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闽东日报》今天专版——寿宁:翠微福地 热土芳华

编者按:11月15日,《闽东日报》以“寿宁:翠微福地 热土芳华”为主题,以专版的方式,分别从“钟灵山水”、“热土清风”、“人文典韵”、“福地物华”等方面,对寿宁进行了宣传——

闽东日报专版

一程古道廊桥,长留岁月绝响。

一曲北路遗韵,氤氲甘茗清香。

这里是被一代文豪冯梦龙誉为翠微之境的八闽边邑——寿宁。

寿宁县城东部新区一瞥 王志凌 摄

这一方福地,好听的名字里寄寓着吉祥与美好:福寿,且宁……

寿宁,隶属福建省宁德市,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东麓,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代,寿宁便有人类活动;明景泰六年,寿宁置县;革命战争时期,寿宁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粟裕、叶飞、曾志、范式人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这里由此成为国家重点革命老区县;至今,在全县14个乡镇上,28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着美好家园。

钟灵山水

寿宁,这片秀美的山川,绿意连绵,风光养眼,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8%。“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地格局造就了这座“天然氧吧”,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润气候,也让寿宁坐拥“八闽夏都”的美誉。

展开寿宁的山水画卷,冯梦龙笔下“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的清幽境界令人陶然。放眼1424平方公里的土地,山环水抱,峰峦秀美。

古村西浦 刘岩生 摄

雄踞于黄兰湖畔“富锌葡萄之乡”的凤阳锣鼓山,与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隔空对峙,一湖中流,常年云蒸霞蔚、仙气氤氲,被誉为“兄弟神山”。巍然耸立于洞宫山脉东麓,海拔1649米的山羊尖,为寿宁县最高峰,亦列闽东群峰之冠,登临远眺,群山逶迤、天地苍茫、林木葱茏,两省三县尽收眼底,日出、云海、林涛、奇石,美不胜收。而攀临南山之巅,观碧空云卷、谷幽林碧,沿途云阶古径直上云霄,黄龙石洞奥妙迷离;穿杨梅洲峡谷,览崖壁流翠、潭瀑澄澈、壶穴叠现,周边更有层叠农耕梯田、连片云雾茶园及千年古银硐、十里杜鹃长廊、犀溪生态漂流、西浦“廊桥水乡”等卓绝的景观亮点。由南山园区和杨梅州园区组合成的方圆43平方公里“寿宁省级地质公园”, 拥有50多处地质遗迹景观、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4处。因其地貌组合奇特,极具典型性、稀有性和美学观赏性,被业界专家赞誉为“一颗镶嵌在八闽边陲的璀璨明珠”,成为闽东域内延伸和辉映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又一道瑰丽风景线。

热土清风

寿宁,这片希望的热土,回望三千年人文,五百年县史,贤达足迹熠熠闪耀。

早在明崇祯七年(1634年),年逾花甲的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赴任寿宁知县。本着“一念为民”之心,冯梦龙主张“下车即稔知瘠土”,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爬山涉水,遍访民情,总结出“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治县理念。任职四载,冯梦龙“百端苦心”,修缮县学、建储粮仓、消弭虎患、禁溺女婴,兴利除害,轻税减赋,为寿宁百姓办了众多实事好事,更倾以心血与实践,著就了县域治理文献《寿宁待志》一书。

英雄故里大韩 刘岩生 摄

在历史的天空中,冯梦龙星芒璀璨,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份散发着竹简清香而永不泯灭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寿宁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和铭记这位“遇民以恩,以廉代匮”的冯知县。

长期关注冯梦龙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点赞冯梦龙,高度肯定冯梦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和作为。而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他,20多年前践行这份情怀,徒步跋涉在寿宁山岭间、躬身亲民于穷乡僻壤里的扶贫往事,也在一方山水一方人中成为津津乐道的好口碑,从来不曾被淡忘。

1989年,寿宁县下党乡,依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从荆棘丛生的山路上不辞辛劳步行到下党,并在下党村口的鸾峰桥上因陋就简现场办公,解当地发展和民生之难。这条习近平同志走过的路,也被亲切的称为“党群连心路”。它铭记并生动注解了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作风。而下党,更成为了习近平同志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这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乡间调研往事,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党群情谊,也让习近平同志感慨:下党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

