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另维

心理学里好玩的知识千千万万,这里再来一道拼盘。

1

两性关系和相处之道

幸福夫妻在生活方式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两性心理学研究很久了。

说一个我喜欢的研究结果。

我们认知他人的行为的时候,大脑会自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环境所致?

前者叫内部归因,后者叫外部归因。

Internalattribution和External attribution。

生活幸福的夫妻,会把配偶好的行为归因给人本身,把他坏的行为归因给环境。

比如,他今天带我看电影了,因为他是一个如此注重生活情趣的男人;他接我下班迟到了半小时,因为下雨了。

关系糟糕的夫妻刚好相反,他们把配偶好的行为归因给环境,把坏的行为归因给人。

比如,他今天带我看电影了,因为他一直超级想看那部电影/因为他是彭于晏的超级粉丝;

他接我下班迟到半小时,因为他心里没有我/不够爱我/还想着前女友。

在这些丁丁点点对琐事的归因中,前一对越来越相爱,后一对越来越彼此嫌弃。

你是哪一种?

要不要试着改变一下?

从这里开始怎么样?

把这本《每一天梦想练习》作为礼物送给他。

他没看:因为他在工作,老板一双阴森森的眼睛就在后头盯着,他找不到机会看,不是不想看。

他看了:不是因为我写得好,而是因为他爱你。

怎么样,有没有瞬间觉得他更好了,自己更喜欢他了?

当然,万事有度,世上一切形式的心理治疗也是,心理学认为过于极端的行为是不正常行为。

比如他一刀捅死了隔壁老王,你不能为了夫妻关系归因给环境,觉得那是因为隔壁老王该杀,你应该报警。

图 网络/法国插画家Marion Fayolle

2

事后诸葛亮是病,得治

卷子发下来,那道题你本来就想选A的,差点就写上去了,还是选了B。

如果早上没有出门,就不会弄丢小狗,就不会因为找狗迟到,错过老师的点名,而影响期末成绩。

如果早上不排队买那个并不好吃的煎饼果子,就不会迟到,就不会错过老师的突击点名。

排队的时候眼皮就一直跳,应该注意这个提示的。我怎么这么蠢。

太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光。

醒醒,这些都是Hindsight bias,后视偏见。

“我早就应该知道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错觉。

一件事在发生之前,没有那么容易被预测到结果。

我们的生活充满偶然性。

有些东西你回头看觉得是线索,事实是,在结果到来之前,它们什么都不是。

珍珠港被日本人偷袭之后,他们找到了无数线索,每一个线索认真想来,都在暗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9·11也是一样,很多人很气愤,本·拉登劫机搞过演习,纽约捉住过反恐分子……这么多线索,我都看出来了,为什么美国军方没有提前预防?

不是美国军方比你蠢。

是你的事后诸葛亮,是一种叫后视偏见的认知偏见。

怎么应对呢?

当你为过去的事没做好而懊恼得直跺脚时,放过自己。

告诉自己,我站在当时的位置上的时候,不会看到我现在看到的线索,我现在的感受是一种叫后视偏见的错觉。

这个本没有那么容易预料结果。

我尽力了,我没有错。

选项A和选项B,坐在考场里的时候其实根本无法决定。

别把时间花在后悔和自责上,把那道题彻底搞懂。

Move on.

3

关于差生为什么也可以是成功人士的科学证明

我们有一个思维偏差。

我们觉得在一起很久,分手很可惜;成绩好的人没有笑到最后很可惜(或者解气);我们因为中等生甚至差生长大后变成成功人士,感到震惊和不解。

这是因为我们判断事物的依据,是我们自己觉得哪种结果更合理,而不是去看大数据,不是看真正的统计结果。

换言之,事实。

比如,心理学做过一个研究。

他们追踪记录了哈佛商学院一批在读生的各项指标——成绩、身高、体重、智商、对课外活动的热衷程度、受欢迎度、家庭收入、找到第一份工作的速度、生活幸福值,想知道究竟什么东西最能预测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成功。

研究结果发现,唯一和成功显著正相关的指标,竟然是身高[1]。

感悟?

