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安東市政府舊址

僞安東市政府舊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錦山大街1號,曾長期做爲丹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解放初期的安東市政府

僞安東市政府爲一進院式結構,院東西長40米,南北寬33米,面積1320平方米。辦公樓坐北朝南,平面呈“山”字形,東西長25米,南北寬15米,高8米,平頂,其上建有女兒牆,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基礎爲人工鏨刻的長方形石塊砌築至2米,其上則爲紅磚臥砌至頂。樓體南面設有正門,東西兩側則建有便門。正門建有雨搭,下爲推拉式大門。大門西側爲水泥鋪就的環形曲道,可供車輛上下往來。院落四周栽有落葉松,整個建築在周圍環境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莊重肅穆,安靜大方。僞安東市政府舊址始建於1937年12月,1945年抗戰勝利後,僞安東市政府回到了人民的懷抱,並沿用至今。

作爲歷史建築,僞安東市政府舊址時代特點獨特,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而作爲本地區運行七十多年的最高行政機構所在地,它見證了我們這個城市的發展進步過程,又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僞安東市政府舊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錦山大街1號,曾長期爲丹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解放初期的安東市政府

僞安東市政府爲一進院式結構,院東西長40米,南北寬33米,面積1320平方米。辦公樓坐北朝南,平面呈“山”字形,東西長25米,南北寬15米,高8米,平頂,其上建有女兒牆,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基礎爲人工鏨刻的長方形石塊砌築至2米,其上則爲紅磚臥砌至頂。樓體南面設有正門,東西兩側則建有便門。正門建有雨搭,下爲推拉式大門。大門西側爲水泥鋪就的環形曲道,可供車輛上下往來。院落四周栽有落葉松,整個建築在周圍環境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莊重肅穆,安靜大方。僞安東市政府舊址始建於1937年12月,1945年抗戰勝利後,僞安東市政府回到了人民的懷抱,並沿用至今。

作爲歷史建築,僞安東市政府舊址時代特點獨特,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而作爲本地區運行七十多年的最高行政機構所在地,它見證了我們這個城市的發展進步過程,又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安東省政府成立於1945年11月3日,設在元寶區八道溝,原僞安東省政府舊址(現工商銀行幹校)。高崇民任主席(1946.3.16到任),劉瀾波任副主席,主持工作。省政府內設祕書處、民政局、財政局、實業局、貿易局、郵政局和省銀行等機構,後來增設船務、電業、糧食、電報電話、鹽務、稅務、礦務局、教育廳,安東海關管理處等機構。

解放戰爭時期的安東省地處東北地區的東南部,東臨朝鮮,南靠當進的蘇軍控制的大連,隔黃海與山東解放區相望。安瀋鐵路縱貫南北,與瀋陽、撫順、本溪等大城市相接。省會安東市是遼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爲此,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安東地區成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的重點地區之一。“八·一五”光復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於10月初,肖華率主力部隊進駐安東市,根據鬥爭形勢的需要,按東北局決定組建了中共安東省工作委員會,肖華任書記,江華、林一山、劉順元任副書記,劉瀾波、呂其恩、黃凱、吳瑞林、王錚任委員。省工委成立後,開始了爭奪安東的關鍵。經過1個多月的艱苦工作,使人民武裝迅速擴大,特別是“三股流”戰鬥的勝利,使蘇聯紅軍認清了安東維持會的反動本質,改變了對中國共產黨和東北人民自衛軍的認識,其影響隨之深入,其威信和地位也進一步提高。因此,11月1日至3日,在蘇聯紅軍的協助下,自衛軍先後收繳了安東地區維持會所屬武裝的槍支,解散了安東省、市、縣維持會,接管了原僞滿統治機構和原安東省公安局、監察院、法院和監獄。於11月3日成立了安東省政府,5日成立了安東市政府,此後,各市、縣民主政府相繼成立。

安東省政府成立後,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在省工委的直接領導下,通過發動羣衆、開展反奸清算、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鬥爭,進一步擴大了人民武裝,忙恢復和發展了生產,進行了建黨、建政工作。開展武裝鬥爭,牽制敵人,粉碎了蔣介石“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爲創建、堅持和鞏固安東根據地,保衛北滿,支援東北和全國解放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1946年10月24日,由於國民黨軍的猖狂進犯,剛剛建立起來的安東根據地,受到了嚴重威脅。爲了配合南滿各主力部隊的作戰,安東省政府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主席劉瀾波的率領下,實行戰略轉移,撤離安東市,向寬甸縣太平哨轉移,大批物資和幹部家屬及後勤人員轉移到朝鮮,領導全省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敵後遊擊鬥爭。1947年6月10日,收復安東市後

,安東省政府重回安東。1949年5月9日,遵照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東北軍區的決定和命令,中共遼東省政府、安東軍區合併,成立了中共遼東省委、遼東省政府、遼東軍區,並在安東市原中共安東省委、安東省政府、安東軍區三機關原址辦公。

1945年11月3日,中共領導下的安東省政府正式成立、辦公地點設在元寶區八道溝原僞安東省政府舊址(現爲工商銀行幹校)

曾爲丹東市政府大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