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軟件工程造價估算一直困擾着產業界和學術界,尤其是在預算、招投標、項目計劃等活動中因爲缺失科學統一的軟件工程造價估算標準,較大程度導致進行項目預算時無據可依,進而造成預算浪費或預算不足,甚至導致項目最終的失敗。因此,科學統一的軟件工程造價估算標準成爲有效進行軟件項目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當前軟件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線性模型開始出現,經過50餘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基於算法模型、類比估算、專家判斷等多類型估算方法,在國內外也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標準規範。其中,國外標準主要包括《ISO/IEC 20926:2009 Softwar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 Software measurement -- IFPUG 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method 2009》等軟件功能規模度量標準;國內標準主要包括《SJ/T11463-2013《軟件研發成本度量規範》》工信部行業標準、《DB11/T 1424-2017信息化項目軟件運維費用測算規範》地方標準等。

《軟件研發成本度量規範》中規定了軟件研發成本度量的方法及過程,包括軟件研發成本的構成、軟件研發成本度量的過程、軟件研發成本度量的應用。但標準中沒有包含軟件研發成本度量過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不同場景進行成本估算的詳細步驟和方法、軟件工程造價機構和人員能力判定等內容。

此外,國內外相關標準規範普遍存在一定適用範圍和侷限性。爲使軟件工程造價估算能夠適應當前信息化發展趨勢,全國軟件測評機構聯盟發起,山東道普測評技術有限公司(由山東省軟件評測中心改制成立)牽頭,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20多家單位共同起草了《軟件工程造價估算標準》。目前,該標準的編制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將於11月21日進行草案評審。

《軟件工程造價估算標準》主要包括“軟件工程造價估算指南”、“軟件工程造價機構能力標準”、“軟件工程造價人員能力標準”等內容。其中,“軟件工程造價估算指南”主要包括軟件開發工程項目、軟件運維工程項目、軟件資產等方面的造價估算;“軟件開發工程造價估算”主要包括定製化軟件開發、軟件產品二次開發、軟件維護性開發、軟件產品開發實施等場景造價估算;“軟件運維工程造價估算”主要包括應用軟件運維、基礎軟件運維等方面造價估算;“軟件工程造價機構能力標準”主要包括機構通用要求、結構要求、資源要求、過程要求、管理體系等方面內容;“軟件工程造價人員能力標準”主要包括人員基本能力要求、人員估算能力要求、人員執業要求等方面內容。

該標準明確了不同場景相關估算活動的詳細步驟和方法,並對軟件工程造價機構能力、造價人員能力進行了具體的要求規範,旨在指導預算活動相關各方有效開展軟件工程造價估算工作,併爲確定軟件工程造價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文章鏈接

乾貨 | 如何做好軟件成本估算:細數常見的那些估算方法

軟件開發商報價懸殊,信息化主管該如何應對?

軟件造價評估服務:合理降低項目成本,有效規避廉政風險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辛苦付出!歡迎各行業人士投稿交流!

版權問題、業務合作、投稿爆料請聯繫QQ:1017316255

關注公衆號,瞭解更多精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