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大家現在已經可以預感到不是要四五年,五六年,由於這場瘟疫,美國人這個救市今年就加了4萬億,明年再加個3萬億,它就變成30萬億,而美國GDP這兩年不要說負增長,大體零增長20萬億不變,兩年三年以後GDP和債務(的比例)就是150%了,這就是一個崩盤的概念。還有一種說法要從中國撤出,特朗普在三年前剛上臺就說要重振美國工業,當時就說了要從中國撤出,三年下來了,在經濟風平浪靜的時候,搞操作還比較有能力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外國企業撤走。

(原標題: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如果美國賴債,信譽首先破產,美國對買他國債的世界各國的債務責任,所擁有的信任和信譽是神聖的,任何情況下不可改變的。說白了凍結之日真要發生,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信不信?在這種問題上,誰都不會把自己的命門拿出來的。

來源 | 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

作者 | 黃奇帆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黃奇帆(資料圖)

新冠疫情的程度判斷

1、疫情發展的三個波段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一波是發生在我們中國,從年初到三月份,總的確診人羣到了8萬多,死亡的人數3000多人,4000不到。我們中國的病人的死亡率在百分之四點幾,全球目前是百分之七點幾。

第二波從2月份以後歐美開始蔓延,爆發,到這個月(四月),全球範圍已經達到了292萬,預計這個月月底全球超過300萬,美國會突破100萬,美國大體是全球的三分之一。這第二波。

第三波,現在正在開始蔓延而且多米諾骨牌的滾動勢頭,幾何指數翻躍的勢頭開始爆發的是印度、非洲等國家,這個地區,差不多印度13億人,整個非洲和拉美地區有14億人,加在一起27億人。這個27億人一旦爆發,估計到6月底都可以看到幾百萬人(確診),這是個預測。可以想像,這個地區人口多,居住條件擁擠,條件很差,生活環境和醫療水平也是全球比較最困難,最貧瘠的。所以一旦爆發,應該說,反制能力很弱。

這個是計算到6月底三波疊加,可能會突破1000萬人。到全年年底如果控制得好1500萬,如果沒有控制好兩千萬三千萬都是可能的。這是一個概念,也就是這個疫情現在是分地區、三波段在展開,中國這一波段現在看來疫情的情況收斂的最好。

2、人類治理病毒災難的三種方式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千百年來人類對付病毒災難的手段,實際上就是三種方式。

1)特效藥和疫苗

第一個當然是發明特效藥,或者大體有效的藥,有針對性的藥。現在遇上了病毒束手無策的狀態,沒有特效藥。結果呢反而是講不清藥理的中醫中藥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作用,但都不算特效藥,這回還真是最有效的東西,因爲特效藥沒出來。

第二個是疫苗,各種研究所都希望建立諾貝爾級別的發明創造,當然這會兒也是人類的需要,所以大家都在加緊研究,許多許多小組都會感覺有希望,然後迫不及待的要發佈這種信息,但發佈了以後真正能進入臨牀沒有一、兩年是不可思議的。一種藥品是要經過動物實驗,然後人類的實驗,人類的實驗要一次,兩次,三次。每個實驗的過程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一年,所以你幾個療程一出來沒有兩年、三年是看不見光明的,所以很多比較高階的醫療專家都比較冷靜的說在兩年裏看不到疫苗和特效藥。等等。

總之,這兩招一旦有了突破,這個病毒就被踩在腳下了。

2)在疫苗和藥品沒有開發出來時,最重要的反制措施是隔離

在這兩種藥品沒有的時候,人類對於病毒的治理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政府行政性的要求社會隔離、隔離、隔離,這種隔離小到個人和個人之間的隔離,戴個口罩這是一個隔離。大家宅在家裏,居住在家裏不出去活動也是一種隔離。再放大一點一個社區,居民小區之間嚴格的管制隔離,再放大一點一個城區一個城市的隔離,再放大一點整個國家的戒嚴隔離。

它帶來的社會影響,首先是消費類的阻斷,跟着是產業鏈工廠製造的阻斷,對工業系統阻斷最小的呢往往是上游的工業品,挖礦的、挖油的在野外靠機器在管理。但是上游的原材料是給中游加工下游消費的,當下遊停了,中游停了,上游原材料沒地方去了,最後它因爲沒有市場訂單,倉庫爆滿最後也停工了。

在這個意義上講,戒嚴、隔離是治理病毒性災難的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在藥品沒到位之前它是唯一的一個手段。但是這個手段真要使用了,經濟就停頓了。

所以瘟疫病毒比地質災害,自然災害往往嚴重一百倍,帶來的人類社會的損傷比一個八級、九級的地震嚴重的多。一個城市是震中,這個震中一旦八級九級地震,這個城市被摧毀了,但是這個城市摧毀,地球其他地方還是正常的。地球其他地方是可以調兵遣將來救災的,不管是救地震災害的災,還是救其他的災,是可以組織力量來救災的,但瘟疫面前救災能力都很弱,因爲一旦你這兒出了問題怕傳染,全國全社會一隔離,那麼各個條線都停頓下來,就是救災也只有特種的醫務人員,他在穿着防護服隔離的背景下進行救災。

整個社會其他角度的互相活動性的資源,無法像地震災難發生的時候全社會可以調動各個方面,他是無法調動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疫情下的經濟如果要保命就要準備損失、透支,這變成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對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來說,生命是第一位的,在疫情得不到控制的情況下,首先當然是要保命,保老百姓的身體、社會生命的持續等等,這是一個概念。

3)中國採取了正確戰疫舉措:武漢封城、建方艙、全國性隔離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國家能夠在1月23號,除夕前夜斷然採取三大戰疫舉措。

一是武漢封城。那可是一個一千幾百萬人的城市的封城,是非常魄力的斷然措施。你看歐洲、美國包括紐約想搞個封城,幾個月扭扭捏捏下來非要死掉他幾萬人了,然後纔開始戒備起來,這裏面就是一個斷然的魄力,決策的魄力的問題。

第二個建方艙醫院。這建方艙醫院是一個代名詞,本質上講呢是運用了戰時體制,最快速的新建一批重症、輕症病房醫院,同時把一些賓館、體育館徵集下來,一些學校、宿舍可以徵集下來,包括一些竣工了的房產但是還沒賣掉,閒置的也可以徵用下來,爲建立輕症、重症不同類型的隔離醫院所使用,有疑似的,就在輕症的地方隔離了,重症的就到重症救護系統去隔離、治療,那麼這個也是一個措施。

第三個就是全國性的隔離。武漢封城、方艙醫院、全國隔離這麼一個措施斷然採取,當然是我們習近平總書記下的決斷。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決斷,沒有我們國家廣大的醫務人員、解放軍、公安系統、公務員、直到居委會社區的全員動員,不可能把感染比例短時間下降這麼多,也就用了兩個月左右時間,就把它從蔓延,指數級地蔓延發展變成快速的收斂。

實際上到了2月15號以後,就進入了一個拐點,開始進入收縮,那麼到了2月20幾號已經萎縮到了每天新增幾百人,3月15號左右,新增開始到個位數,全國範圍個位數。這件事本身的確反映了我們黨和國家的對社會的治理能力,執政能力。

3、判斷疫情對全球經濟破壞性後果的三種觀點

今天的重點是要講經濟,這個疫情演繹下去對全球的經濟,各個國家的經濟會帶來什麼樣的趨勢,什麼樣的結果呢。

在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政要、經濟專家、各種智庫發表的判斷、預測來說,認爲這場瘟疫,這場病毒災害,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後果有三種判斷。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1)暴風雪

第一種判斷是認爲這是一場暴風雪,暴風雪的意思就是說我的經濟本身是健康的,城市本身是健康的,國家整個來說是健康的。但是突然遇上了一個暴風雪受到了災難,受到了衝擊。不管暴風雪多大,我這會兒受打擊多大,但暴風雪總不會長久,不會一年、兩年、三年的下,最多下個三天、五天、一個星期,那麼在這意義上,在暴風雪期間我受重大損傷,但風雪一過天氣一放晴,冰雪融化,一切會恢復正常。

這個觀點最早是3月初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說的,現在看有點輕描淡寫,當時這個話一出很多專家包括國內國外專家都認可這是一場暴風雪,認爲經濟是健康的。美國經濟十年來增長不錯,股市十年來從六千點漲到了兩萬八,兩萬九,儘管已經上了天花板可能有泡沫,但總是一路向上,而不是一路向下,美國也沒有什麼大銀行倒閉、也沒有什麼大企業倒閉,所以一切都還是健康的,總得來說,受伯南克這個名人影響,暴風雪概念當時在經濟圈,主流經濟圈裏是比較主要的一種判斷。

2)疫情是導火索,必將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

第二種判斷就是導火索概念,就這場瘟疫,這場病毒災害,對美國對歐洲,對整個世界帶來重大沖擊,這個重大沖擊可能會有個半年到一年。但是這半年裏,由於整個的社會停頓,經濟斷鏈,形成了一個多米諾骨牌、是一個導火索,會引爆經濟系統裏潛在的問題、潛在的危機,引發經濟衰退,這個衰退的後果可能會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些觀點出來基本上是在3月初,美國股市差不多四次斷閘,從29000點,一路跌到18000點,丟掉了11000點,那麼是多少呢,30%幾,大家開始緊張了,說出來的觀點比暴風雪過後是晴天這個概念要嚴重了,是導火索,引發一個階段的經濟衰退,股市會丟掉50%,大量人會失業還有很多企業會倒閉等等等等,這是第二個概念。

3)大炸彈摧毀力度頂得上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個概念就是更嚴重了,基本上到了4月份以來,社會上包括美國各路的專家講的更嚴重的觀點出來了,就這場瘟疫不僅僅是所謂導火索引發經濟體本身的問題,它就是個大炸彈。這個大炸彈不是一時性的炸了就結束了,而是全球性的經濟停擺,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斷裂,各個國家之間經濟阻斷,各類企業、服務業都停止運行,這個停止運行,管你是好系統差系統,管你是本來要倒閉的企業還是個優秀企業,統統一股腦地停擺,意思是說它這個外力,用不着去轉化爲內力,轉化爲你的內在機理上的問題,它本身這個外力摧毀一切。

這個摧毀力度頂得上一次世界大戰,甚至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後果會比1929年到1933年的美國經濟危機,全球經濟危機引發的十年大簫條還厲害,是人類這一百年來最厲害的一場災難,改變人類的歷史,世界許多系統要重新來過,這也是一種描繪,是非常恐怖的、是最嚴重的。

