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夕。每当这一天,美好的爱情总能成为点缀我们生活的七色蝴蝶,灿烂、闪着光芒。在充满惊喜、充满浪漫的今天,我们也不禁回味老一代们的爱情,他们或许不知道“七夕节”是什么?甚至也从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们却一身彼此默默守候,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了。

风雨同舟

静伴朝夕

张道政和雷大均

张道政70岁 雷大均70岁 婚龄50年

“风雨同舟,携手共进50年”。合阳城街道花果山社区的张道政和雷大均同岁,今年都已经70高龄,从1968年两人结婚,距今已走过50个岁月。张道政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是经亲戚介绍认识的,彼此都很害羞,每次我都去接雷大均来家里吃饭,吃完饭雷大均就自己回去。雷大均笑着说,“我第一次见到张道政高高大大,长的比较帅气,读过书比较有文化,觉着这个人还不错”。不久之后,两人就正式结婚,踏入了纯真的婚姻生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婚之后,张道政和雷大均育有4个子女,生活特别艰苦。上有老下有小,雷大均一个人做了7个人的“年产地”,特别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张道政不忍看到雷大均如此辛苦,1969年便出去工作了,一年回来不到一两次。“以前每年雷大均都会做两双布鞋给我穿”,这是张道政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当时张道政上班要走很远的路,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很晚才回家。雷大均为了不让张道政如此辛苦,就把养的猪和蚕卖了给张道政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上下班可以骑车回家。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张道政也会经常给婆婆买戒指、项链、手镯等,表达对雷大均的爱意。

“老头子现在越活越明白了,也越来越勤快,洗衣做饭都是他的事。”雷大均幸福地笑着说,还时不时看看张道政,张道政笑着不语。雷大均脸上浅浅的笑容像一抹夕阳,温暖和煦!

一起走过青春岁月,走过芳香岁月,走到最后,身边依然有你,这就是幸福!

不离不弃

琴瑟合鸣

余乐、冯桂英以及外孙女

余乐53岁 冯桂英52岁 婚龄32年

“一对恩爱的老夫妻”。这是合阳城街道花果山社区工作人员对余乐及其妻子冯桂英的形容。余乐今年53岁,冯桂英52岁,从1986年结婚,到如今已有32年。

记者采访中,余乐比较腼腆,不太善于言谈。冯桂英开玩笑说“快给记者说说,你当时是怎么追上我的,哈哈。”了解他们的爱情经历,充满着乐趣。坐在一旁的女儿余兴华告诉记者,“他们当时耍朋友好耍惨了,妈妈当时很漂亮,村上一枝花,肤白貌美,留着长头发,梳着小辫子,额头别着发卡,爸爸当时看了妈妈一眼就被吸引住了。爸爸在旁边的小树林偷窥妈妈,和妈妈在苑塘边约会。”一来二去,两人从相识到相知最后相爱。从此,两人便不离不弃。

婚后,冯桂英和余乐长期在外打工,无论是去贵州,还是在浙江等地,不管去哪,何时回家。俩人都是同进同退,从未分开过。“所以我成了留守儿童呀!”余兴华开玩笑说道。

据介绍,余乐和冯桂英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几乎没有斗过嘴、吵过架,即使有也是为了女儿争执,不过每次都很快就和好如初了。余兴华告诉记者,“有的时候,爸爸妈妈为了我的事情争执了几句,然后爸爸气不过,就出去溜了一圈回来。回来时,手里却拿着烧烤、牛肉干等去讨妈妈的欢心”。讲着这些,大家都笑出了声。

最让冯桂英印象深刻的是,这么多年来,无论自己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余乐总会记在心上,想法设法地给她做。“有一次,我想吃鱼,余乐去买两条鲫鱼做,我想着一人一条呗,但是他却一直不动筷,看着我吃,我问他咋不吃呢?他说,‘你喜欢吃就多吃点’”。

不仅给冯桂英做好吃的,冯桂英的身体状况、吃什么好、吃啥不好,余乐都记在心里。冯桂英有高血压,为了她的身体健康,但也不忍孚她意,余乐采取的办法也让大家啼笑皆非。有一次冯桂英特别想吃猪蹄,就去买了猪蹄回来炖,吃了一顿之后就没了。冯桂英说,“我一直以为是被余乐吃了,结果后来发现是被余乐倒掉了,他怕我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每天换着花样给我弄好吃的。”30年如一日,余叔叔总会把最好吃的留给冯阿姨,第一时间想的也是冯阿姨。余兴华告诉记者,“我爸爸现在越来越浪漫了,去年平安夜的时候,爸爸还买了一个开心果给妈妈,妈妈特别开心。”

“她很体贴,把家里的事处理的井井有条。”采访中,余乐一直少言语,这是他少有的话语。他只是面带笑容看着陶世桂的述说,一家人显得和谐美满。

幸福是什么?是吵吵闹闹开开心心过着日子,是长长久久朝朝夕夕在一起!

