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近年,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

一人得糖尿病,全家被“傳染”!

往往是有一人患病

其子女、家人也先後患病

爺爺62歲患上糖尿病

兒子46歲患上糖尿病

孫子20歲患上糖尿病

在合肥市濱湖醫院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劉尚全的門診中

像這樣祖孫三代都患上糖尿病的家庭

並不少見

祖孫三代都患糖尿病”孫子才20歲

今年82歲的牛大爺,患2型糖尿病已經20年。前兩天,牛大爺帶了孫子一起來合肥市濱湖醫院檢查。

“他的孫子才20歲,體重80多公斤,測量血糖後竟然也發現了糖尿病。”劉尚全告訴記者,此前牛大爺的兒子46歲時也被確診爲2型糖尿病。

牛大爺的孫子從小喜歡打遊戲、不運動,愛喝可樂,上大學後更是當起了“宅男”。查出糖尿病後,孫子開始了“少喫多動”的生活方式,目前體重已降到74公斤,血糖控制理想。

一人糖尿病家人的風險倍增

劉尚全表示,糖尿病與家庭的密切相關:

一是糖尿病具有很強的遺傳傾向性,具有共同遺傳基礎者,罹患糖尿病風險大;

二是生活方式對糖尿病發病影響巨大,家庭成員間的生活方式高度相近,糖尿病家族聚集性自然常見。

瑞典科學家曾對15萬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2萬名子女做過研究,發現如果某個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家人得糖尿病的風險約是普通人的2-30倍,另一半得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3倍。如果某人有兩個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這個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30多倍。

“雖然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但隨着生活改善,飲食上攝入大量高熱量導致肥胖,繼而造成胰島素抵抗和分泌缺陷,纔是導致糖尿病患病率越來越高的主要誘因。”劉尚全提醒,凡是家族中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罹患糖尿病,自己就更應該注意“少喫多動”,從年輕開始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家庭都有哪些不良生活方式呢,一起來看看。

01

不良的飲食習慣

比如糖尿病媽媽愛喝稀飯,愛喫油炸高熱量食品、甜食等等,在做飯的時候就會偏向這種飲食習慣,無形中就會影響到全家人。

02

家庭氛圍緊張

一個家庭如果總是處在緊張、焦躁的氛圍裏,人就會處在一個緊張狀態。這時交感神經會動員更多的組織把糖原分解成糖,來應對應急狀態,如果交感系統老處在高張力的狀態,它的胰島素敏感性會下降,胰島素是體內唯一降糖的激素,如果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就會導致血糖升高,長此以往也會使胰島功能衰竭。

03

飯後喜歡窩沙發看電視,運動少

如果一家人都有飯後就窩在沙發看電視的習慣,就更容易得糖尿病了,因爲久坐容易導致肥胖,肥胖是得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糖尿病有多可怕

是一種以高血糖爲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據統計,全球約有近4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1億人,居各國之首。合肥市目前管理着18萬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不是血糖高,而是長期高血糖所致的慢性併發症。這些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引發100多種併發症,是目前已知的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

正常人的血管是光滑而又柔軟的,糖尿病人的血管裏的糖長期含量高,容易把血管堵住,會造成毛細血管和大血管的損傷。

就像是公路上的大卡車堵在哪裏,那裏的交通就癱瘓了,雖然本身沒什麼害處,可是會造成血液循環系統的崩潰,進而導致了心梗,腦梗,腎功能障礙,眼睛疾病等等的併發症。

如何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1、健康飲食,多喫全穀物、蔬菜水果,儘量少喫三高食物和加工食物。

2、每週保證15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上下班可以選擇快走、騎車,在家可以扎馬步、靠牆蹲。

3、及時減重。腹部肥胖是

2型糖尿病

的高危因素,如果你超重了,一定要及時減重,將BMI控制在18.5~23.9kg/m

2

之間。

4、定期體檢,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空腹檢查血糖,留意醫生的建議。

5、規律生活,包括規律三餐、規律作息。別給自己太大壓力,開心最重要。

記住一句話

“管住嘴、邁開腿”

多運動、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

保準兒咱身體都健

健康

康的

領導說了!你點一個贊!

晨小妹的工資就漲5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