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民族復興 · 英雄烈士譜】

臺灣愛國先烈翁澤生:爲振興中華奮鬥一生

翁澤生像。 新華社發

“父親曾把名字改爲翁振華。他以振興中華爲己任,爲之奮鬥一生。”臺灣愛國先烈翁澤生之子林江說。

翁澤生,1903年生於臺北,祖籍福建同安。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在臺灣積極參加和組織了一系列抗日愛國活動。爲反抗日本殖民教育,他在父親安排下到廈門讀書,1924年畢業於廈門集美中學,同年考入廈門大學。

1925年,翁澤生轉入上海大學學習,積極參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並主動請纓返臺,宣傳五卅運動。翁澤生在臺灣宣傳祖國的反帝革命鬥爭,對臺灣民衆開展的反日活動產生了積極影響,被日本殖民當局以“宣傳共產主義”的罪名通緝。

1925年7月,翁澤生經瞿秋白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他受委派到漳州、廈門建立共產黨地方組織,並當選中共閩南特委委員,發展共產黨員,創建黨團組織,指導學運、工運,創辦工農運動講習所。1928年4月,臺灣共產黨成立,翁澤生是創建人之一,並被選爲候補中央委員,留滬負責“臺共”和中共中央的聯絡工作,期間翁澤生在組織領導“八·一”反戰鬥爭活動中被當局以“宣傳共產主義”罪名逮捕,判刑一年,經組織營救於1929年12月獲釋。

1931年,翁澤生赴兩廣任中央巡視員。1932年下半年,他從廣州調到上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祕書長,與陳雲、廖承志等一起指導各地工人鬥爭,成爲中國工人運動的重要活動家。

1933年3月,由於叛徒出賣,翁澤生在上海被捕,後被押往臺北日本監獄。長達6年的牢獄生活中,面對日寇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用生命捍衛黨的組織祕密。

由於長期遭受折磨,翁澤生肺結核嚴重惡化。1939年3月1日,他獲准保外就醫,但已奄奄一息,當月19日在臺灣病逝,時年36歲。

1927年9月,翁澤生的兒子林江在上海出生,不久就在母親懷裏參加了臺灣共產黨的建黨籌備會,後被送回臺灣老家。9歲那年,林江隨母親到臺北探監,隔着兩重鐵欄杆見到父親。

雖然後來爲了革命活動改了名,但林江一直記得,父親爲他起名“翁黎光”的深意:“父親相信黎明之光就要到來,革命在我這一代一定會成功。”

翁澤生被臺灣民衆公認爲是“一位有骨氣的真正的愛國者”,他的戰友陳雲、廖承志讚歎“他到死還堅持着共產黨員的高尚氣節”。1975年,翁澤生被追認爲革命烈士。

“兩岸民衆不會忘記翁澤生的革命事蹟。”林江說,他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廈門大學革命史展覽館裏,都看到了父親的事蹟介紹,漳州烈士陵園也有翁澤生塑像。

今年5月,林江的兒子翁朝陽帶着妻子,前往臺灣桃園忠烈祠抗日館祭拜祖父翁澤生。“臺灣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我們要把愛國傳統一代代傳下去。”林江說。

主編/池騁

觸動圖片左右滑動馬上學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