這三種狀態全部的基礎在哪?在病毒災害的治理。不管你怎麼救市,經濟上採取措施來救災、救市、救股票市場,救實體經濟市場,救國民經濟,基礎還是在病毒災害的治理。

如果人類不能在一年、兩年、三年,一定的時間裏最終拿出疫苗,最終拿出特效藥,這個社會的這個災難的基本原因不消除掉,那麼不管你拿幾萬億還是十萬億二十億美元在全球進行經濟上的救災,經濟也是恢復不過來的,這是一個大的判斷,這是對人類的這場災難的這一個階段以來的一種判斷。這是我想講的第一部分。

世界各國經濟救治措施分析

新冠病毒災難發生以後,世界各國政府救治經濟措施的一些特點。

整個世界各個國家遇上了災情,政府對經濟要拯救,大體上都是三招,不約而同都是這三招。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1、各國通用的三招:財政、貨幣、國有化

第一個財政政策,增加赤字增發國債,增加政府的開支對民衆對企業進行救助,這種救助有對家庭個人的補貼,有對中小企業的補貼,有對各種企業職工債務到期了那麼就是還不了了,那麼延緩,包括社保基金,養老金,醫療金,住房公積金等等等等,在這方面進行各種各樣政策性的放寬。

第二個是貨幣政策,金融方面,無非就是一,降低利息,使各種借款企業的成本往下降。第二就是降低準備金率,使得金融系統的資金供應能力提高,槓桿比提高,那麼準備金率降低兩個、三個、四個點等等,往下降。第三增加再貸款的能力,增加再貸款的就是總量或者次數,這也是金融上的。第四個呢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基礎貨幣範圍增加發放,然後呢通過這個量化寬鬆呢再使得金融系統,各種金融機構之間能夠寬鬆,那麼這也是一個方面,金融方面。

第三個方面,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把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重要企業不惜國有化。國有制(國家主義思潮)在資本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在政治站位上,一般是不提倡的。但到了這個當下,私人企業維持不了這個狀態,而他一旦倒閉對整個國家是災難性的,那麼政府就出手救濟,這個救濟有時候是(國家擔保的)貸款,有時候是允許到期的貸款不還,延緩還貸時間,但有時候是在股市裏破產了,股價不斷地跌,那誰去買它的股票?政府購買,政府一購買就成了股權國有制,控股了,或者增加了政府股權的比例。

實際上,2008年大量的美國金融機構也出現了這種事,像最近美國對波音的拯救,法國對空客的拯救等等,總之,有一些比較大的作爲國家支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私人企業,這個時候不能倒。

這三種狀態,其實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德國、法國還是其他國家,包括我們中國在內,這三條都是符合的,大家幾乎是不約而同的,雖然在比例上面、規模效應上面各有不同,側重點有不同,但是邏輯都一樣,這是一個概念。

2、美國的極端措施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全世界大家都用了這三招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應該說在這三招裏面是用得最極端,大家可以看到,從3月份開始,美國政府推出2萬多億美元的救助計劃,這2萬多億裏很具體的確定了多少支持老百姓生活的、多少支持小企業的、多少是支持疫情下給醫療系統醫務人員各種各樣救災的。3月13日,美國國會通過第一輪83億美元應對法案,主要救助對象是醫療機構。3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第二輪1000億美元的應對法案,主要用於免費新冠病毒檢測。3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第三輪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幫助企業、員工以及醫療系統紓解新冠腦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爲受影響的人羣提供帶薪假、額外醫療補助和食品援助。

美國國會是民主黨控制的,但是這次他就那麼的自覺、主動、配合。因爲大家想一下,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雷曼兄弟倒閉,美國一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多米諾骨牌似的都要倒閉的時候,當時的財政部長鮑爾森,爲了要7000億美元的救災資金跑到國會,巧得很,十幾年前的國會議長也還是今天美國的衆議院的議長,當時七十歲,現在八十多歲,當時她就非常高傲的不支持政府,大家都看到過一個鏡頭,電視上,鮑爾森這麼個高個子的壯漢,陽剛氣十足的人,向老太太跪下來磕頭。我曾經碰到過他,問他,你當時磕頭是什麼心理,你也知道全世界會都看着你。他說沒辦法,當時如果沒有7000多億,這些金融機構真倒下去,整個美國就沒了,他說對我來說我這個時候,也就是爲了這份責任,所以我就跪下來了。

大家想,當時是世界金融危機急風暴雨式的發生,要個7000億,議會千刁難萬刁難。這會兒,當時在3月份好像還沒到這麼嚴重吧,還沒有像現在美國確診九十多萬、一百萬,還沒有到這一步,當時的美國3月份確診病例10萬還不到的時候,居然一步到位批准財政透支撥款2萬多億美元。

就在前不久又追加一萬億的使用,議會又批准了,美國這一次,可以說是非常慷慨的財政債務的透支,如果說美國債務,去年年底已經到二十三點五萬億美元,本來每年透支赤字大體上八九千億,一萬億,今年如果到年底把現在已經到賬的錢用掉的話,美國的財政赤字23萬億會變成27萬億的,想想都是非常恐怖的,這是第一個走極端,極端的令人把眼鏡都掉在地上。

第二,在貨幣政策上,美國同樣採取了一系列的極端措施:第一降息,3月15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儲備基金率降至0-0.25%區間;4月30日美聯儲決定維持聯邦儲備基金利率在0-0.25%不變,即實際上美聯儲指導銀行間市場利率爲0%。這會兒一下子降了很多了,基本上也降到接近於零的利息,而且還在準備、討論並且放出風聲,美國到時候也可以採取負利息。這是一個,降息。第二降準,最近這段時間美國人的存款準備金率基本上在1%左右,什麼意思?實際上呢就放水。第三個呢,就是美國的貨幣發行,以前是QE1、QE2、QE3,後來前一段時間貨幣緊縮,這陣子又把QE寬鬆貨幣的概念又推出來了:3月15日,美聯儲爲疫情采取措施,實施量化寬鬆(QE)7000億美元;3月23日,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到18000點時,美聯儲宣佈美國開啓無限量化寬鬆,這次推出非常極端,叫無底線無額度控制的QE;4月9日,美聯儲推出2.3萬億美元超級貸款計劃;美國的抗疫資金,截至到目前,美聯儲連同美國財政部要花的錢,共計劃花費5.1萬億美元。沒底線,沒有上限的概念,你要放多少,需要多少就多少,這非常極端的,是一百年來最極端的。也就是說,你以前的經濟危機裏的那些極端措施都不如現在,現在對以前一切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三個概念,當各種中小企業到了倒閉的時候,哪怕利息爲零的融資,貸款期限可以不斷延長的融資,要倒閉的企業其實也是借不來的。因爲到了商業銀行,還要根據企業信用狀態才借錢給你。或者有企業活力但是資金到期一下子還不了,放寬、延期、再借錢等等。當企業倒閉、股價崩盤了,這時候想放水給他都放不出去。那怎麼辦呢,就是要通過國家基金來購買、注資。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人的國有化倒還真不是用美國財政,弄個國有企業去注資,他是把美聯儲當作一個投資銀行了。美聯儲本來發貨幣的過程,是買美國國債的過程,現在呢,它變成了買買買,一買美國企業債,二買證券市場裏的垃圾債,三買老百姓的各種債,他把它買過來,買了這些債,美聯儲變成債主了。

正常情況下量化寬鬆的資金出來,利息歸零了,各種融資活動寬鬆了,這時候銀行準備金率很低,資金也能放得出去,那麼有一些好的企業能夠借到低成本或者沒有成本的寬鬆的資金,然後就對那些困難企業去收購,這會兒好一點的企業也沒能力收購別人,自顧不暇,差的企業一下子就倒了。誰有無限制的能力收購?美聯儲,可以印個一萬億美元,然後買買買,包括把美國股市裏面優質的股票或者看上去優質的股票,但這會兒跌了50%的,把它買過來。美聯儲最近做了很多這樣的事,這個是國有制麼?美聯儲是私有的,但說他是私有制,他明明代表了國家機器,所以美國是很奇特的一個體制,但這三個體制把它歸類,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第三招——國有化、國有經濟注資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表現爲美聯儲注資,注資表現爲買證券市場的證券,買企業的股權,買各種商業銀行的資產。這是三個概念。

美國的抗疫資金這三個概念加在一起的總量是多少?短短兩三個月,財政方面2萬億,金融上面3萬億,再加上美聯儲買各類資產的錢,加在一起,全年差不多十萬億美元的概念。

3、美國的救災經濟學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下面要說一段美國的救災經濟學是哪些理論,哪些原則性的說法作爲指導。大家聽了,明白了他們有這樣的基本準則,就能理解爲什麼他們做這些事那麼理直氣壯、理所當然,使得各種專家大跌眼鏡。

第一條,就是美國的任何債務都是美元債。是美國的本幣債,是不會有外國政府來逼債的債,他可不像委內瑞拉啊或者亞洲金融危機時候的亞洲四小龍,或者其他的亞洲五虎啊,這些國家,他大量的外債,一旦經濟不行了外國債權人一逼債那就把你一個外力衝擊就把你經濟沖垮了,他(美國)所有的債都是內債,這是一句話,不會有外部力量對他帶來衝擊。

第二個,就是整個的美國是美元經濟的帝國,而美元是世界的貨幣,在這個意義上每印一百美元印刷費是三美分,然後一百美元在世界上是硬通貨,貨真價實地能買一百美元的商品,這意思呢他這個最大的生產力,用三分錢產生一百塊,他花錢全世界會鈔,通貨膨脹轉嫁到世界,美國人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這個錢叫不用白不用。

第三個,就是美國在災難面前有一個說法,不管是企業的災、金融系統的災,還是一個社會性的災難,或者是公共衛生方面的災難,一旦要救災,就要採取一切政策、甚至過頭政策一下子撲滅,只怕政策不足使災難蔓延,不怕政策用過頭。過猶不及,當然會有後遺症。後遺症就是錢花得太多了,通貨膨脹了。通貨膨脹以後,如果美元崩盤、美元貶值會對美國社會帶來嚴重的衝擊,但是現在有前面第一、第二條爲依據,用過頭就用過頭嘛,無非是錢爛在鍋裏,造成的通貨膨脹轉嫁到世界,跟美國人沒太大關係。在這個意義上,不用白不用。你們知道這個理論誰發明的?伯南克和伯南克同時期的美國財政部長,他們倆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就有這套想法,到了2012、2013年繼續這種觀點。他們已經下臺了,但是作爲退休的老幹部,現在發表講話都是講在治理救災的時候,寬鬆貨幣財政透支要敢於一步到位,用足用透。有這種指導思想成了政府救災時的出發點或者理論基礎,美國就敢做這個事了。

