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行動計劃》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實施計劃》提出的“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打造全民健身核心品牌賽事”,創建指標提出了大力開展涵蓋各類人羣的體育活動,推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建立工間操制度,打造羣衆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特色賽事品牌,建立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圍繞《行動計劃》健康促進工程提出的“加大健身場所設施建設”、《實施計劃》提出的“全民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創建指標提出了因地制宜擴大增量資源,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利用率高的中小型體育場所,推動智能化體育設施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

日前,福建省體育局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出臺《福建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創建活動方案》,並對創建指標進行了解讀。

方案以創建活動爲抓手,推動全省全民健身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省全民健身事業再上新臺階。

在指導思想上堅持服務羣衆、貼近生活、重在建設、注重實效、因地制宜、多辦實事,千方百計破解全省人民羣衆的健身難題,以創建活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全省城市發展活力、提升全省人民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

【亮點一:保證基礎民生,注重改革創新】

創建指標由基礎指標和特色創新指標組成。

基礎指標是對創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模範市創建指標由組織保障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場地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推進落實重點項目等5項一級指標、34項二級指標組成;模範縣(市、區)創建指標由組織網絡、基礎設施、活動賽事、健身指導與健康素養、落實重點項目等5項一級指標、25項二級指標組成。

特色創新指標是對創建工作的高質量要求。

主要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在創建工作中積極改革創新,最大限度發揮基層活力和羣衆創造力,探索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創建路徑、手段方法,推動“體育+”“+體育”的融合深度和廣度,實現全民健身供給端和消費端的雙向改革。特色創新指標在最終評定中佔有相當的權重。

【亮點二:立足目標任務,注重對接銜接】

創建指標提出了建立黨政主要領導牽頭、部門協同、羣衆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創建工作領導;成立全民健身領導小組,每年召開1次以上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全民健身工作;把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等要求。

主動與《“健康福建2030”行動計劃》、《福建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等政策對接銜接。

圍繞《行動計劃》提出的“健康行爲全面普及,提高全民體質”、《實施計劃》提出的“全民健康素養普遍增強”,創建指標提出了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0%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0%以上,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逐年提高;學生在校期間每天不少於1小時體育運動時間,在校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到92%以上等定量要求。

圍繞《行動計劃》健康促進工程提出的“加大健身場所設施建設”、《實施計劃》提出的“全民健身設施更加完善”,創建指標提出了因地制宜擴大增量資源,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利用率高的中小型體育場所,推動智能化體育設施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新建居住區和社區達到人均室外體育用地0.3平方米以上或人均室內建築面積0.1平方米以上等定性和定量要求。

圍繞《行動計劃》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實施計劃》提出的“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打造全民健身核心品牌賽事”,創建指標提出了大力開展涵蓋各類人羣的體育活動,推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建立工間操制度,打造羣衆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特色賽事品牌,建立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每年舉辦不少於1次綜合性全民健身運動會,舉辦不少於25個全民健身賽事項目,形成3個以上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每年至少舉辦1次“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動等定性和定量要求。

【亮點三:突出與時俱進,注重融合發展】

創建指標力求與時俱進,注重全民健身與健康、教育、文化旅遊、農業、民政等多領域融合發展。這其中包括將全民健身融入地方精神文明創建,把全民健身活動作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建設中注入體育文化元素,弘揚體育精神;大力培養能開運動處方的社區醫生、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積極推進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建設;引導社會力量進入體育領域,鼓勵社會資本提供新增體育產品和服務;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信息化平臺,建立健身健康智慧管理平臺和服務平臺;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及區域特點,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實現社區、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或相關運動項目產業規劃等。

來源:福建省體育局 TV8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