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是我國金融業重要的供給側改革

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

我國網貸行業起步於2007年,從2014年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交易規模迅猛增長。2014年底網貸行業待還餘額0.1萬億元,2017年底達到1.22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130%。2014年全年網貸總成交量僅爲0.25萬億元,2017年全年成交2.8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126%。

網絡借貸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依賴於資金供需兩端的現實背景。一方面,網絡借貸爲個人和企業提供了新型融資渠道,並且相比於銀行信貸,網貸產品的期限更加靈活,借貸手續更加快速便捷;另一方面,與銀行存款以及理財產品相比,網貸投資產品往往能夠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投資門檻也更低,投資體驗也更好。2016年初,網貸行業月借款人數不足100萬,到2017年底,月借款人數超過500萬。2016年起,月投資人數基本保持在300萬人以上,2018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有所回落。因此,無論是從信貸產品還是投資產品的角度來看,網貸都是我國金融業重要的供給側改革,是我國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動力。

與此同時,網貸也大大推動了我國金融科技行業的創新發展。一是大數據風控。網貸行業率先把以往保存在線下的數據進行彙集和標準化存儲,同時也主動積累新的借款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大數據風控機制,大幅提升了貸款審批效率。二是助推徵信行業發展。網貸行業催生了一批第三方風險評估機構,通過聚合用戶借貸、欺詐和違約數據,與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數據互相補充,提高了我國徵信產業覆蓋的廣度和維度。三是業務模式創新。例如,利用核心企業借款人的社交網絡信用,幫助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中小供應商獲得成本相對較低的資金,還有的網貸平臺創建了智能投顧業務,以及虛擬信用卡模式,等等。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網貸行業進入門檻低,需求巨大,早期的監管不到位,也給網絡詐騙、非法集資和不規範經營帶來了可乘之機。整個網貸行業規模劇增但是魚龍混雜,網貸平臺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出問題的平臺也越來越多。2014年初,累計成立的網貸平臺數量不及1000家;到2018年7月,累計成立超過6000家網貸平臺,但是截至2018年8月,累計超過4000家平臺已經停業。網貸行業問題平臺有兩次集中爆發期。第一次出現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每月新增問題平臺數量均超過50家;第二次出現在2018年,尤其是2018年6月至8月,問題平臺的數量也超過了400家。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課題組對兩次問題平臺的集中爆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表明,第一次問題平臺的集中爆發的主要原因是非法金融活動導致的,即金融詐騙和平臺自融,而第二次爆發的原因則比較複雜,這裏面既有宏觀經濟下行和去槓桿的外部因素,也有平臺剛性兌付以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內部原因,具體的分析我們在本期奉獻給了大家。

從2016年4月開始,監管部門發佈了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方案和網貸機構管理辦法爲主的一系列行業監管和發展規則,網貸行業走上了一條漫長但是健康發展的道路。網貸行業在改善了我國金融業供給側的同時,兩次問題平臺的集中爆發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網貸行業目前進入了深度調整期,我們認爲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監管和引導:一是建立明確的行業進入門檻,二是進一步加強網貸平臺信息披露,三是堅決打破剛性兌付,四是加快建立和健全個人信用體系,五是加強投資者風險意識教育和金融普及教育,六是逐步建立網貸投資者的分級制度。

網貸行業正在成爲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對它的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

本期目錄

特稿

1

陳元:貨幣信用的變化與前景

金融開放穩定格局的基礎是深層次基礎框架的穩健,貨幣信用結構作爲最基礎、最根本的結構,對於構築複雜金融體系上層建築至關重要。

封面專題

網絡借貸:風險防範與規範發展

我國網絡借貸行業起步於2007年,從2014年起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交易規模迅猛增長。網絡借貸行業問題平臺有兩次集中爆發期:第一次出現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次出現在2018年。爲還原網絡借貸發展軌跡、釐清問題根源,本期專題邀請行業協會人員、機構從業人員以及專家學者一起探討網絡借貸行業當下正在經歷的“痛點”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並從監管制度的完善、行業標準的建設等多個維度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希望理性的探討,能夠帶來行業良性發展的信心。

1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課題組:網貸行業2018年問題平臺報告

網絡借貸行業問題平臺有兩次集中爆發期:第一次出現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次出現在2018年。本文重點介紹2018年網絡借貸問題平臺基本情況,分析問題平臺產生原因,並提出政策建議。

2

朱勇:從本輪網貸違約風波看風險防控標準化建設

應客觀看待網貸行業對支持實體經濟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加強網貸風險防控標準化建設來預防風險。

3

黃益平:中國數字金融能否持續領先?