這是我想講的第二部分,世界救災的基本治理,疫情下救經濟的基本救災方案,就三個方面。

美國很特定地走了極端,這種極端表現爲全世界各國裏他最極端,也表現爲這一百年來美國財政金融國家救市政策的最極端。這種極端是依據上述三條,對全世界不負責任,但是對美國人很實用又很合理的一個概念。

要說他起了什麼作用,疫情倒是沒救過來,這一個多月蔓延得越來越厲害,每天幾萬人往上升,但是股票跌到了1萬8以後,這會兒倒又回來了30%,現在在2萬4、2萬5震盪。如果疫情復工就此好轉,美國股市幾個月後會不會又回到2萬7、2萬8萬?如果疫情到了100多萬控制住,後面重症病人、死亡病人逐漸減少,經濟就此逐漸復甦,放了水的金融財政資金繼續在社會運行,股市到年底還真可能又回到2萬8。但是如果疫情100萬控制不住,到了5月底,6月變200萬,甚至還在擴張,那麼這點錢放在股市裏,股市繼續往下再來幾個熔斷,就真可能跌到15000點,不可收拾了。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所以關鍵還是要把病情穩住,隔離隔離隔離,唯一這個方法,在沒有特效藥之前,唯一的發力就是隔離,這代表了政府的治理能力,管你是資本主義政府,社會主義政府,你治理能力強的,斷然採取隔離措施的,對這個事情是有特效的,這是一個概念。這我講的第二點。

對美國極端措施的內在機理的深入探討

第三個我們因爲是作經濟學的報告,我就要分析一下美國人這個經濟的措施對當下的經濟起點作用,但是會帶來什麼後果。他那三條似乎是歪理對美國又很有效的理論,救災理論,他爲什麼有這個底氣敢這麼做,全世界的人爲什麼就都不能做,只有美國人可以這麼做。我第三部分就講這裏面的一些情況。

1、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首先要講,美元成爲世界貨幣已經70年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或者說從1929年、1933年經濟大蕭條大危機之後,美元就逐漸逐漸替代了英鎊,成了世界貨幣。(據今日頭條正眼視界近日分析報告:)美元現在的地位和五個因素有關,五個條件有關。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1)歷史地位

第一美元主宰世界貨幣已經有70年的時間,所以任何人,不管是專家、學者、企業家還是老百姓,看到美元總是好的,它信用度更高,他長期主宰世界貨幣體系的地位使得美元有這份信用。這是第一條。

2)物資承載

第二,美元這個貨幣是有物資承載的,大家知道在30年代美元之所以能夠替代英鎊,稱王稱霸,成爲世界貨幣。30年代時期,美國的GDP等於全球GDP總量的50%,美國的工業產值是全球工業產值的50%,美國人在30年代擁有全世界黃金總儲備的80%,所以他說他金本位,美元或者就美金,他有全球黃金的80%在他手裏,這也是一個概念。

這70年的美元貨幣的後盾,前三十年是金本位的概念,也就是說美金的概念,每一百美金後邊多少多少克的黃金,是直接掛鉤的。那麼後三十多年,儘管沒有美金直接掛鉤了,已經脫鉤了,那麼他還是跟美國的稅收,美國的GDP,美國的工業,美國的高科技,美國的其他的經濟體量,作爲全球最偉大的國家,作爲後盾,這就是物資。這是第二個概念,他有充分的美國經濟力量物資力量在後面支撐美元信用。

3)國際清算

第三,30年代以來,就是二戰以後美國控制了SWIFT,SWIFT是全球商業銀行聯合會,專門負責全球貿易清算,總部機構在比利時在歐洲。全球1萬多個商業銀行都是裏面的會員,所有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都要通過SWIFT這個網絡進行交易清算,而且這個交易清算是以美元爲標誌的清算。不用美元,就不允許清算,就離開了整個世界的貿易體系,被大的主流市場推開了,所以這個以美元爲交易貨幣的清算體系,把全球清算量的百分之九十幾都框在裏面,這就是清算貨幣的量。

4)美元信用

第四,就是美國人其實很注意美元信用,剛纔說第二個是物資後盾,這本身是宏觀上產生的信用,在具體的操作上呢,我剛纔說了,前三十幾年美元用黃金做後盾,後三十幾年用美國國債做後盾,他一般是不亂髮貨幣的,我可以這麼說,直到2008年之前,美國政府的國債餘額始終控制在GDP的70%以內,他全部發了多少基礎貨幣?一共就發了八千六百億,一萬億美元都不到。所以講這段話呢,我是說,現在他不負責任,但是在70年眼光來看他對自己美元的信用,用美國國債做主權信用,用黃金做實物信用還是很守信的。這是第四條。

5)軍事力量

第五是美國的軍事力量,絕對的是維護美元霸權的。大家知道1991年老布什的時候爲什麼突然形成一個三個月的侵略行爲,去把伊拉克給幹掉了呢,那就是在1990年的時候,伊拉克採取了一個措施準備不再使用美元。用其他的貨幣來作爲伊拉克的主要的石油交易貨幣,美國人三個月就把伊拉克幹掉。幹掉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伊拉克建立流通美元,所以他這場戰爭,與其說是爲了什麼石油或者其他,是石油美元保衛戰啊,你再去看,2001、2002年又是一場伊拉克戰爭,打什麼,那時候伊拉克又來一次把他的石油要用歐元來結賬。歐共體的歐元呢90年代有了10年的發展,2001、2002年的時候1歐元等於十幾,14人民幣、15人民幣,跟美元的比價很值錢的。那麼,整個的歐元的形勢和信用不斷在提升,那一場仗與其說是打伊拉克不如說是把歐元打了一下,就那以後歐元就開始下來了,掉到了1歐元跟人民幣比的話大概在1:10了,就軟下來了。包括歐洲好多小型的軍事戰爭,其實都和衝擊歐洲的經濟,與歐洲的貨幣有關係的。所以,總得來說他的軍事力量是在保護他的美元地位的。

總之,美元在世界上有這個地位不是偶然的,因爲有這樣的信用才使得美國政府敢於發債,印貨幣,因爲美國政府發債美聯儲購買,美聯儲購買的時候就把貨幣發出來了,貨幣發多了,通貨膨脹轉嫁到世界去了,他們自己不要承受通貨膨脹的後果,卻能夠分享貨幣的效益。這就是美國人的救災理論。這是第一點。

2、貨幣體系的錨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二點,我們都知道,基礎貨幣發行體系的根本,根本之根本就是錨的問題。用什麼樣的錨作爲貨幣發行的基礎,就是一種什麼樣的貨幣發行體制。如果不討論錨的問題,來講貨幣發行,要麼是不懂,要麼就是有意地混淆是是非非。不管以前的金本位、銀本位,後來說的主權信用本位,現在說什麼比特幣的算法也是一個錨等等,各種說法都有但是都不能迴避錨的概念,一旦錨變了,這個世界隨着貨幣錨的變化就會把運行方式逐漸變化。在七十年代,1971年的時候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到1973年,還是尼克松的時候,就宣佈美元和黃金脫鉤。那麼全世界本來一切都是以美元是美金,美國人的美元發行靠儲備的黃金做後盾,其他國家發行貨幣靠儲備美元做後盾,就像我們香港的港幣,發1萬億港幣的貨幣一定有一千三百幾十億的美元在後邊儲備着。

就是說,大家有各種各樣的儲備方式,美元作爲龍頭老大如果錨得很緊,一般其他貨幣的錨也不會鬆動。大家都是等比例的,關緊的。

1)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美元的錨定開始鬆動了

一旦美元鬆動了其他貨幣也跟着放水。

大家可以看到1970年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央行們發的基礎貨幣的總量沒有超過1000億美元。那時候美國的貨幣只發了300多億美元,因爲所有的基礎貨幣都要跟黃金比例掛鉤,黃金就那麼幾萬噸你怎麼算也不會放水。那麼金本位脫鉤以後,世界就開始變了,比如到了1980年,全世界央行的基礎貨幣發行量就到了3500億美元,比1970年的1000億漲了3.5倍。到了1990年又翻了一番,到了7000億美元。那麼到了2000年就跳到了15000億美元基礎貨幣,15000億美元,然後到了2007、2008年,也就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的那一年,全世界基礎貨幣的總量已經到了4萬億,那麼又過十年到了去年、前年的時候,這個數據是2018年的數據,有兩份材料,一份英國的寫21萬億,還有一份寫23萬億,我這裏取嚴謹一點的算少了總不會錯吧,那麼就是說21萬億,那麼4萬億到21萬億漲了差不多五倍,意思呢這個十年大家QE、QE、QE放水行爲越來越厲害,但總而言之每十年幾倍幾倍的漲,兩倍,三倍,四倍的漲。

幾十年下來世界的貨幣量現在到了二十多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那麼跟以前的1000億比的話是200倍啊,大家可以看到整個世界都放水了,這個放水是跟着美元放水,整個就放開來了,這是一個大概念。

在這個大概念下,美元世界秩序還這麼維護着,但是這個放水的狀態,越來越寬鬆了,越來越泡沫化了,這是一個概念。

2)美元信用不斷下降的問題

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70年代以後全世界因爲美元跟黃金脫鉤,美元的主權信用管理越來越寬鬆,世界貨幣體系,基礎貨幣體系也越來越寬鬆。但是真正的量變引起質變是2008年以後。

2008年以前的50年100年,美國政府的債務餘額都沒有超過GDP的70%。美國議會里面有個不成文的經濟學規則,第一條就是政府的債務,一般情況下都不得超過70%,在70%以內政府發債都是可以同意的,都是合理的債,有信用的。第二個呢,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超過100%,100%是產生金融危機的,經濟危機的。所以是一個槓槓,70下面是安全的,70-100是不安全的,過了100呢是必須守住的,那麼還有一個呢,就是到了150一定經濟爆炸,是崩盤的,是美元放棄信用的,最後喪失地位的一條線。那麼這個三條線呢是一個不成文的在美國議會里面的一個規矩,那麼我們全世界各個國家一般也遵循這個規矩,就是說讓自己的債務,政府債務餘額不要超過GDP的70%。我們中國政府,現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統統加起來的債務餘額40多萬億,是我們GDP九十多萬億、100多萬億的百分之四十幾,五十不到,哪怕我們有時候說中國有些隱性債務沒算進去,如果把它算進去加個十萬億,也就五十來萬億,百分之五十多一點。