1.差生别气馁,科学证实过了,你未来取得成功的概率和你们班第一名一模一样。在校成绩和未来成功没有必然联系。

2.如果那个当初成绩比你差的现在比你成功了,别浪费时间想不通和不服气,告诉自己,没什么不正常的。

本来在社会上的成功和在学校里的成功,所需因素就不是完全一样。

对了,据统计,在所有现存专业中,学统计的人思维偏差最少。其次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的心理学,以及其他以统计学为基础的专业。[2]

这种思维偏差叫Simulation Heuristic, 模拟性启发。

4

没有关系

抛硬币一百次。

结果A:正反反正正反

结果B:正正正正正正

哪种结果的概率更大?

一样。

因为每抛一次硬币,你都有50%的概率收到其中一面,这一次的结果不受上一次影响,也不会影响下一次。

但是赌博的人总觉得,输了这么多把该来运气了吧,不可能再输了吧,或者“趁现在连赢,再来一把”,然后越陷越深。

这便是Gambler’s fallacy, 赌徒谬误。

很多事情前后没有联系,我们需要把它们分开来看。

5

自由意志

斯宾诺莎说:“自由意志是幻觉,不存在。”

你想吃冰激凌,于是你出门买冰激凌。这说明你的行为和意志都是自由的,你是你自己的主宰。

但是你想去吃冰激凌的想法,或许产生于你刚刚看到的广告。换句话说,你以为自由的思想,其实是被广告控制的。

我们五十岁时做出的决定,很可能取决于我们十九岁时被恋人改变的观点。

我们哪儿来什么自由意志,我们是彼此思想的操控者。

6

活得太自我好吗?

自我强大的人更容易成功。

弗洛伊德认为,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你的本能渴望,你想要睡懒觉/贪玩/性……

自我是你对这些渴望的控制能力。

自我强大的人有如下特点:

1.看中长期目标而非短期目标;

2.极度自律;

3.天天自我批评;

4.对自己要求极高;

5.因为目标感强,不容易受到其他声音的影响;

6.因此容易忽略他人感受,从而影响亲密关系,其他社会关系;

7.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乔布斯有几段名言简直是“自我”强大的字典级释义: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追寻自己内心的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时间宝贵,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我坚信,区分成功与不成功,一半因素就是纯粹的毅力差别。】

强大的自我使人成功,也赠人后果。

命运的礼物都有价格。

[1]身高显然是一个无关的巧合数据,这里起讽刺作用。统计学里会遇到不少相关性(correlation)巧合,它们是纯粹的数据巧合,和事实无关。美国专门有一个网站收集这些数据巧合,叫Spuriouscorrelation,相关性的骗局。内容全是一组一组严谨真实的数据相关性分析,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比如,数据显示,美国投入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经费和人上吊自杀的数量正相关,r=0.9979;历届美国小姐的年龄和热物体(比如蒸汽)谋杀率正相关,r=0.87;日本车在美国的销量和美国的机动车自杀率正相关,r=0.93……网站是一个叫TylerVigen的哈佛法学院学生和他的朋友建立的,是著名的数据控书呆子游乐场。Vigen后来还出了一本书,就叫Spurious Correlations,一出我就收藏了,平时拉的时候当笑话书看,很有趣。推荐给数据相关学科的学生,是对学习有帮助的趣味读物。网址是https://tylervigen.com/spurious-correlations。

[2]高三的同学们,统计改变一生,统计塑造高级、睿智和客观的思维,千万别荒废人生第一次接触统计的机会。统计之美就躺在你的数学书里。

[编辑推荐]

另维新书《每一天梦想练习》正在热销。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只要你勇敢坚持。

购书戳“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