下党新貌 龚健 摄

多年间,九下寿宁、三进下党,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在习总书记的关怀下,下党逐渐改变了原来闭塞落后的风貌,下党人民也谨记习总书记“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教诲,继往开来、奋发图强。今日下党,人们惬意生活,并以昂扬的创造力实践梦想。这里由此擦亮“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品牌,成了闽东红色旅游胜地,并正被打造为“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

人文典韵

寿宁,这片美好的家园,经过勤劳智慧的人民世代弘扬和传承,还形成了廊桥文化、宗教信俗文化、茶文化和畲族文化、红土地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人文风景线熠熠闪耀,装点着寿宁大地。

享有“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盛誉的寿宁,历史上地处偏远山区,山高路长,溪流如织。山水农耕特色的地方文明又触动了无数能工巧匠们的造桥灵感。至今,全县尚存木拱廊桥19座(其中6座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座被列入世遗预备名录)。这些古老廊桥如虹卧波、造型优美、结构独特,数量稳居全国县域之首,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是先民遗留的文化瑰宝,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桥梁,由此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路戏演出 刘岩生 摄

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清初,由西秦腔、明腔等乱弹腔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经多地民间戏曲融合后,于清代中叶传入福建,形成多腔剧种,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珍稀剧种之一。北路戏历经兴衰,至今唯见于寿宁等部分闽东山区县。寿宁北路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闽东第一个国宝级文化遗产。听!百代英豪逢北路,数声鼓乐绕南天。至今在寿宁鳌阳、凤阳、犀溪等地乡村抖擞出演的北路戏,内容丰富、声腔悦耳、曲艺风格贴近乡土农耕社会,每每让古老的故事在乡土舞台上演,让人心回归淳朴,不忘乡愁。

寿宁三峰寺,周遭清雅、禅境浑融。这座位于城郊一公里山坳中的千年古寺,寺周环山,寺后如荷倒置,因面向三座山峰而得名,系寿宁县创建最早的寺院,至今寺院典藏古迹文物众多。这里,历来是僧徒信众顶礼膜拜之所,也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古人曾赋诗:“出郭寻僧踏乱山,翠微深处白云间。开楼平楫三峰好,借榻初偷半日闲。”今天,它已成为国内重要的药师法门弘扬地。每在佛诞圣日举办的药师法会,香火缭绕,圣号回旋,“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延寿安宁”的美好祈愿在信众和寿宁居民间被一次次传扬。

福地物华

寿宁,这片广袤的大地,日照充沛,土质肥沃,土地里富含硒、锌元素,有58.2万亩富硒和68.8万亩富锌土壤,且硒锌双素共生,全国少有。

寿宁高山茶园 卓仕尉 摄

层叠错落的山地梯田,孕育出锌硒大米、高山云雾茶、晚熟富锌葡萄、高山锌橙等多种生态硒锌农产品,使这里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硒锌绿谷”。而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域内山地、丘陵、盆地间夹分布而倾斜多变的地貌也造就了连绵起伏、四季多变的田园风光。

选一个艳阳天的周末,徜徉于寿宁乡间,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之巅或连片梯田间、锌葡萄园里、锌橙园中,目之所及是农耕场景与自然风光相融,连片作物与远村炊烟、农家房舍、绿野山林相映成趣,组合成一幅幅绝美的田园画卷。这画卷,动静有韵,色块明丽,屡屡吸引一拨拨摄影爱好者及休闲族前来休闲体验、采风拍摄。人们流连于阡陌交错、鸡犬相闻的山乡中,疑入世外桃源,心境平宁而不思返。

锌葡萄采摘 刘岩生 摄

在希望的田野上,寿宁人民辛勤劳作,收获着殷实的致富果。寿宁由此获誉“中国名茶之乡”“全国产茶重点县”“全国生态产茶县”“中国花菇之乡”等称号。

寿邑芳华,正逢其时。今日寿宁,天时地利人和。寿宁人民正以昂扬的创造力继往开来,播种希望升华梦想。全县上下正凝心聚力,立足新起点,谋求新作为,奋力谱写寿宁加快发展绿色崛起新篇章,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一个产业格局更加优化、社会环境更加清新、人文风貌更加和谐的寿宁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八闽夏都,自在寿宁。这一片热土呼唤并期待着,有更多的人们去亲近它,拥抱希望,共享幸福时光!(刘岩生)

(来源:闽东日报 原标题:《寿宁:翠微福地 热土芳华》)

主编 | 范建桃  编辑 | 刘守芳  校对 | 林春玲

觉得不错,请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