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的取象有“澗下水”、“大溪水”、“長流水”、“天河水”、“泉中水”和“大海水”。《三命通會》對這六類“木”的解釋是:“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

一、金與火

在六十甲子納音中,整體上把人分爲金木水火土五種命,而五種命又分爲六種不同形式的取象。

金命有六種取象,即“海中金”、“劍鋒金”、“白臘金”、“沙中金”、“金箔金”和“釵釧金”。《三命通會》對這六類“金”的解釋是:“甲子乙丑何以取象爲海中之金?蓋氣在包藏,有名無形,猶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絕地存金,氣尚柔弱,薄若繒縞,故曰金箔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氣已發生,金尚在礦,寄形生養之鄉,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蠟金;甲午乙未之氣已成,物質自堅實,混於沙而別於沙,居於火而煉於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氣盛物極,當施收斂之功,穎脫鋒銳之刃,蓋申酉金之正位,幹值壬癸,金水淬礪,故取象劍鋒而金之功用極矣;至戌亥則金氣藏伏,形體已殘,鍛鍊首飾,已成其狀,藏之閨閣,無所施爲,而金之功用畢,故曰庚戌辛亥釵釧金。”

火命也有六種取象,即“爐中火”、“山頭火”、“霹靂火”、“山下火”、“佛燈火”和“天上火”。《三命通會》說:“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靂火?蓋氣在一陽,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龍則無,故曰霹靂火;丙寅丁卯,氣漸發輝,因薪而顯,陰陽爲治,天地爲爐,乃曰爐中火也;甲辰乙巳,氣形盛地,勢定高岡,傳明繼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燈火也;戊午己未,氣過陽宮,重離相會,丙靈交光,發輝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氣息形藏,勢力韜光,龜縮兌位,力微體弱,明不及遠,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謂之山頭火者,山乃藏形,頭乃投光,內明外暗,隱而不顯,飛光投乾,歸於休息之中,故曰山頭火也。”然《三命通會》之論在具體的應用上,其論述顯得不太合乎情理。

我們知道火是克金的,但不是所有的火都能克所有的金,如“海中金”、“沙中金”只怕霹靂火,不易被其他火克;“劍鋒金”反而喜火,火旺劍才鋒利;金箔金雖怕火,但須有佛燈火照耀才顯其輝煌。在金命中,白蠟金是最弱的,所有的火都可以克它。

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火在克金的同時,它自身也泄了氣,也收到了傷害,如同倆人打架,打勝的一方也耗去了力氣,甚至可能也被打成鼻青臉腫一樣。如霹靂火在克海中金的同時,它本身自然也會受到大海水的部分澆滅。

二、金與木

金命的六種取象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說明,這裏不再重複。這裏再說木命的六種取象,即“大林木”、“楊柳木”、“松柏木”、“平地木”、“桑柘木”和“石榴木”。《三命通會》對這六類“木”的解釋是:“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蓋氣居盤屈,形狀未伸,居於水地,蠶衰之月,桑柘受氣,取其時之生也;庚寅辛卯則氣已乘陽,得栽培之勢力其爲狀也,奈居金下,凡金與霜素堅,木居下得其旺,歲寒後凋,取其性之堅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則氣不成量,物已及時,枝葉茂盛,鬱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楊柳盛夏葉凋,枝幹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楊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屬金而納音屬木,以相剋取之,蓋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氣歸靜肅,物漸成實,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觀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氣歸藏伏,陰陽閉塞,木氣歸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金可克木,但不是所有的金都可克所有的木,有弱金旺金之分。弱金不但不能克木,若去克了,反遭其毀折。白臘金和金箔金幾乎不但不能克任何一種“木”,反而喜金,如皇宮裏的貼金點金都附着在木上;海中金雖鑠光耀眼,但居於海中,對陸地上的“木”也只能望洋興嘆,鞭長莫及;釵釧金作爲飾物如皇冠,雖然名貴,但一般與木不相犯;沙中金雖然克力不大,但可克任何一種木;劍鋒金不僅可以克任何一種木,而且克力很大,但克大林木和平地木時,自己也會泄氣;劍鋒金克楊柳木時,是間歇式的或說是階段性的,通俗地說,把楊柳全部砍光了,到一定時候,楊柳自然又會重新發芽成長,所以是克不盡的。