中國的數字金融是有前途的,將來要走向一個新的2.0時代。

4

巴曙松、王鳳巖:長租公寓“租金貸”金融風險與監管建議

對於長租公寓頻頻“爆倉”以及“租金貸”存在的風險,需構建以“行爲監管”爲核心的監管框架,從信息披露制度、資金託管制度、細化合同流程等方面進行完善。

5

劉啓濱:網絡借貸標準化建設的思考及建議

爲規範網絡借貸行業快速、健康、規範發展,建議開展網絡借貸標準化建設工作。

6

AMC參與網貸平臺風險化解面臨諸多挑戰,但AMC可以運用自身的綜合業務優勢,與各方面力量協調配合,打好網貸平臺風險化解的攻堅戰。

7

陳放:網絡借貸標準化建設的痛點與重點

在當前科技與金融相互滲透的背景下,網絡借貸這一新型金融模式的標準化建設也面臨着新的挑戰。對此,網絡借貸行業應主動作爲,邁向規範和健康發展。

8

秦洪濤: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新金融生態

新金融生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強化監管自律機構的影響以及各參與方的積極行動。只要不忘初心,堅持不懈,強化監管與科技,新金融生態將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9

張適時:從中國P2P網貸分類看行業發展趨勢

通過大數據篩選優質個人企業主,幫助其獲得金融服務,並提高其存活概率,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是P2P平臺可以發揮其業務正外部性價值的發展方向。

10

安克偉:堅持信息中介定位用科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網絡借貸平臺應堅持信息中介定位,用科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最新關注

1

前瞻

2

回顧

3

觀點&數字

宏觀經濟

1

尚福林:把握大勢 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發展

金融業要把握大勢、尊重規律、深化改革、迴歸本源。

2

殷勇:進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監管的幾點思考

地方依然是不可懈怠的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場。

3

王宇鵬:有效“去槓桿”需要多措並舉

長期的緊信用或者嚴監管會帶來經濟衰退,有效“去槓桿”需要多措並舉。

4

高善文:中美貿易戰影響如何?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投資者並不擔心《中國製造2025》受到抑制。

央行與貨幣

1

梁斯:我國貨幣政策框架的變化及改革建議

近段時間以來,傳統數量型工具的作用在不斷弱化,價格型工具的作用開始逐步發揮,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同步進入轉型階段。

2

劉薇:美元基準利率改革進展

基準利率在金融市場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在美元替代基準利率的選擇、生產、發佈和監管中,美聯儲起主導作用。

銀行與信貸

1

寇冠:實施開放共生戰略 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

各家創新型銀行應抱着更加開放的心態,共同構建金融科技開放平臺。

2

唐潔瓏、趙大偉:建設輕型銀行——金融科技賦能銀行發展

商業銀行可運用金融科技建立起輕資產、輕運營、輕管理的輕型銀行經營模式。

3

鄭貫虹、鄭蘇晉、王博: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與融資政策建議

當前,“中國芯”發展備受期待。芯片研發是集成電路的核心,芯片製造是集成電路的基礎。我國集成電路要進入國際第一梯隊,有效、精準的金融手段必不可少。

資本市場

1

曾斌: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最新修訂:重點與趨勢

新修訂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從公司治理水平的整體提升而言仍有值得期待的改進。

2

程浩、陳丹:推進併購類債轉股以支持民營上市公司股東

併購類債轉股是化解股票爆倉風險、支持民營上市公司的有效方式。

3

武飛:“斷臂求生:引入戰略投資者或回購”——股票質押風險的跨期對沖策略

縱觀國內外資本市場中處置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風險的模式或路徑,無外乎推倒重來和兼併重組兩種主流模式。

財富管理

1

卜振興:新規後銀行資管的憂慮與對策

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的資管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互聯網金融

1

周延禮:協同構建保險科技新生態的機遇與挑戰

建議通過協同構建保險科技生態環境來助力保險科技行業持久、健康發展。

2

劉新海:百行徵信與中國徵信的未來

目前,中國的徵信服務還比較滯後,中國的徵信業還未走向成熟。

論文故事匯

1

吳衛星、邵旭方、陶利斌:家庭財富不平等會自我放大嗎——基於家庭財務槓桿的分析

財務槓桿作用的發揮使得富裕家庭有更快的財富增長速度,從而加劇了家庭財富差距放大的趨勢。

國際

1

朱民、哈維žžžž•施瓦茨:高盛視角:全球金融危機十年回顧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副總裁朱民對話高盛集團前總裁兼聯合首席運營官哈維•施瓦茨,以高盛視角回首了2008全球金融危機。

五週年

1

《清華金融評論》編輯部:來自金融改革第一排的聲音

推動金融變革、引領金融實踐,《清華金融評論》五週年回顧與再出發。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