我講這段話意思是,世界各國一般都遵循這個規則,美國人在過去幾十年也遵循,但這個十年他被突破了,突破以後在奧巴馬的時候有兩次要增加政府債務議會不同意,大家不發工資,然後上萬人回家不辦公了,公務員回家,憋了個三個月又放水了。然後過了一年奧巴馬又來一次透支,然後又這麼拖了三個月。

實際上去年的四月份,特朗普要增加發債議會也不同意。憋到了6月底,7月份又放開了,我講這一段就是說美國擠牙膏式的這個債務控制,放水,控制、放水,這個過程,這個十年是愈演愈烈,以至於到了23.5萬億,跟他的GDP 20萬億多一點比,比例就變成了110%。這是一個概念。

我曾經在2018年的時候在一次國際論壇上講過,美國地方政府還有6萬億債務,加在一起就現在實際上23加6萬億,就差不多30萬億,如果到了四五年三五年以後美國聯邦政府再加個五六萬億,地方政府再加個兩三萬億那不就跑到四十萬億去了嘛。那他的GDP如果從二十萬億增加到二十三萬億二十四萬億,他就跳到150%了。跳到150%有個特點,就是你如果有40萬億的債務,國債有短有長一般平均是十年期,也就是說每年要還10%的本金,40萬億就要還4萬億。然後40萬億的利息呢要1萬多億,那加在一起5萬多億,那你每年的稅收多少呢,財政收入多少呢?不就是五六萬億?如果你的五六萬億全部用來平衡債務本息,那你每年開支的五六萬億又要發債,這樣呢美國信用就到頭了。所以150%作爲底線是正確的,是合理的一個理性的數學模型,現在之所以大家覺得沒問題,我們中國也有許多專家說美元要崩盤都是胡說八道,美元是信用最好的,是不會出問題的,這話眼下是不會錯,你到了美國政府債務餘額超過GDP150%的時候,你看看到時候是怎麼個樣子,要有點邏輯思維。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也要有清醒的判斷。

大家注意最近幾天這方面的文章突然多起來了,羅傑斯昨天出來一篇文章,要不了十年2030年以前世界將看不到美元。他這個話不是說看不到美元這張紙,而是說看不到美元繼續成爲世界霸主的貨幣,美元地位沒了,他也分析了一大段。同樣這個星期美國橋水的董事長也發表了一篇關於債務與貨幣的文章,一萬字。也是這種觀點。所以大家現在已經可以預感到不是要四五年,五六年,由於這場瘟疫,美國人這個救市今年就加了4萬億,明年再加個3萬億,它就變成30萬億,而美國GDP這兩年不要說負增長,大體零增長20萬億不變,兩年三年以後GDP和債務(的比例)就是150%了,這就是一個崩盤的概念。現在誰最擔心美元信用?美國人,美國政府,美聯儲。它一方面把美元信用的空間用足用夠,以至於他花錢其他國家會鈔,這樣一種機制,一種自私自利的,以鄰爲壑的,但對美國本身來說又是非常划算的做法他要堅持下去,但他堅持下去的話,必須維護好美元的信用,如果美元信用真的崩掉了,他所有想賺便宜的做法都走不通了,所以美國政府很重視美元信用。

他不是從根本上重視,而是說用投機的辦法維護美元信用,大家注意美國政府最近有幾個動作,我體會就是非常在意,美元的信用。

大家注意兩個措施,也就是在疫情期間3月底、4月初美聯儲推出了兩個措施,第一個措施跟八九個國家之間形成貨幣互換,比如意大利跟美國之間,你要用美元你把意大利的貨幣跟我們兩國之間形成多少額度的貨幣互換。跟歐洲的國家,其他的國家包括跟澳大利亞等等。實際上是對這些國家本來都持有美國政府的國債,他如果現在需要錢的話把國債拋了變成美元收入去支付,現在有了這個貨幣互換系統你要美元可以我就直接給你,你把你國家的其他信用給我抵衝,別把國債拋了。他是爲了讓人家不要拋國債,他就是要通過發國債,美聯儲買國債,買了國債以後讓其他國家把這個國債買過去,就把這個通貨膨脹就轉到別的國家去了。如果各個國家不買他的國債還在拋國債,那美元的信用基礎就瓦解了,這是一個措施。

第二個措施,美聯儲推出一個品種。就是,有關國家可以臨時性的以你這個國家持有的美國國債作爲一種抵押品,然後美國政府就把相應的美元借給你。利息很低,這樣一來你這個國家本來是要拋美債,換美元,現在不拋了。但是把這個國債作爲一個抵押品,我把美元借給你。那麼跟你拋了美債,美國政府把美元支付給他有什麼區別呢?就產權上講這個國債澳大利亞並沒有拋掉,對美國國債的市場的信用沒變化。然後呢,是美國人借了一筆美元給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只是用他的國債做了一個抵押等等。這麼一個週轉又使得那些國家這會別拋美國國債。這些都是美國人小心翼翼的用各種流動性便利的工具,事實上維護美債的信用,讓美債有較高的利率、較高的流動性,較高的安全性是美國十分在意的事。因爲這是維繫美元發行的信心基礎。

3)爲什麼各國政府願意買美債

70年來世界的信用就在於各個國家都相信美元是最好的,都願意買美債。我們中國原來4萬億現在3萬億美元的儲備,這3萬億的儲備,我們差不多33%買了美債。這裏面最大的資產就是買的是美元,那你問爲什麼要去買它?

一,在世界各國的政府的國債當中,美國的國債十年期國債是3%的利息,歐洲是0.45%的利息,日本幾乎是0,0.2%的利息。英鎊好一點百分之一點幾,總而言之美債效益最高。

二,政府的外匯儲備是要流動的,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又很好。大家說到流動性很好是希望隨時要流動,其實這一萬億美債十年也沒流動,我們也沒拋過。但是不流動不等於不好動,要動就要動得了,這是第二個邏輯,有流動性。

還有一個就是安全性。不管怎麼說美元可能會破產會壞賬或者貶值,但是他要出現這種狀態,概率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或者是幾乎不可能,那麼從這個角度講安全性好像也是比其他國家總歸更安全一點,所以在過去十幾年講這個話都很正確。

總而言之,美元市場的信用,美國政府也在想盡辦法維護。但本來維護這個信用最合理的做法就是美元要有嚴格的錨不能亂透支,不能亂髮債,不能QE無底線,這個才叫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現在供給側上無底線地放水,然後在需求側上動着各種小腦筋來維持信用,長遠來看,南轅北轍。但是短期看,對美國政治家來說,三、四年以後是別人來當總統,這個時候只要維持好,還能再當一輪總統。短期效應使得他有了一個短視的概念。

本文來源:混沌大學

作者:黃奇帆,研究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黃奇帆:近期6大謬論觀點的回應

近期謬論觀點的回應

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現在還看不出拐點的趨勢。眼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爲代表的西方政治家、政客也包括一些專家智庫,放出了一系列的怪論,這些怪論我們該清醒的判斷。有的要十分重視,想好反制的措施,有的可以一笑了之,嗤之以鼻。

比如說最近比較廣泛議論的六種概念。

1、全球化終結論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一個說全球化就此終結論。

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逆全球化的的說法。這是說瘟疫劃出了一個時代, WTO以來的全球化運轉戛然而止,以後不再是全球化了。我認爲這是一種謬論。因爲全球化是一個歷史性的過程,整個人類從工業社會到現代化就是一個全球不斷一體化的過程。工業社會最大的特點就使得世界各國的原材料資源互相配置,你有礦物我有工業,你有農產品我有市場,然後大家互相交換,這就是工業社會起初的這一百年全球化,主要是以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物質交換,資源優化配置。

到了二戰以後,或者說最近七八十年,世界一體化進一步由跨國公司爲代表的產業鏈的全球化資源配置水平分工。一個產品如果有一百個零部件,每個零部件讓世界上最能做這種部件,質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來做。這個企業如果在巴西就在巴西幹,那個企業在印度就在印度幹,某個產品零部件在中國就在中國幹,誰做的好就讓誰來做,水平分工,產業鏈一體化由跨國公司主導,這是一個全球化的進一步的深化。

那麼再往下走,全球化逐漸逐漸走到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一體化,水平分工是指產業鏈一百個、一千個零部件,外包給別人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成本低、效率高。垂直整合又是指地球是圓的,一千個企業在一千個地方幹,和一千個企業在一個地方幹,好像效果是一樣的,物流是不要錢、不要時間的,幾十年下來大家還是發現世界是不平的,距離太遠,物流成本高,時間太長,意外的事件不管是安全問題、地震災害、颳風下雨或者像這次疫情災害帶來的產業鏈衝擊,會使得全局性的癱瘓。怎麼樣把水平分工與垂直整合相結合?首先還是要水平分工,該五十個國家,五百個企業一起來幹還是五百個企業一起幹。但五百個企業一起幹呢,相對集聚在某個地方,幾個小時的汽車運輸距離就解決了,解決個百分之七八十,還有個二三十全世界運來運去量很小,垂直整合一體化。這兩個模式結合是現在流行的,這個流行意味着什麼?垂直整合一體化並不是全球只搞一個點,這一個點生產出來東西運到全世界,也有不安全性,那麼也就可能有多個點,在亞洲有幾個點,歐洲有幾個點,美洲有幾個點,同時也有一部分東西全球運來運去空運等等。

也就是這樣一種水平分工的國際化和垂直整合的一體化相互結合的產業鏈,最近是在不斷的在發展。

所以,全球化是投入產出、資源配置、規模效益成本約束下,引導下,市場規則推動下形成的,不是哪個長官意志,民族利益所擋得住的。當然你說爲了國家利益,爲了某些方方面面,比如說口罩都沒有,全世界都靠一個國家在生產,帶來很多不方便。在這個意義上作爲戰略物資,作爲很特殊的物資,公共安全的物資不計成本的都有一些倉庫,都有一些生產點,這也沒錯。但是這畢竟是幾十萬個品種當中的幾百個品種而已,你不能因爲瘟疫發生了這個問題,就推理到幾十萬個行當的產品都要本地化,那是愚蠢的。

