經貿領域也出現了長期任職外交的官員。

比如,俞建華。

他的履職經歷一直在商務經貿領域和外交領域來回更替。

今年4月,俞建華第二度出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上一次是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間擔任該職。不僅如此,他還兩度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一次是在2013年至2017年,另一次是在2018年至今年任命之前。

外交部三位主要官員有一個共同背景

非常特別的是,自1972年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設立以來,這個職位一直由外交系統官員擔任。

2013年,俞建華由商務部部長助理、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一職轉任,其實是打破了當時的慣例。

當時,他還擔任着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除了代表中國政府履行對外貿易談判、政策審議等職能,處理貿易糾紛、解決貿易爭端也是俞建華的重要工作。

經濟交流&對外交流

以上政知君提到的幾位在經貿和外交領域“交叉任職”的官員,不是巧合。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過去外交官可能更需要具備政治、國際關係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現在商貿和經濟領域的經驗也是外交官所需要具備的。

事實上,現在中國駐外大使館裏面的商務參贊以及使館裏經貿部門的人員很多也都是來自於國內的經濟部門。

竹立家說,隨着中國日益“走出去”,經濟方面的事務越來越重要。目前,中國是世界主要貿易大國,2013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成爲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他認爲,近幾年,包括對外貿易、對外金融投資等在內的中國對外經濟交流也不斷增多,這種經濟發展的趨勢必然會賦予我國外交事務一些新內涵。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經濟交流成爲對外交流主要方式之一例證。

“日後,‘純外交官’可能會減少,有法律領域、經濟領域專業背景的外交官可能會增多。這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作用提升有很大關係。”

多知道點

《提前退休的廳官14年後自首,任多家企業董事》「鏈接」

《將在東北受審的新疆自治區原主席 有一個細節被曝光》「鏈接」

《津門再落“警虎” 系武長順的老下屬》「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