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请缨扶贫攻坚 不脱贫不脱钩——记石梁乡简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刚

国字脸,黝黑的皮肤,憔悴的面容。这是笔者第一次见到石梁乡简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刚时的印象。

“我们村这些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交通说得上是‘天堑变通途’,村容村貌可谓是‘日新月异’......”说起村里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来的改变,胡刚是那样的如数家珍,和一开始给人的憔悴感觉有了些不同,反而是很精神,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

在了解中知道,胡刚是县教育局经费管理中心的干部,在2016年4月,单位需要在股室选派一位干部到石梁乡驻村。面对这种情况,胡刚二话没说,主动请缨到石梁乡简家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虽然股室当时有9个人,但自己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因为怕同事‘抢’了这个工作。”说起当时选派驻村干部的情景时,胡刚的语气显得那样的自豪和坚定,驻村成为了他工作中最光荣的一件事。

人间四月天,百花盛开,风和日丽好时节。来到村里的第一天,无情的现实给了胡刚“当头一棒”。本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映入他眼前的却是产业无从说起、交通陡峭闭塞的萧瑟画面。

简家沟村位于石梁乡最偏远的高原山区,相距32公里,行政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4.86亩,其中,田780亩、土364.86亩,林地面积14500亩,退耕还林面积1100亩,森林覆盖率88%。辖区内有16个组,共有529户1844人,其中贫困户189户727人,未脱贫153户578人,贫困发生率31.34%。

面对所驻村是全县4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的现实,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成为了胡刚驻村的难题。

既来之则安之,不除贫困不罢休。胡刚没有被无情的现实击溃心中的豪情。通过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村干部交心谈心,了解村情民意,胡刚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脱贫规划。

视人民为亲人,架起“连心桥”

坚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其成为实现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最高标准。

工作从何着手,群众工作如何开展?这是胡刚不得不去寻找的答案。

群众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石。“这里是石梁,我是甘龙人,都是一个片区的,很多百姓都多多少少可以说得上是亲戚,所以只要自己真心实意、公平公正地对待当地群众,视为亲人,就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他们的支持。”怎样铺开工作摊子,胡刚说自己在不断思索中找到了解锁驻村帮扶的“钥匙”。

胡刚到村的时候,带着村支书喻忠杰对全村的非贫困群众、贫困群进行了走访摸排,发现上寨组的喻忠德的家庭条件有些艰难。喻忠德的爱人患有肺结核,家里收养了一个小孩,开始上一年级了,而喻忠德本人有点精神障碍,智力有一定的问题,家里住的是民政救助的两间木房子,整个家庭的收入只有靠单薄的务农。面对这种情况,胡刚立马组织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召开了会议,提议将其纳入低保,并相继召开了村小组会、村组长大会等会议,经过民主评议后,按程序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胡刚介绍,喻忠德自从成为贫困户以来,参与了花椒、脆红李等扶贫产业,今年用了2亩土地入股参与了花椒种植。今年5月以来,参加了产业务工,平均每个月可以做20天,一天有65元,现在得到了劳务费7000余元。

“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理所当然,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是工作本职所在,这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的本色和价值取向。”在胡刚的心中,群众的地位是和自己家人一样的,都值得自己公正地去全心全意对待。

鼓群众钱袋子,念好“产业经”

简家沟村土地广袤,可用面积多,这是发展扶贫产业的优势。如何让产业在村里落户,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产业项目不会平白无故地就落在自己的手里,这是胡刚心里很清楚地事情,自己只有带领驻村工作组、村干部勠力同心,敢闯、多跑、不怕累,才能有机会争取到产业扶贫项目。经过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的不断调研,多次召开村班子开会讨论,多次外出实地考察,多次村民小组会讨论,经过半年多的对接沟通,简家沟村的产业迎来了春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胡刚和村长黄修明通过多方了解和接洽,终于将泰和公司董事长请到了村里实地考察。泰和公司通过对村里的土壤、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的了解,最终决定在简家沟村种植10000亩花椒产业。

目前,村里种植了200亩蔬菜(其中辣椒150亩)、500亩脆红李。利用村里独有的资源对辣椒进行深加工,注册了大坡梁子商标。现有成品大坡梁子剁椒15000瓶,干辣椒5000余斤。县教育局以校农合作的方式,对简家沟村的辣椒、大坡梁子剁椒进行了收购。村里通过实施“订单”销售模式,预计将创收30万元左右。

全村以“公司+专合+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按照“公司70%、农户20%、专合10%”的分红比例,让贫困群众得劳务、参与分红、享受到扶贫产业利益。

采访过程中,在说完村里的产业发展后,胡刚给笔者讲了一个自己在动员群众流转土地时打一次“亲戚牌”,让群众改变原有想法的故事。

村里在规划种植蔬菜时,需要用到小望牌组何正英家的土地,可是何正英却要自己单干,不同意入股土地的做法。经过4次的走访和打听,胡刚总算是摸清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何正英是对以前村干部的做事风格还存有成见,所以才不愿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在走访中胡刚了解到,何正英和村里的红梯小学校长何钦昌是亲戚关系。于是胡刚带着何钦昌一起到何正英家里做思想工作,通过家长里短,最后何正英同意了流转2.5亩土地参与村里的扶贫产业。

谋百姓民生福,筑起“小康梦”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在近一年的工作中,为打通脱贫攻坚“组组通”的“最后一公里”,胡刚积极向乡党委政府争取农村“组组通”建设项目。目前实施硬化了全长15.5公里的通组路,挖通产业路3公里,及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也为种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打通了产业扶贫的交通中梗阻,改写了往昔“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进门一身泥”的苦涩历史。

现如今,条条通组路宽敞干净,犹如散落在人间的玉带蜿蜒在简家沟村山间,给整个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承载着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

“两不愁”中饮水最为关键,不论是贫困户或者是非贫困户都必须保障饮水安全。为了有效解决这个关键问题,胡刚及时向派驻单位县教育局反映。经过不懈努力,县教育局在2016年出资3万余元,解决沙元组300人的人畜饮水工程;在2017年出资4万元,解决铁厂坝50户200多人的人畜饮水工程。

“非贫困户饮水不安全是漏评,脱贫户饮水不安全是错退。”2017年以来,村里启动了人畜饮水工程九个点,覆盖16个组。今年建设河堤850米,目前已完工。

通过多方跑项目、筹资金,在县教育局、县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县教育局出资25万元,县卫计局把村级卫生室和村委会整合修建出资20万元。同时还修建了文化广场。

如今,一座集便民代办服务中心、卫生室、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道德讲堂、专业合作社办公室等为一体的一楼一底村委会办公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公场所,便利了群众办事,进一步夯实了村级脱贫攻坚指挥所阵地建设。

“在县、乡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在深入广泛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简家沟村三年发展规划》,现在村里破解驻村难题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驻村工作组及村干部一定继续砥砺前行,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政治决心带领贫困群众打好打赢这场脱贫硬仗。”在采访结束时,胡刚向笔者说,自己主动请缨开展扶贫工作,那自己一定会做到不脱贫绝不脱钩,对得住自己的初心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担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