所以說全球化終止論是不成立的,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儘管不斷的會發生新的問題,現在有現在的問題,未來有未來的問題,螺旋式發展,克服問題,克服一定的逆流以後又會有新的發展。WTO如何演進,WTO體制改革到一定階段,這十年出現了FTA(自由貿易協定),FTA難道就不是全球化?也是全球化,歐洲和美國,美國和日本,日本和歐洲,中國和歐洲。如果大家能夠確定雙邊、多邊進行自由貿易協定,那就是WTO更深一步、更高高度的全球化。所以我認爲現在說全球化終止,太短視、太民粹主義了,世界根本不是這樣的。

2、中國脫鉤論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二個概念叫脫鉤論,就要和中國脫鉤,我認爲也是很難的。幾十年來,中國和美國,不僅是產業鏈,而且在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上都形成了互補的結構。美國的金融、中國的市場,美國的技術、中國的製造,美國的GDP有85%集聚在服務業,工業只佔13.5%,要脫鉤自己搞工業,勞動力都找不到。總之,美國的產業鏈、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國家的特徵已經不可能倒退幾十年,回到和中國脫鉤的時代。中國不是一個小國家,你把他一封閉就脫鉤了。中國現在是世界30%的工業品、30%的貿易量,整個來說與歐美與世界各個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實際上是脫不了鉤的。

3、撤出中國論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還有一種說法要從中國撤出,特朗普在三年前剛上臺就說要重振美國工業,當時就說了要從中國撤出,三年下來了,在經濟風平浪靜的時候,搞操作還比較有能力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外國企業撤走。那時候撤不走,現在瘟疫期間如果美國跨國公司要從中國撤走,還在運轉的企業把它關了,撤到美國去,幹活的人都沒有。所以摩根斯坦利最近有篇文章,他說當前擔心疫情引發產業鏈搬遷之聲不絕於耳。摩根史坦利的各地投行,瞭解歐洲美國各種企業,基本沒有企業說他們有中國撤資的願望。第一是撤資,是要重造工廠,重造工廠是要投資資金的,在中國如果投資了10億美元的一個企業,在美國把他造出來,15億、20億才造得出來,成本更高。第二是要有勞動力,美國勞動力都沒有,疫病期間更沒勞動力,美國85%的勞動力都集中在服務業,幹活的人沒有。第三是基礎設施,經此一疫,歐美經濟估計要兩年才能恢復元氣,中國以外拉美、東歐、東南亞新興市場不乏贏弱環節,易被疫情、匯率、債務三殺,成多米諾骨牌。因此,跨國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現金、減少投資,而非新資本開支。全球龍頭企業幾乎都認爲,中國在復工中展現的管理能力,進一步驗證了它相對於其它的新興市場的製造業優勢:在封城之後僅僅兩個月內疫情受控,生產能力滿血復活,不論是紅黃編碼技術運用,還是體溫、口罩、食堂隔離等公共衛生管理,以及員工配合度,遠勝於其它潛在搬遷目的地。如東南亞,目前正經歷更坎坷的生產停擺、供應脫臼。反過來還有一批企業,還想着美國現在融資成本這麼低,利息這麼低,如果這個企業還有點活力,把錢到中國來投資,資本的市場規則起作用。

所以所謂的撤資論、脫鉤論、全球化終止論都是短視的、意氣用事的,是一些違反經濟規則的話,這是三個論點。

4、戰爭論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四,還有一種論點就是所謂的戰爭論,說美國要撤僑了,可能是要準備戰爭了,這也是胡說八道。第一,打仗要錢,這會兒,美國救災花掉很多錢,再投資幾萬億來跟中國打仗,不合理。第二,打仗總有目的,爲了掠奪什麼東西呢?也沒概念好說。第三,核大國的均衡,這幾十年,年年有戰爭,打的都是沒有核武器的小國。真要核大國打架,就是核均衡,實際後果一樣。所以這個也是不會的。第四,打仗要有軍隊,軍隊這會兒一旦有新冠病毒疫情,一船人都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歐洲出現了瘟疫,美國士兵從美國帶到歐洲的西班牙大流感死掉1500萬人,協約國也好、德國也好,對立的雙方士兵都不是打仗打死了幾百萬,而是瘟疫雙方各死了幾百萬。最後沒力氣打了,這麼樣停戰。

那麼我講這個話的意思是,瘟疫期間不管從軍隊準備,資金準備各種都不可思議。當然,“忘戰必危”,我們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說美國人撤僑是爲了打仗,當然是胡說八道。那麼再有比如說要沒收或者凍結中國的國債,我剛剛說了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是非常小心的,中國買的美國國債,一部份是記名的,一部份是不記名的,美國國債市場是個有30萬億美元市值的交易系統,中國不記名的國債,美國凍結不了,想拋就可以拋。美國對自己的兄弟夥伴國的國債都希望他們別拋售。如果凍結,就等於至少我們可以把凍結不了的那幾千億拋售。如果美國賴債,信譽首先破產,美國對買他國債的世界各國的債務責任、所擁有的信任和信譽是神聖的,任何情況下不可改變的。

說白了凍結之日真要發生,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在這種問題上,誰都不會把自己的命門拿出來的。反過來,老是有人提建議說國家應該把它拋掉,我們也真不拋。如果有一天美元作爲世界貨幣交易量從60%佔比降下來,變成50%、40%,那也還是好貨幣。歐元現在佔全球貨幣20%左右,你說歐元不好嗎?英鎊現在只佔5%,手裏拿英鎊不好?所以即使地位發生變化了,哪怕它甚至不是第一世界貨幣了,那它還是不亞於英鎊、日元、法郎、德國馬克或者是歐元的地位。這個話的意思,就是美國人犯不着凍結中國國債,中國也不會輕易去拋美國國債。謀大局者不要驚慌失措雜亂無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5、甩鍋的問題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在對付新冠病毒肺炎的過程中,一些政客經常有一些甩鍋的言論。他把責任一會兒推給世界衛生組織,一會兒推給中國,一會兒也會推給歐洲。這種推責任往往是政客轉移目標的概念,我們可以像看電影一樣看過算數。如魯迅所說,最高的輕蔑是藐視,連眼珠子都不轉一下。不一定完全要去針鋒相對,他只是在胡說,而且誰都知道他在胡說,甚至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胡說。

6、神化國外措施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另外我們國內有些專家會把美國的一些措施神化,總是認爲月亮是他的圓。比如認爲美國的救市措施力度大,中國的政策力度小、有點擠牙膏。殊不知,我們是合情合理、一步一步對症下藥,精準施策。他那邊狂轟亂炸,一步到位,有過之無不及,他不相信中國的過猶不及的辯證法。他是寧左不右、寧濫不缺這麼個邏輯,這個邏輯居然被一些專家講的天好地好。

還有的是說美國人救災把錢一直髮到老百姓手裏,他根據稅單統計,也不要你報賬。就忽然給低收入階層寄了一千多美元。覺得中國也應該這麼發錢給老百姓,甚至有人建議一人一千塊,13億人發一萬多億錢,拿一萬多億特別國債,來給大家發錢。還有就說給小企業救災,覺得應該把這個債就豁免了,或者直接給補助等等。

這裏面就他們沒了解一個國情,美國老百姓的債務是GDP的70%,企業的債務也是GDP%的70%,兩邊加起來GDP的140%,140%有多少呢?大體上是30萬億美元的個人債和企業債。30萬億美元個人債,企業債,說起來本身並不高,因爲我們的老百姓也欠着債,買房子按揭貸款也有GDP的50%多,我們企業還欠了GDP160%更高,但是我們所有的債一步了斷到此爲止,你欠的債是你的,不會變成別人欠的債。

美國人不是這樣的,美國個人債、企業債30萬億美元,在美國資本市場的衍生工具裏,形成的債券,衍生債券,你們知道多少麼?上百萬億啊,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怎麼發生的?2001年出現了911和科技金融危機,美國GDP負增長,股市跌了60%。爲了救市啓動了房地產,房地產可以零首付,沒有首付的房產貸款,一套房子100%貸款就叫次貸,質量差的貸,如果說次貸就在企業和銀行,家庭和銀行之間那就是一次性的債,但是他把這個次貸全部包裝成債券放到資本市場,就變成了資本市場的次貸債券。這個次貸債券怎麼買賣呢?可以讓任何企業去買這個債券,買債券的時候讓你放大四十倍,意思說我如果拿了一億可以放大四十倍,然後就去買這個房地產的次級債券,如果他這個債券漲了5%,我這個本錢就漲了200%,因爲有40倍跳上去,所以發財的時候大家一路狂發,跌的時候乒鈴乓啷。

雷曼兄弟公司就是拿了40億美元買房地產次貸,如果一級市場40億買也就算了,他放大40倍,去買了1600億,賺錢的時候笑的不得了,輸錢的時候雷曼一下子倒閉,百年的基業沒了。

講這一段就是說,這個衍生工具是把一級市場上的原始的,底層資產放大幾倍的在炒作的,這個炒作的過程中不是在炒股票,是在炒這些債券。上百萬億美元規模放在那裏,如果瘟疫讓老百姓破產、企業破產,不把這些錢塞到企業裏讓企業活下來,如果有個10萬億的這種企業債、個人債廢了,這10萬億後面推動的是幾十萬億的衍生工具的證券市場爆炸,在這個意義上,美國政府爲什麼在3月份,疫情還不是那麼嚴峻時,拿了上萬億美元,非常快的救助企業?和這個有關。

我們中國沒這回事,採取企業的貸款到期可以緩,企業的養老保險,五險一金可以緩,我們是採用這種辦法。出臺一系列面向個人的補助補貼、稅費優惠措施;面向企業的資金支持、稅費優惠和政府採購政策,面向地方財政兜底“三保”等。企業如果今年虧損了,虧損額度可以把所得稅抵扣回來。現在財政很靈活的幫他們在做這些調賬,這種調賬是我們中國式的精準,一個企業一個企業的幫忙。但美國人不是,是要把底層資產救出來不讓他崩盤,要維護的是幾十倍槓桿的衍生市場。瞭解了這個概念,就能理解美國人爲什麼斷然採取這麼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救助災民,把錢發到個人賬戶,很多城區設了很多免費領餐點。美國現在各大城市非常多的賑災點,就像我們過去賑災弄一個大的粥棚,給居民們施粥。現在在美國不管是在休斯敦還是西雅圖都可以看到免費領食物的場所,那在中國不管在武漢還是在哪裏統統都沒有,我們還真沒窮到那個地步,不是我們不關心民衆,是民衆沒這個需求。美國人是一個星期一個星期領工資的,一旦企業倒閉、停頓,工資說沒就沒了,美國人又是不儲蓄的,美國老百姓的儲蓄率只佔GDP的1%左右,中國是40%左右。

