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河南信阳商城县鄢岗镇周寨村,村民肖世敏老人正在厨房里给孩子们炒制零食,肖大妈做的这种零食叫吊瓜子,这种瓜子和市面上常见的瓜子差别不小,并且价格不菲,一般要三四十元一斤。

在肖大妈家的院子周围,种了不少吊瓜,吊瓜在很多地方也叫“瓜蒌”,种这种瓜现在多为了吃瓜子。瓜蒌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有得见,现在在大部分地方已消失不见,肖大妈这里盛产这种东西,并且还有人收购,所以还能留存下来。

在当地,吊瓜的采收季节在九十月份,院子周围长的吊瓜肖大妈没怎么管,所以现在还能在藤上摘到几个,瓜蒌的颜色由青变黄,看起来很漂亮。

炒吊瓜子好吃,可取瓜子的过程有点儿尴尬,因为吊瓜还有个名字叫“屎冬瓜”,指的就是它的像屎一样的瓤,看起来有些恶心,不过这些瓤并无臭味,瓜子取出来后洗干净即可。

洗净的瓜蒌子要晾晒几天才能下锅炒,肖大妈家里正好晾晒了一些,每当孩子们炒着要去代销点买零食的时候,他都会炒一些来哄哄孙子和孙女。

炒吊瓜子不用油,小火把锅烧热之后将瓜子倒入锅里,随后加入盐不断翻炒,肖大妈说盐放的还不能少了,因为最终要把瓜子给裹住。

在炒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一些水,加水的目的是把盐融化然后再结晶,盐再次结晶之后会包裹在瓜子上,如果没有包裹好,就会再次加水翻炒。

经过十几分钟的炒制,眼看瓜子熟了,肖大妈拿来盘子,趁着热气把瓜子铲了出来,这时候虽然没有吃到瓜子,但已闻到了瓜子的香气。

吊瓜子长的很饱满,剥开壳之后露出黑褐色的果仁儿,吃到嘴里口感香脆,肖大妈的孙子和孙女都很喜欢这个。

虽然吊瓜子好吃,但肖大妈说不能多吃,因为含盐太多了,她通常给孩子们抓两把,然后就藏起来了。和小商店里卖的零食相比,这种自己烧锅炒出来的东西最让人难忘,即使过了很多年远走他乡了,相信孩子们还会记起这种味道。摄影记录|张春光(图文乡土河南原创,剽窃必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