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行走在西湖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然成为美丽乡村的金名片。今年以来,区委宣传部(区创建办)按照省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和区委今年重点改革项目责任分工,抓好“建管用育”,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文化综合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10月27日一大早,墩和社区网格员严珑珑突然接到物业电话,被告知居民费先生在下楼时突然摔倒,情况比较严重。

“我们一边跑去现场,一边联系社区医生。”严珑珑说。

费先生独居,平时身体就不太好。医生诊断无碍后,严珑珑把他背回家,照顾到中午才离开。

作为一名基层网格员,严珑珑的日常工作与群众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最了解群众情况,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帮解决群众困难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严珑珑笑着说。

网格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创新举措,也是西湖区形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社会治理工作闭环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西湖区以“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为牵引,通过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创新基层治理手段,创新建立区社会管理中心、镇街“四个平台”、社区“全科网格”三级联动的社会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看点

01

坚持整合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中枢

区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中心

去年10月,西湖区以“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社会治理大脑、信访维稳中枢、法律服务窗口”的功能定位,率先在全省建成服务、管理和指挥三位一体的区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中心。“中心整合了区委政法委‘一委五办’和区信访局、区司法局的主要职能,并将三个部门原本分散设立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等七个中心全部整合到了这里。”该中心相关责任人说。

中心整合三个部门、七个中心的工作职责为民服务

该中心的建成使用标志着西湖区初步构建了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对上承接省、市协同平台,左右联通部门平台,对下联接镇街“四个平台”和村社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受理群众反应事件2752件,办结率100%;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215件,提供现场法律咨询1955人次,办理公证服务140余件。

看点

02

构建“四个平台”,完善镇街管理机制

作为西湖区“四个平台”建设试点,去年以来,古荡街道以网格管理为基础,构建了职能清晰、权责统一、功能集成、便民高效、扁平一体、执行有力的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个平台’及‘社区网格化’基层治理结构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治理中条块分割管理等问题。”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3月20日,西湖区法院网上法庭在线整理涉外离婚纠纷诉讼

据统计,1-9月,该街道“四个平台”信息系统共受理、流转、处置网格员提交的事项及群众反映的问题507件。原有治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上不来、服务下不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也随之提升。

在线矛盾多元化解平台通过对矛盾纠纷的“漏斗式”过滤和分流,减少进入实体诉讼程序的案件数

今年以来,西湖区围绕治理体系、力量体系、任务体系、机制体系、智慧信息支撑体系等五大体系,深化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1-10月,全区通过“四个平台”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共受理事项105020件,其中综治工作平台13272件、市场监管平台4890件、综合执法平台25686件、便民服务平台61172件。

看点

03

发挥网格优势,筑牢平安基层屏障

“有困难,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网格长。”提起转塘街道紫霞社区网格长夏爱定,居民王连金称赞道。去年冬天,王连金旧疾复发,因家中未有儿女,生活得不到照顾。夏爱定知道情况后,立即上门照料并叮嘱他尽快治疗。“哪家有困难她就在哪,居民都很喜欢她。”王连金激动地说。对夏爱定来说,群众的满意就是最大的收获。

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网格760个,配备网格长571名,专兼职网格员3212名,网格指导员513名

为提高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巩固网格工作成效,下阶段,西湖区将出台“智慧西湖十方联动”系列意见,着眼于规范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运行、提升全科网格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绩效考核,提升全科网格工作效能。

记者 | 袁静文

编辑 | 佳欣

来源 | 区委政法委、区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中心

小西邀你加星标啦!

微信又改版啦!

学会以下三步,将我们设置成星标!

这样,就能每天及时收到新闻推送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