我看到一張照片,人家發給我的,排隊十排就相當於有十個領餐點,每一排三到四公里長,你想想這種場景,看着你是要動情的。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有這一種狀態,這是他們的經濟結構、生活結構、工資結構、儲蓄結構使然,政府只能這麼做。當然這麼做對老百姓有好處,我們都贊成。我們對這些事要獨立思考,要知根知底,如果你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後亂髮議論,就是瞎子摸象,摸到了腿,摸到了耳朵,摸到了鼻子,各說各的,還自以爲是。所以我們還是要多瞭解實際情況才能這麼看。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應對

接下來講一下我們國內的疫情下,中國救災的政策措施和進一步發展的重點。

1、疫情對中國經濟五個方面的負面影響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在疫情從1月初開始發生以後,我們國家的經濟應該說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第一個季度主要是我們國內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從4月份以來,國內疫情總得是控制住了,而且基本上進入了復工復產的階段,每天如果有確診病人的話主要是輸入性的病人。所以現在進入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麼一個週期。總得來看,不管是前一段1-3月份,還是4月份以來,疫情對中國經濟帶來了五個方面的損傷、傷害或者說負面的拉動:

工業產業鏈斷裂

第一,就是製造業受到了重創,產業鏈出現了斷裂。特別是和國際貿易相關的產業鏈,有的是因爲丟掉了訂單,訂單缺失使得產業鏈停擺。有的是因爲訂單倒有了,國內的零部件整個基本上也完整,但是一些關鍵的國際零部件斷鏈了供不上來,那麼使得整個產業鏈停擺。在這個意義上講,國內的工業製造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我國製造業所需要的高端元器件和重要出口市場是目前正在蔓延爆發疫情的歐美地區,歐美停擺,導致短期內產業和貿易無法恢復,已對我上下游製造業形成夾擊效應。這是一個方面。

消費生活場景停頓

第二,就是服務業。這幾個月因爲防疫的需要,商店關門,餐飲業、賓館停頓,各種娛樂場所停頓,整個的社會服務體系基本上關門。整個服務業現在在中國的GDP也差不多要50%左右。這塊裏面跟民衆活動關係密切的基本上都停了下來,我們寄予厚望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實物消費、服務消費等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難。

投資下降

第三,就是投資下降。民間投資最近幾年基本上維持在5-6%的投資增長率。一季度的投資增長率是負20%,大量的中小企業的投資活動或者外資、內資投資的活動停頓了下來,或者說負增長,帶動失業率攀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由去年12月4.9%上升到今年2月份的6.2%。社會就業形勢十分堪憂。

財政收入下降

第四,就是各個省,各個城市政府的財政收入應該說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去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對各個地方來看是正增長7%左右。有高有低,平均在7%左右。今年一季度31個省各個地方的政府財政收入應該說極大部分負增長,多的地方負百分之幾十的增長,就像湖北、武漢等等。其他的各兄弟省,多則負百分之十幾,少則負百分之二三,一季度全國財政平均負增長14.3%。一進一出,去年增長6%,今年負增長14.3%,總的跟去年同期比少了20.3個百分點。就支出而言,因爲救災,財政的硬性支出,剛性支出增加。但是收入是負的,這一進一出收支的缺口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比去年同期差不多要增加56%左右,這個是財政方面這一塊就比較困難。這是第四個。

疫情控制常態化

第五,這個事情不像非典的時候三個月一過,到了5月份戛然而止全面恢復。目前,全球病例接近300萬,情況不容樂觀,總體疫情持續時間會拉長,防疫下對人員流動的隔離、商務活動的限制、物流運輸不暢將是常態。多數中小企業將面臨持續的生存壓力。中央已經提出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疫情的管理控制不能放鬆,要把疫情的控制作爲一種常態化的狀態來對待,對今年而言,是全年都要常態,只要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國家還在蔓延、氾濫的話,隨時就可能產生一批輸入中國的疫情,來一個飛機可能就帶來幾十個人,一個不當心這幾十個人就形成幾百人幾千人的一個傳染。所以對於疫情的管制,防控不能鬆懈,既要復工復產,又要加強防控,繼續防控。特別是復工復產下的防控,又要幾千人、幾萬人的產業鏈工人到位,但又要不形成集聚化,這樣的防控比實現全部隔離、封城要難得多,對大家的管理能力是很大的考驗。管緊了影響復工復產,管鬆了,一個不當心又會造成一個不測的後果。

2、中國採取的五個方面具體的措施

第二點,就是中央、國務院在今年以來爲了救治疫情下的經濟,採取了五個方面具體的措施:

財政:赤字、特別國債、減稅、五險一金暫緩、補貼支持等

第一,就是財政方面,我們國家也是很強力度推出了四個方面的措施: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1)增加赤字率。我們一般國家的財政赤字是2.3%,基本上法定控制在3%以內,但是國務院每年提交人大討論的赤字率一般都是2.2%-2.5%之間。也就是說我們100萬億的GDP可以一年透支赤字是2萬多億,這麼一個比例。今年基本上考慮把這個赤字率增加一個點,變成3.5%左右,理論上就增加1萬億的財政赤字這是一件事。

2)增發15000億的特別國債,這也是一個方面,拿這筆錢可以作爲治理疫情過程中的各種開支的需要。

3)幫助中小企業減稅。這個減稅有幾類,中小企業虧損了,虧損的部分抵扣各種所得稅,這是一個。第二類延長企業虧損結轉手續。一季度虧損了,把去年的盈利和今年一季度可以抵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對企業很溫暖的一種維護、減稅的事情。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4)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繳費和公積金等。包括收五險一金,企業要交的住宅的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等,這也是一塊。

總之財政性的這一類的補貼支持的措施,包括對許多的老百姓消費環節的補貼,中小企業的補貼都在這一個一攬子的政策中,包括15000億的特別國債,幹什麼用呢?就是起着這個救助的作用。這是一塊。

貨幣:降息、降準、再貸款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二個就是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方面,我們國家的貨幣政策現在是很有力度的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措施。第一,今年以來,已經有過兩次降息了。去年年底討論宏觀政策的時候,許多專家提要降息。當時這些降息措施也沒出來,但是在疫情下,降息措施快速到位且有比較大的力度。第二,就是降準,普遍性的降準和專項降準各有一次,已經有兩次下來了。前些年,我們的準備金率高了,100億存款往往可能只有60億可以拿來貸款。這幾年,準備金率降低了以後,100億就可能有80多億可以拿來放款。現在有些準備金率進一步下降呢,差不多100億存款可以接近90億拿來放貸,這個也是一個寬鬆。第三,就是再貸款,我們銀行系統再貸款的額度總量最近比較大的幅度的釋放,這個也是貨幣政策上的,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一步放鬆。另外,疫情期間,中小企業貸款到期了,一下子還不了錢、週轉不了,把他的到期的資金往後移,暫時不去逼債等等這些方面很多措施,這是第二塊就是貨幣方面的政策。

新基建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三,就是新基建。大家有時候就會把新基建當作一個老基建同等性質,同等定義的內容。我們以前說的老基建呢,“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或者各種各樣城市基礎設施。這種基礎設施這種資金一般是需要政府來投的,動輒一萬億、兩萬億的投,回報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能夠回報,所以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公共服務,需要政府出錢來投。或者通過市場化改革,用PPP的方式。

總而言之,老基建基本是靠政府兜底的幾萬億,幾十萬億這種項目。現在講的新基建有個錯覺又是政府兜底,其實不是這麼回事。新基建三個方面、七個行業涉及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背景下的這些數字化平臺建設,還包括創新工程如生物醫藥和新能源,包括融合工程如“大智移雲”,大數據、雲計算的數據平臺去改造傳統的工業項目、交通項目和城市基礎項目,這樣就把傳統的基礎設施升級爲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基礎設施等等。這些項目,十萬億、二十萬億的規模都有,這就是新基建。新基建雖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傳統基建的概念。新基建跟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聯繫在一起,是促進中國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因此其組織模式不同於老基建,並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資,只要政府政策得益,新基建的幾十萬億投入會有大量企業願意參與。而新基建的價值也是立竿見影的。比如一個數據中心一旦投入運營,就可以帶來效益,所以企業更願意參與。

出口轉內銷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四個,出口轉內銷。我們國家有巨大的出口生產力,進出口貿易4萬多億美元,差不多要頂近30萬億人民幣的產能,其中24000億美元是出口,現在國外大量的訂單丟了。現在能生產的是去年年底的訂單,一季度訂單斷崖式下跌可能二季度的出口企業都要停頓了。現在就有出口轉內銷,儘量把出口商品內部消化,國內有潛力消化。這個消化的過程不是放在倉庫裏往東賣往西賣,它涉及到製造企業、市場訂單,標準、消費的偏好都要做各種調整,但是這個調整十分必要。這有點像當年國內不景氣,但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卻搞了大量的產業鏈開放,通過特區搞開放把產業轉到國外去。現在又要把這些東西在疫情期間不得已而爲之轉到國內來,這也是國家採取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社會救助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五個,就是啓動對可能要倒閉的企業、要裁員的企業和大量職工下崗這方面的社會救助,如果有些企業本來可能要停了但是保持繼續發工資,對國有企業就有這種要求,對民營企業他達不到全面的不上班又發工資,這裏面就有一個給他一定的補貼,社會補助。在這方面能復工的儘量復工,達不了產的職工能夠儘量保持,保持不住瞭如果有下崗,就有一個社會穩定要配套,這裏面有一系列的中國特點的穩就業的措施。

中央“六穩”裏面就有一個穩就業。總的概念、政策有五方面,目標就是“六穩”,六個穩,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塊。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基建

