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近年,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

一人得糖尿病,全家被“传染”!

往往是有一人患病

其子女、家人也先后患病

爷爷62岁患上糖尿病

儿子46岁患上糖尿病

孙子20岁患上糖尿病

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刘尚全的门诊中

像这样祖孙三代都患上糖尿病的家庭

并不少见

祖孙三代都患糖尿病”孙子才20岁

今年82岁的牛大爷,患2型糖尿病已经20年。前两天,牛大爷带了孙子一起来合肥市滨湖医院检查。

“他的孙子才20岁,体重80多公斤,测量血糖后竟然也发现了糖尿病。”刘尚全告诉记者,此前牛大爷的儿子46岁时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牛大爷的孙子从小喜欢打游戏、不运动,爱喝可乐,上大学后更是当起了“宅男”。查出糖尿病后,孙子开始了“少吃多动”的生活方式,目前体重已降到74公斤,血糖控制理想。

一人糖尿病家人的风险倍增

刘尚全表示,糖尿病与家庭的密切相关:

一是糖尿病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性,具有共同遗传基础者,罹患糖尿病风险大;

二是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发病影响巨大,家庭成员间的生活方式高度相近,糖尿病家族聚集性自然常见。

瑞典科学家曾对15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2万名子女做过研究,发现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家人得糖尿病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2-30倍,另一半得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3倍。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0多倍。

“虽然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随着生活改善,饮食上摄入大量高热量导致肥胖,继而造成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才是导致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的主要诱因。”刘尚全提醒,凡是家族中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罹患糖尿病,自己就更应该注意“少吃多动”,从年轻开始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家庭都有哪些不良生活方式呢,一起来看看。

01

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糖尿病妈妈爱喝稀饭,爱吃油炸高热量食品、甜食等等,在做饭的时候就会偏向这种饮食习惯,无形中就会影响到全家人。

02

家庭氛围紧张

一个家庭如果总是处在紧张、焦躁的氛围里,人就会处在一个紧张状态。这时交感神经会动员更多的组织把糖原分解成糖,来应对应急状态,如果交感系统老处在高张力的状态,它的胰岛素敏感性会下降,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糖的激素,如果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就会导致血糖升高,长此以往也会使胰岛功能衰竭。

03

饭后喜欢窝沙发看电视,运动少

如果一家人都有饭后就窝在沙发看电视的习惯,就更容易得糖尿病了,因为久坐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是得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糖尿病有多可怕

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据统计,全球约有近4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居各国之首。合肥市目前管理着18万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不是血糖高,而是长期高血糖所致的慢性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引发100多种并发症,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正常人的血管是光滑而又柔软的,糖尿病人的血管里的糖长期含量高,容易把血管堵住,会造成毛细血管和大血管的损伤。

就像是公路上的大卡车堵在哪里,那里的交通就瘫痪了,虽然本身没什么害处,可是会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崩溃,进而导致了心梗,脑梗,肾功能障碍,眼睛疾病等等的并发症。

如何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1、健康饮食,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尽量少吃三高食物和加工食物。

2、每周保证15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上下班可以选择快走、骑车,在家可以扎马步、靠墙蹲。

3、及时减重。腹部肥胖是

2型糖尿病

的高危因素,如果你超重了,一定要及时减重,将BMI控制在18.5~23.9kg/m

2

之间。

4、定期体检,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空腹检查血糖,留意医生的建议。

5、规律生活,包括规律三餐、规律作息。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开心最重要。

记住一句话

“管住嘴、迈开腿”

多运动、改掉生活中的坏习惯

保准儿咱身体都健

健康

康的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赞!

晨小妹的工资就涨5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