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4:58 | 嘉興日報秀洲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教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護士執業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各式各樣的上崗證成爲人們走向工作崗位的“試金石”和“敲門磚”。

改革開放以來,從無證到有證,從辦證難到辦證“最多跑一次”……完善職業資格管理,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是秀洲區轉變政府職能,縱深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與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重要舉措。

【改革故事】

有過20年教齡的楊琴芳對教師資格證書有着特殊的感情。1992年,楊琴芳從師範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南匯鎮中心小學,那時候的教師是沒有教師證的。爲了滿足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執業人員職業道德和執業行爲的要求,按照國家規定,1996年,秀洲區頒發了第一批教師資格證書,楊琴芳成爲了較早一批拿到“上崗證”的教師。

2012年,楊琴芳走上了新崗位,成爲秀洲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教文體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員,親眼見證了個人職業資格從無證到有證,從辦證難到辦證“最多跑一次”的歷程,深切感受到了審批制度改革爲羣衆帶來的便利。

近日,在秀洲區一所小學任教的陳子淇帶齊了相關材料,來到區審批中心辦理教師資格證書現場確認事宜。“最開始是去區教文體局辦理,後來統一到審批中心,以前這邊只有一個窗口,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沒想到現在隨便去哪個窗口都可以辦理,幾分鐘就辦好了。”陳子淇還被告知,經審覈認定後,證書會通過郵遞方式寄到她手中。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秀洲區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行“無差別全科受理”。“今年是辦理教師資格證書現場確認業務最輕鬆的一年。”楊琴芳說,過去,每到這個時候,她總會忙得焦頭爛額。窗口外,市民排長隊,等得心急;窗口內,工作人員忙得顧不上喫飯。“今年大廳裏排隊的現象基本沒有了,羣衆方便了,我們也減壓了。”

除了教師資格證書,很多職業資格證書的辦理流程都比以前簡化了。錢佳琰是新安國際醫院人力資源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醫生、護士執業證書的辦理工作。以前,這些業務需要去嘉興市衛計局辦理,“要去市局各個科室打印、蓋章,真的跑斷腿,很多業務要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現在,權限下放後,錢佳琰去區審批中心就能完成這些業務,其中護士執業證書的首注、延續、變更等衆多審批事項都從20個工作日變成了“立等可辦”的“即辦件”,這樣的變化讓她直呼:“真是方便太多了!”

【改革印記】

20多年來,無數像楊琴芳一樣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的人民教師,走上了幼兒園、小學、中學教師等工作崗位。小小的一本證書大大提升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營造了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也吸引了更多優秀人才從教,推動了教育改革發展,這樣的情況也延伸到了醫生、護士、律師、會計等衆多職業中。

改革開放以來,秀洲區大力完善職業資格認證與管理制度,通過資格考試保證關鍵崗位的人員具備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誠信和執業監管,強化執業人員在工作崗位中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建立行之有效的責任制。職業資格認證與管理制度也集中體現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法治的原則。

編者按 行政審批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小到居民戶口遷移、個體工商戶辦證,大到政府投資項目,都與之相關。秀洲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成立12年來,通過一次次“動刀”“瘦身”,讓羣衆和企業真正感受到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帶來的獲得感。即日起,本報選取與個人和企業相關聯的五本證,反映秀洲跑出爲民優質高效服務加速度和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歷程。

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爲企業和羣衆帶來便利?秀洲區一直行走在“放管服”改革的路上。2006年8月15日,秀洲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成立之初就集中了秀洲區教文體局、衛計局、人力社保局等19個區級審批職能部門的26個對外服務窗口,涉及行政審批事項197項,實現了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只進一家門”的目標,結束了企業、羣衆辦事需要多個部門“串聯跑”的歷史,拉開了全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大幕。

去年,隨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縱深推進,秀洲區將改革向基層延伸,今年4月,更是大刀闊斧,全面推進“無差別全科受理”工作,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窗口整合,將原來“一個窗口”辦理拓展到如今“15個窗口”同步辦理,大大縮短了市民排隊等候的時間。

從“跑斷腿”到“最多跑一次”,從“排長隊”到“立等可辦”,一本職業證書之變成了秀洲區“放管服”改革深化的有力體現。如今,秀洲區不斷聚焦羣衆辦事的熱點、難點、堵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爲抓手,牽引和撬動社會全方位、各領域、深層次的改革,爲羣衆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原標題《一本職業資格證背後的羣衆獲得感 ——從“放管服”改革看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編輯宋彬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