我們在疫情期間遇上了困難,遇上了一定的危機衝擊,有危也有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困難和機遇,手心手背是並存的,在危難當中發現機遇發現轉機,是辯證法的一個思維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只看到困難也要看到好的機遇的一面。現在各個省、各地各類企業都在動這方面腦子,各級幹部也都在動這方面腦筋。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從總體上看,我們看得見的機遇有五個方面:一是把疫情期間中央政府的紓困政策用足用好來解困,這本身就是發展的機遇,倒逼我們補短板、調結構的機遇。這是一個方面。二是改革開放的機遇,疫情下,近期中央作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市場和數字經濟等五大要素市場改革的決定,提出了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擴大開放的要求。這些改革開放措施每年將給全社會帶來上萬億元效益。第三是我們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羣發展也會帶來機遇。四是新基建的機遇。五是城市羣發展的機遇。我們國家推動城市化,城市羣、都市圈,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灣區、成渝,這是國家級大羣,已經形成國家戰略的。除了國家戰略有中央文件發的四個羣以外,各個省在搞的比如武漢地區的羣,鄭州周圍的河南的城市羣,西安周圍的西鹹的城市羣,長沙周圍的長株潭的城市羣,省一級政府或者中央部委和省級政府一起聯動的這種城市羣有幾十個。從這意義上,下一輪城市發展在城市羣範圍內展開的時候也有很多機遇。總之,政策落實倒逼發展的機遇、改革開放的機遇,戰略新興產業的機遇,新基建的機遇,城市羣發展的機遇,總而言之我們怎麼把這些機遇利用好。

下面圍繞發展、改革、開放、創新講一下疫情下,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工作重點。

1、抓好戰略新興產業在方法上要把握的六個要點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戰略新興產業,原來2014年的文件出來的時候講了八個行業。去年工信部的文件已經明確,戰略新興製造業一共是九大行業。說到中國製造2025,戰略新興產業這九大製造業是我們的目標。怎麼抓?就要按照產業鏈集羣的方式來佈局來抓,從方法論上來說要注意六個要點,我更多的從方法論角度,不是光說一些概念提一些要求,而是說目標定了以後,怎麼把中央國家定的目標跟本地發展結合,從方法論上把關鍵的環節搞清楚。

任何戰略新興產業,它都是有一個產業鏈集羣的。這九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每一種製造業的產品都是一個大產品,都是大需求的產品。不僅中國國內有大需求,全世界各個國家也都需要,這種產品一旦達到標準就是國際化標準、世界性產品。大產品佈局的時候,就需要按照產業鏈的集羣來布。

水平分工

第一個要點,這樣的大產品,你要讓一個大企業小而全或大而全是搞不了的,那是計劃經濟。華爲一年7000億產值做手機、做服務器、路由器,它這個手機涉及到七八百個零部件,它是不是自己做?基本一個不做,連手機的組裝它也不做,都外包了。那麼就有上千個企業幫它做零件,並不是一個企業做一種零件,一般重要的零件總要兩三個企業同時做。萬一哪個企業出問題,客觀的、主觀的各種問題其他兩個企業可以來補,所以他也不能一棵樹上吊死。並不是說成本最低的統統給你做,還是有一個平衡。

一個服務器上有幾千個零件,要比手機零件複雜的多,所以整個華爲供應鏈上的企業有一萬多個,每年開兩次供應鏈大會,上萬個企業雲集在一起跟着華爲轉,這就是水平分工。跨國公司往往既不搞零部件、半成品製造,也不搞產品總裝。他們抓住價值鏈上游的研發設計,下游的銷售結算和售後服務,並通過控制生產性服務過程獲取高額利潤。這樣的水平分工產業鏈體系,以市場化方式促進了資源優化配置。不管全球化發生了什麼變局,水平分工這個資源優化配置,成本最低,技術最好,效率最高的這種配置是不能丟掉的。不能因爲瘟疫或其他理由把水平分工這個概念丟掉,這是第一個要點。

垂直整合一體化

第二個要點,水平分工不等於全球佈局。因爲水平分工,就把產業鏈分佈在上百個國家,上百個地方去生產。產業鏈條環節太多,運輸距離過長,勢必造成物流成本高、運輸時間長,從而增加產業鏈斷鏈風險。一旦發生全球性事件,遇上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社會動盪等問題,就會打破全球化水平分工的產業鏈平衡、信息阻斷、物流停滯,讓原來不同地域協作優勢轉變成劣勢。爲此,有必要將水平分工與垂直整合相結合,形成產業鏈集羣。這種集羣合理的做法就是集裝箱卡車三個小時內的車程半徑範圍,形成一個集羣化的基地,可能把他的產業鏈70-80%本地化了。剩下的零件還是在全球其他地方做。這是第二個概念,“垂直整合一體化”。它的好處是避開半個地球之間運來運去的物流成本,還有時間成本。減少各種意外的自然災害或者人爲破壞造成的產業鏈斷裂。產業鏈集羣依然要發揮全球化水平分工的特點,而不是由一個企業大而全、小而全地搞產業鏈體系,也不是什麼都是在一個地區自力更生。產業鏈集羣還是要讓全球最優秀企業分別來生產各種零配件、半成品以及最後的產品集成總裝,產品收益還是由各國企業分享,水平分工與垂直整合並不矛盾,而是更高層次的全球化。最後形成了垂直整合一體化,裏面的一千個企業還是世界各國的是水平分工,但是相對集聚在一個基地上,這是第二點,垂直整合一體化。

價值鏈集聚

第三個要點,隨着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它的價值鏈上的企業也會集聚到位。我們講產業鏈是講製造業的上下中游,上游是原始的零部件,中游是半成品件,下游是成品組裝。但是在製造業的上面是服務業,這個服務業在上游是研發設計,是品牌設計,包括零部件設計這是服務業的上游。服務業的中游是第三方物流、倉儲等等。那麼也包括產業鏈金融,各種製造業企業的金融融資配套等等,所以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等等這是中游。下游是銷售服務,金融結算的服務,售後維修,售後服務,也就是下游。

這個服務業的上游下游中游,業內稱爲價值鏈。也就是說伴隨着製造業的上中下游同樣有一個價值鏈的上中下游,就是服務業的上中下游,這個服務業的上中下游都是小企業,都是知識化的、附加值極高的、人不多的、寫字樓的公司。這些公司本來是可以坐落在全球任何城市的寫字樓裏,然後打打電話電信傳輸可以很分散的。但是一旦產業鏈集羣形成了,七八百個上千個企業集聚在幾百平方公里的一個區,爲了方便,價值鏈上的這些服務企業也會把總部,把營業點放到這個基地上來,也會形成集聚。這是第三個概念。

選址2+5

第四個概念,就是所有的聚焦點的確定,是根據“2+5”的概念形成的,所謂“2”就是這個佈局,大的概念上布在歐洲、布在美洲、布在美國還是布在亞洲、布在中國,是根據銷地產、產地銷的兩個原則來確定的。有的產品,像汽車是一個大件,你把汽車一千萬輛在美國生產,轟轟烈烈的輪船、火車、汽車運到世界各地,運輸成本極高。最合理的是在銷售地需求端建工廠叫銷地產。一般美國人日本人在中國銷售汽車就到中國來搞企業。同樣我們要把中國品牌汽車在歐洲、非洲銷售也要在那邊建廠,在中國建廠賣到全世界出口運輸,運輸成本太高,少量可以,多了不可以,這是一個。

我們現在整個中國一年生產兩千萬輛汽車,在中國銷售,這些企業都在中國,有合資企業、獨資企業、民營企業等等。當然我們也有差不多兩百萬輛汽車從國外進口,從歐洲、美國、日本海上運輸過來。這個往往因爲品牌多、數量少、價格貴,是一百萬一輛,兩百萬一輛的豪華車,國內消費量並不大,建一個工廠大規模製造賣不掉,就在原產地在美國、日本、歐洲生產瞭然後運輸過來。

產地銷就是指在某地造的,銷到全世界,這種產品往往是運輸比較輕的,一個地方一個基地就能生產非常大的量,全球都需要,運輸也還方便。比如電子產品,重量輕、體積小而附加值很高,適合於空運,對航空費用不敏感。就可以採取產地銷。比如說手機就有產地銷的概念,一個基地就生產一億臺,那全球一年銷售20億臺,那麼中國一年就可以生產十幾億臺,深圳就有6億臺手機,重慶一年也2億多臺,接近3億臺,鄭州有1億多臺,所以整個中國加起來十多億臺,全球一年也就銷售20億臺。我們生產十幾億臺裏面,中國自己喫掉用掉六七億臺,還有六七億臺銷到全世界。由於“輕、小、貴”,可以來一個產地銷到全世界去。總之,根據產品特性定位以後,不管你是銷地產,還是產地銷,找基地的話應該考慮五個條件:一是交通樞紐的條件,物流運輸的條件;二是整個製造業產業鏈配套營商的條件;三是勞動力供應的條件,勞動力不僅僅是農民工,還包括知識工人白領等等,包括他的勞動力成本,包括他的技能;四是要素成本,各種能源水電氣的費用等等這種要素的成本;五是營商環境,也就是政府的工作效率。

要說中國比其他國家有競爭力的,比如說亞洲地區,我們的生產設施好,勞動力豐富,特別是中國的勞動力不僅勤勞豐富,而且守紀律素質更好,比印度、越南都要好的多。去過越南的好多回來了,不是因爲疫情癱瘓,而是因爲最後發現它的營商環境還是有問題的。基礎設施配套或者技能組織能力等等,特別是政府的效能。中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應該說總體上是效率極高,個個都是小老虎、發動機,這是第四個方面,選址的概念。

營商環境

第五個要點,當然就是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因爲你的基地總是爲全球企業服務的,國內法、國際法,WTO的規則和FTA的規則都要是一體化的到位。再有就是法治化、市場化的,不是人治的行政管理制度。

選對大產品

最後一點就是對產業鏈集羣,應該看到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要搞成產業鏈,戰略新興製造業的九大新興產品應該集羣化,因爲它是大產品。

人類社會每過20年會冒出五六種大產品,這種大產品,就是這20年裏面進入千家萬戶,不管窮人富人,家庭往往都配置的標誌性的產品,一個家庭的標誌性的產品。

比如說六七十年代,那時候家庭的幾大件是手錶、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日本在50、60年代就生產這些東西,搞的非常發達,整個世界也是這些產品。

到了八九十年代家庭的四大件,新的四大件: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還有照相機、錄像機。這個又形成了四大件、五大件。那時候八九十年代哪個城市能做這四大件,都是算發展比較快的,廣州、天津、上海、北京都是生產這些四大件的基地。