相濡以沫 白头相守

袁孝华和胡开容

袁孝华77岁 胡开容72岁 婚龄56年

顺着林荫小道,合阳城街道濮湖社区的77岁的袁孝华和72岁的胡开容携手走在小区内,从青春少年到白发苍苍,这样的日子他们已走过56余年,从相知、相爱、相守,虽然时光飞逝,但他们的爱情犹如佳酿,愈发香醇。

袁晓华原在我区三汇镇陶瓷场工作,胡开容则是我区沙溪人。如今看来并不算远的距离在上个世纪60年代,却是一段不短的路程。胡开容清楚的记得,1962年,他俩结婚前夕,她从沙溪走到三汇,用了近一天的时间。婚后20多年间,这样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袁孝华在陶瓷厂工作,胡开容就在沙溪务农、带孩子。随后的日子里,除了袁孝华偶尔回沙溪外,写信就成了两人联系的唯一方式。“我没什么文化,他写信来,我就找邻居念给我听。”胡开容告诉记者。“那时工作忙啊,回沙溪只能走路,一个月能回去一次就不错了。有一次遇见合川涨水,绕路都绕了几天。”袁孝华说道。这样的日子辛苦也简单,两人都为了更好地生活一起努力着。上世纪80年代,一次机会让胡开容也到了三汇陶瓷厂工作,袁孝华和胡开容20多年的两地分居才终于结束。

“她刚过来的时候,她、我还有我姐挤在一起,条件还是很艰苦。我们买了很多萝卜,经常吃稀饭就着萝卜干过日子。”回顾曾经的艰苦岁月,袁孝华颇多感慨,“那时我俩都要工作,没办法,也只有背着孩子上班。”随着时间流逝以及两人辛勤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好,这些苦痛没有将两人击垮,反而将两人感情酿成了醇香的美酒。“每年她给我做的布鞋是我收到的最好礼物。”袁孝华笑着说道,无论多穷、多忙,每年胡开容总会抽出时间亲手给袁孝华制作布鞋。

50多年来,两人从没红过脸,就算有些争执,也在互相理解中很快得到消弭。如今,两人皆是古稀之年,孩子、孙子都已长大成人。袁孝华与胡开容的感情也都已在家颐养天年,但不变的依然是他们质朴、简单的爱情。每天,袁孝华都会为胡开容准备她爱吃的菜,饭后两人携手散散步、看看电视,日子简单,但很美好。

经过贫困的磨砺,跨过距离的书信,走过时间的岁月,爱情终将酿成醇香的美酒!

爱在日常 相伴到老

杨晓浒和陶世桂

杨晓浒56岁 陶世桂55岁 婚龄34年

“当时我们没想太多,想得很简单,遇到合适的人就结婚。我和妻子在1984年结婚,算算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我们结婚那会简单,招待亲戚朋友喝点喜酒,乐呵一下。”说起当年与现55岁的妻子陶世桂结婚时的情景,56岁的杨晓浒至今仍记忆犹新。杨晓浒的回忆,让岁月一下子被拉回到了30多年前……

那时,杨晓浒和陶世桂都还年轻,杨晓浒住在现城区合化路附近,陶世桂则家住云门。在杨晓浒20岁那年,有人介绍他与陶世桂恋爱,之后俩人走到了一起。“我们当时恋爱很简单,没现在年轻人这些花样,当时最多的就是两人到云门山上走走。”杨晓浒笑着说。1984年,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从此携手至今。

如今俩人已经携手走过30多年风雨,儿孙绕膝令人称羡。这么多年,两人也许记不清结婚纪念日、七夕等这样的节日,可相守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他们记忆犹新。“有一次我生病了,她虽然嘴上不说,但一直前前后后的照顾我。”杨晓浒说道,“当时,她着急得很,急到哭。”多年的婚姻生活,自然会有矛盾与摩擦,杨晓浒与陶世桂亦不能免俗。不过大多是年轻时为了孩子教育的事。在他俩看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但一定要学会谅解和包容,“我们有事情都会好好商量,不会吵架。”陶世桂说。“即使有个脸红、摩擦,过几天也就好了、忘了。”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陪伴便是我给你最大的幸福!

记者日记: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样的诗句形容这样的爱情再好不过。也许他们没有浪漫的邂逅,没有海枯石烂的话语。但他们却是彼此携手走过了一辈子。今日七夕,有情人终成眷属,待到数十年后,愿有情人仍相守相伴,不是回味年轻时候的激情澎湃,而是把彼此当成自己。

今日合川 编辑;今日合川网 记者魏宇孛  见习记者 陈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