三、木與土

《三命通會》對“木”的解釋前面已有說明。對“土”的六種取象即“壁上土”、“沙中土”、“路旁土”、“大驛土”、“城頭土”和“屋上土”,《三命通會》又是怎樣闡述的呢?“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氣居閉塞,物尚包藏,掩形遮體,內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氣能成物,功以育物,發乎根莖,壯乎萼蕊,乃曰城頭土;丙辰丁巳,氣以承陽,發生已過,成其未來,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氣當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質,有物可彰,乃曰路旁土也;戊申己酉,氣已歸息,物當收斂,龜縮退閒,美而無事,乃曰大驛土也;丙戌丁亥,氣成物府,事以美圓,陰陽曆遍,勢得期間,乃曰屋上土也;餘見路旁之土,播殖百穀,午未之地,其盛長養之時乎?大驛之土通達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頭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國而爲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飾之用,臣庶資之,爰居而爰處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潤者也,土潤則生,故成其未來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靜,故止一定而不遷。蓋居五行之中,行負載之令,主養育之權,三才五行皆不可失,處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鋒銳雄剛,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華越秀,水得之濫波不泛,土得之稼穡愈豐,聚之不散,必能爲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爲地,地者,原也。用之無窮,生之罔極,土之功用大矣哉!”

木克土,但有旺木弱木和旺土弱土之分。一般來說,壁上土、屋上土、城頭土,不但不易受“木”剋制,而且二者幾乎毫無關聯;最易受木剋制的是沙中土、路旁土和大驛土,但二者又是相輔相成。在相剋關係中,木與土的關係是最玄妙的,木雖說克土,但任何一種木都離不開土。對土克力最大的是大林木和平地木,松柏木次之,楊柳木、桑柘木和石榴木對土的克力也不算小,但有季節時令之分,夏季克力最大,春季次之,到了秋季漸弱,而冬季幾近於無。這裏,《旺相休囚歌》可以得到佐證,但讀者一定要區分是哪一種木。

四、土與水

“土”的取象在前一篇中已經談及,那“水”的取象有哪些呢?有“澗下水”、“大溪水”、“長流水”、“天河水”、“泉中水”和“大海水”。《三命通會》對這六種“水”的取象的解釋是:“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澗下水?蓋氣未通濟,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溼乃水就之鄉,由地中行,故曰澗下水;甲寅乙卯,氣出陽明,水勢恃源,東流滔注,其勢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勢極東南,氣傍離宮,火明勢盛,水得歸庫,盈科後進,乃曰長流水也;丙午丁未,氣當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濟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氣息安靜,子母同位,出而不窮,汲而不竭,乃曰泉中水;壬戌癸亥,天門之地,氣歸閉塞,水力遍而不趨,勢歸乎寧謐之位,來之不窮,納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天河水、大海水不易被土克,皆因天河水在天上,而大海水量大,縱然去克,對自身傷害較大;土去克長流水,對自身傷害也不小;澗下水、大溪水、泉中水極易被土克。雖然《三命通會》對大溪水解釋爲:“氣出陽明,水勢恃源,東流滔注,其勢浸大。”但畢竟是溪水,雖恃源而勢尚小,還談不上滔注。壁上土和屋上土僅對天河水有一定的克力,但克力甚爲微弱,一般不足爲慮。但大驛土對澗下水和泉中水克力較大,讀者不可小覷。

五、水與火

“水”的取象有“澗下水”、“大溪水”、“長流水”、“天河水”、“泉中水”和“大海水”;“火”的取象有“爐中火”、“山頭火”、“霹靂火”、“山下火”、“佛燈火”和“天上火”。《三命通會》對“水”與“火”的解釋在前文中亦已引述,這裏不再重複。有的書(包括《三命通會》在內),把“佛燈火”誤作“覆燈火”,這是毫無道理的,什麼叫“覆燈”之“火”?“燈”(古時只有油燈)既已“覆”之,何火之有?還遑論什麼“火”?

衆所周知,水克火,但不同的水對不同的火克力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地說,“霹靂火”、“天上火”和“佛燈火”不易被水克,天河水有時對天上火、霹靂火克力最大,有時又相互相成,對山頭火的克力次之,對山下火的克力又次之;“山頭火”、“山下火”最容易被水克住;“爐中火”雖然不猛烈,但一般在屋內,不易被水克到;“佛燈火”雖然微弱,但在屋裏,又佛祖庇佑,因此,是最不容易被水克到的火。上文提到“天上火”與“天河水”既相剋又相濟,只能看孰旺孰衰,如果在春夏季火旺水衰,則火贏水輸,如果在秋冬季,水旺火衰,則水勝火敗,一年四季,它們互有輸贏,“霹靂火”與“天河水”也一樣,有時如有“天河水”助,不但不相剋,“霹靂火”反而更顯其威。

總而言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辯證地看待事物,切不可一概而論或以偏概全。

六十花甲納音在合婚時是極其重要的,讀者熟記了,就不必再花錢請人合婚了,何樂而不爲呢?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爐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劍鋒金;甲戌乙亥山頭火;

丙子丁丑澗下水;戊寅己卯城頭土;

庚辰辛巳白臘金;壬午癸未楊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靂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長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燈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已酉大驛土;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