新世紀初以來的20年,新的四大件是轎車、手機、電腦和液晶面板的大屏幕彩電。我自己預計,2020年以後,今年以後到2040年世界又有新的四種五種的大件出來,這四大件、五大件都在我們剛剛講的戰略新型興製造業裏邊,我講這個話的意思,凡是和這個有關的項目,生產量都是極大,投資規模也很大,市場是全球化的,生產基地是大規模集羣化的。

這六個要點把握住了,就能把一個地區的這個機遇給抓住。這是第一個。

2.新基建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第二個發展中的重點就是新基建,就是我們講的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這個新基建我剛剛已經說了本質上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在5G背景下這些運轉。這些運轉各有各的功能。

新基建本身創造價值

什麼叫雲計算?就是數據處理中心,這個東西有三大功能。一是存儲能力,二是計算能力,三是通信能力。雲計算功能講的就是這三大能力,他也用這三大能力收費,任何人跟雲計算一聯繫,存儲資料要收存儲費。通信就收通信費,要計算,人工智能計算,把大數據放在那裏的資料計算使用,當然也要費用。

大數據有靜態的、動態的,以及使用之後反覆疊加的。一個巨大的大英博物館的數據是靜態的,假如有一千個指標每一秒採一次就一千個數據,一天有多少秒,一年有多少秒,然後就這麼一千一千的疊加,這是動態的疊加。還有這些動態、靜態的大數據不斷的被人使用,每使用一次就疊加一個使用過以後的新數據,數據作爲一種資源是用之不盡的可以反覆使用的,越用越多,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

人工智能是幹什麼的?是把數據變信息,把信息變知識,把知識變輔助決策的工具。在一堆服務器裏面存儲的數據都是雜七雜八的數據,要變成有用的信息是要過濾的。把數據變成有益的信息,是人工智能過濾的結果。看了五小時手機的信息,你可能什麼都沒記住。大數據信息要變成知識,是需要人工智能通過不斷挖掘推送進行轉換的。有了知識,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選擇、決策,把知識要變成決策的依據這個過程,又需要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模擬識別、仿真比對等各種工具輔助決策。所以人工智能在知識變成決策、變成智慧判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每個東西都有它各自的功能。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幹什麼的,相當於是把人的大腦信息、人工智能大腦的信息跟各個終端聯繫起來通信傳遞。

區塊鏈是什麼?區塊鏈使信息系統具有開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及可追溯性。我們說的區塊鏈的五大功能就相當於人的基因的功能。人的基因每天細胞分裂,一百年傳宗接代,人的基因既會變異又會保持穩定性,可追溯。從這個意義上區塊鏈相當於基因。

最終這個大數據、雲計算本身就構成了一個人的人體,雲計算是一個人的骨架,脊樑骨;大數據相當於人身上的五臟六腑各種功能器件都掛在脊樑骨上;人工智能是大腦,5G條件下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神經,把信息傳遞從終端傳到大腦,大腦傳到終端整個的通信系統,區塊鏈是基因。整個大智移雲、數字化平臺就是一個人體。

這個大數據雲計算本身就是一個大產業,比如說雲計算就是收費,收計算費、通信費、存儲費。大數據收什麼?收大數據的資源利用費,人工智能也要利用大數據來餵養,這個大數據被你使用的時候,我收大數據的數據產權的費用,人工智能就要收人工智能幫你輔助決策計算的費用,這個方方面面本身在中國一旦發展開來,它本身會產生幾十萬億的產值,這是一塊。

新基建的顛覆功能

第二個更神奇的是這個新基建除了投入產出有效益之外,它和任何行業一結合就改造了任何行業,它有顛覆功能。它和城市一結合就變成智慧城市;和工業一結合變成智慧工業, 訂單變成個性化需求訂單,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傳遞,然後人工智能的輔助決策。最後設計、製造聯繫在一起變成一個自動化工廠。所謂現在德國製造4.0,智能化工廠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數字化平臺如果跟金融結合就變成科技金融;如果跟我們的物流結合就是智慧的物流。它反正跟什麼結合就顛覆什麼。

所以中央說的新基建:一是在說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本身的投資。二是說這些東西跟傳統的交通合在一起就變成智慧交通,跟城市基建合在一起融合成爲智慧城市。所以中央說的一共三大類,第一類叫數字工程,第二類叫融合工程,實際上就是大數據對各行各業的顛覆,也包含在裏面。第三是說創新工程,說新能源,新的生物醫藥工程等等。數字化平臺,大數據雲計算這些東西爲什麼會有顛覆功能?怎麼能把別的東西顛覆,顛覆的基因是什麼?抽象起來就是一個詞,叫“五全”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的數字化的平臺,對每一個行業都產生“五全”信息: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一是全空域泛在的信息,二是全流程持續的信息,三是全場景活動的信息,十幾億人各方面工作、學習、生活各種場景信息都可以記錄下來。四是全智能解析的信息,就是這個信息不是原始的,它經過智能分析可以產生新的邏輯價值。五是全價值疊加的信息,這是什麼意思?同樣一堆資料,爲了這個目標使用,使用完了產生一個價值取向、一個效益了,另外一個目標來了還是這堆數據另外一種排列次序又會產生一個座標一種分析,一個數學模型一種結果,又是一種價值。所以這個信息價值是可以不斷疊加,不斷使用產生一個全價值疊加的信息。這五種信息在任何一個產業互聯網的活動中,都會有這五種信息。當這五種信息一旦產生,在各行各業中就會產生資源優化配置,產生效益產生新的生產力,這就是我們說的顛覆性的功能。

理解5G的意義

黃奇帆:美國凍結中國國債之日 就是美元帝國崩盤之時

講了這一堆有點在像講科普的概念,今年本質上可以叫做5G背景下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的一個元年。這個元年也就是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運轉的第一年。爲什麼?因爲有個概念,如果沒有5G推出來,工業互聯網只能是幻覺,是課堂裏講的邏輯,在實際的生活中無法應用,因爲工業互聯網也就是我們說的車聯網,自動化駕駛、無人汽車、無人飛機。各種各樣人工智能的系統,這個系統一定要物聯網,全方位的終端檢測,還需要有非常快捷的反應,需要有非常大、非常快的通信量,需要安全可靠。在自動駕駛裏面,一個毫秒上的延誤就可能造成一場事故。所以沒有5G的情況下這些都是幻覺,都是理論思維。去年,5G一出來,5G的通信量比4G速度快一百倍,他的時滯延遲、響應的時間要比4G快一百倍,可以全時空的泛在,又可以非常低的成本,非常高的安全係數,非常低的能耗。有了5G,纔有了物聯網生存的物理基礎。這些物聯網的終端放在各行各業的空間裏,它要不斷的釋放信號,它一放兩三年自己能吸收能源,或者有了能源以後可以非常長的時間才需要再充電或者要更換,這樣纔有實際的使用價值。所以5G背景下物聯網纔有效,物聯網有效了,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纔到位了。所以我們說去年6月中國工信部釋放5G,是5G元年的標誌。

第二,區塊鏈也上來了,第三,這個疫情,現在這次瘟疫病毒災害,使得各行各業斷裂或者停擺。有一樣東西照樣發展、而且時來運轉、反而趁勢而上,就是互聯網通信,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把這個行當作現在疫情下中國的戰略舉措,既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前瞻性,又有當下最最需要的迫切性和市場的需求特性。可以說今年這一塊市場的需求量比去年增加幾倍。杭州在各行各業都負增長5-10%的背景下,最後杭州的GDP能夠有2%正增長,通過互聯網經濟對沖後,還有2%,非常不容易。靠什麼?就是互聯網經濟,這個是一塊。

關於雲計算,我要糾正一個長期誤導的概念:一說雲計算就認爲應該放到內蒙古,放到新疆,放到沙漠裏去,因爲能耗太高要冰凍的地方搞,因爲能耗太高放到有能源的地方搞,總之不應放在大城市中。這種話八九十年代說都對, 90年代服務器刀片用現在的眼光看屬於傻大黑粗。那個時候一個刀片的機架羣放在佔地像籃球場這樣大的一幢樓裏,現在其實就是一個房間,一個幾十平方的房間刀片就把以前一個籃球場這麼大的機房給覆蓋掉。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現在這個能耗不是那麼重要的事。

舉個例子,日本2009年前的十年,歐洲、美國的雲計算、大數據的數據處理中心,幾百萬臺服務器就放在日本。2009年9月海嘯之後,核電站事故後,大家發現日本又地震又缺電不安全,一下子把日本作爲歐美的大數據計算基地給顛覆了,所以2009年以後幾百萬臺就搬家,搬到哪去了,香港搬了一塊,新加坡搬了一塊,馬來西亞吉隆坡搬了一塊,因爲那個地方搞了一個數據谷、金融區,還有印度搬了一塊。中國沒搬,原因是什麼?當時我們中國不夠開放,對數據處理中心建設不對外資開放。就在去年國務院發了一個文件,這個文件就是對外公佈了數據處理中心建設對外開放,外資可以來投資來建設,這是一個重要的行業開放。

講這個概念就是說這個行當值得幹,香港都在幹,新加坡也幹,我們爲什麼不幹呢?馬雲、馬化騰也不能光爲自己的阿里騰訊需要多少服務器就裝多少,實際上除了自己公司需要的服務器數據中心之外,也可以爲天下其他的公共服務來建。總而言之在未來十年,大數據雲計算數據處理中心、物聯網、5G的基站等新基建是一個達十萬億規模的巨大的新基建。2019年全世界共有180個10萬臺服務器規模以上的大型數據處理中心正在建設中,但這還遠遠滿足不了全球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保守估計,我國未來五年需要的數據服務中心服務器運行規模1000萬臺以上,這至少需要5000億人民幣以上的投資。再加上數據中心配套的電力、機房等基礎設施,加起來要10000多億元規模。未來我國大概需要600萬個5G基站,與之配套形成的產業鏈規模至少10000多億元。中國現在有大約100個行業,上百個行業背後是上百個產業互聯網或物聯網。隨着5G、雲計算、大數據應用,這些互聯網、物聯網背後的企業、設備都要安裝配套的數據採集設備、監控設備、檢測設備、通用設備等,這就形成了上萬億規模的配套芯片等軟硬件產品,這些設備與外界建立聯繫過程中進一步傳遞、放大對配套設施的需求,於是背後又是幾萬億的軟硬件配套支持。也就是說,僅僅從數據處理中心、5G基站、物聯網等方面來看,新基建至少有10萬億人民幣的空間,帶動經濟生長作用是非常大的。

疫情以後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爲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計算、IOT、遠程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IOT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或許優勢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