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是一个令我们既无奈又走向新声的时代。虽然,英国人的“鸦片战争”让我们为之愤恨、无奈,甚至对清朝有着许多怨恨。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我们都只能向前看。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经济发展是主体。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我们逐渐打开了“新的生活”。

1840年之前,中国的主要贸易港口就是广州和恰克图贸易。1842年之后,则是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的五口通商口岸。五口口岸导致的是新的生活图景——商业生活。这个生活是未来,我们只需要记住,我们曾经是被“强迫”,我们未来不会被再次,我们只能成为商业生活的主宰。由此,才能建设新的“伟大的复兴”。

(1)芜湖成为约开商埠

五口通商被称为“约开商埠”,也就是外国侵略者强迫要求我国对某个城市经商。既然有“约开商埠”那就得有“自开商埠”,也就是我们国家自主通商。但因为“约开商埠”自1842年到1909年已经发展了57年,已有100多个城市。可以说,中国的主要、重要的城市大部分被开发了。

“自开商埠”城市主体是从189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晚清时期,他们的城市发展比较零散。有的是省会城市如济南,有的则是乡级城市。

所以,“约开商埠”对于经济发展影响更大些,这个影响就有两点。其一,欧美日各国对我国的经济利益、法律和领土主权的伤害更大;其二,因为外国人介入、我国人民主动与外国人的交往等,我国对商业、工业、国际关系乃至军事、国际法等越来越懂得越多,能力越高,也就为我们有朝一日“彻底独立”了有了基础。

在晚清的经济重要地图上,英、法等国是有一个开发顺序的,先后是: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台湾当时属于福建)、辽宁、山东、天津,在这些之后就是安徽。

安徽的第一个通商口岸就是芜湖,它属于“约开商埠”,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中签订: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城市列为通商口岸。其实,英国方面曾在1869年就曾希望芜湖通商,清廷没有同意。1875年,英国人便借助“马嘉理事件”为借口,威逼利诱清廷,最终,李鸿章在1876年七月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

(2)英国人为何要看重芜湖

1877年4月1日,芜湖设立了海关,算是正式对外开埠了。英国人作为对晚清中国最大的税收部门——海关的利益的攫取者,夺走了很大的经济自主权。除此之外,他还开辟了很大的租借地,面积是芜湖西门外的南到陶家沟、北到戈矶山麓、东到普潼塔、西到大江边。

那时在我国,因为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在总体上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官员中的许多人都对其他的经济形式不熟悉。英国人对于芜湖的重视,使得清廷官员很吃惊。因为,芜湖和许多经济地区一样,地域之间的关系联系并不紧密。但英国人开埠之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念。

英国对于芜湖的通商口岸是以“承载上海为中心”为目的的。其首先以上海为发展,上海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就需要周边的更多经济地区对其提供各种可以拖产品,使上海的发挥更加强大。因此,上海到长江流域市场体系,再到皖江流域市场体系,最终到芜湖市场。然后,再将这一趟线作为一个整体。

英国人利用自己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布局,展开了对芜湖市场的建设。

原芜湖海关

从1877年,芜湖口岸的进出口总额为150多万两,截止到1894年已经增加到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00余万两,17年增长了近7倍。其中,晚清时期(1876—1912),芜湖口岸的第一进口商,竟然是鸦片。1899年,芜湖口岸的鸦片量达3192担,占当时全国的鸦片进口量的十七分之一,价值达200万两银子。

第二大进口商是洋纱布,平均每个安徽人每年进口棉纱布为1.4尺。

芜湖地区的输出商品主要是农产品。以稻米、米籽、茶叶、鸡鸭蛋等为主。而正是对农产品的重视,使得芜湖乃至安徽获得了巨大好处,不仅仅促进了农业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

下文待续,我们将谈谈李鸿章家族如何利用芜湖米市创造自身的繁荣。

从左宗棠临终前的遗折,看其与李鸿章性格与人生境界高低

顺治到乾隆“情杀案”总结:武大死亡率比潘金莲高

武松斗杀西门庆是否合法?在元明清会如何判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