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投資家網 作者:sandy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無疑是過去一週多資本市場中的熱詞。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表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這是宏觀政策對推動科技創新直接對接資本市場,改善科技創新企業的資本環境給出的重大利好。

三天之後的11月8日,上海西南128公里的浙江烏鎮,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紅杉資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58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聯盟。國家產業基金、民間資本和行業巨頭在資本層面的攜手,將給數字經濟投融資服務體系的完善帶來長遠的促進效應。

無論是國家層面釋放出的提振信心、激發資本市場活力信號,或是投資、研究機構的對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的前景預測,都反映着爲生產、生活注入的新動能的新技術和數字化發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政策紅利強預期,市場環境風向好。

2016-2018的兩年間,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突破顯著,AI芯片百舸爭流,見證了AI進入全面爆發的新週期。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在中國,海量的數據和巨大的用戶、市場規模優勢,使得人工智能從研發到商用都發展蓬勃,人工智能創新企業備受資本青睞。

資料來源:賽迪顧問《2018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白皮書暨投資價值百強榜》

有歷史學家,把人類文明史看做是利用工具提升效率的變革史。人類起源從發現保存火種到發明使用工具,再到利用工具改變世界,這一過程與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之路彷彿有着相似的照應。從近兩年資本選擇AI企業的變與不變中見微知著,大致可見一條AI的“進化”邏輯。

從“方法”到“工具”

人工智能,常被比喻做“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水和電。如何利用好水和電產生經濟價值,同樣是今天AI面臨的問題。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曾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上闡述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六個重要特徵,其中的“前沿技術成多點突破態勢,正形成多技術羣相互支撐、齊頭並進的鏈式變革”;“人、機、物三元融合加快,物理世界、數字世界、生物世界的界限越發模糊”的兩點描述,正概括出目前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在向產業化發展路徑上的狀態。

在過去兩年裏,中國AI領域的融資紀錄被屢次刷新,頭部企業的光環委實耀眼。目前中國高估值AI公司,如商湯科技、寒武紀專注於算法和芯片;大疆創新、優必選的無人機和機器人是AI硬件化的表現;雲從科技、出門問問等則是把圖像和語音的識別做成智能硬件去應用……這些快速成長的“明星”企業,也正映照出這兩年一級市場投資人工智能的邏輯。

長期專注新興技術領域投資的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認爲AI技術本身不構成行業,而應該作爲驅動者應用到各行各業,實現效率提升。“技術永遠不能脫離實際使用場景而存在。AI技術針對場景去落地,才能對生產、生活產生影響。真正能落地應用,且應用便捷度高的前沿科技,這纔是好科技。”

這一觀點,也幾乎在2017年的尾聲時成了投資界和AI領域內的共識。目前成熟的AI技術已經階段性過剩,如何將技術運用到更好的應用場景成爲新的課題。無論是通過自有業務延伸,投資或是合作,能夠結合垂直場景落地應用的“AI+”在算法、芯片和智能硬件的基礎上,成爲投資人選擇AI企業時的新邏輯。

在需求導向更明確的中國,“通用型”AI並不是真正的風口,“應用型”AI纔是大勢所趨。普華永道發佈的2018年AI預測報告《塑造商業戰略的8大洞察》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趨勢。普華永道重點指出,AI應用有望全面落地,爲企業策略提供新機會。

人工智能怎樣改變各行各業(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本市場對AI的關注和討論,從概念和技術本身,開始更多轉向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力。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投融資主題論壇”上,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電子及技術硬件行業首席分析師黃樂平發佈中金公司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報告,他認爲應用驅動的AI更容易打通市場。“過去一兩年我們主要投的是(上圖)橫軸的芯片、算法,特別是語音和圖像識別類的公司。未來人工智能的投資怎麼看?我覺得最大的受益者其實不是橫軸的公司,而應該是擁有數據的豎軸垂直行業的公司。投資從橫軸向豎軸,或者從‘AI+’向‘+AI行業’發展是未來的趨勢。”

從技術提升到落地應用,這步“進化”是人工智能完成從“方法”研究到實體“工具”的演變。今天的人工智能,如同每一次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中,那些成爲先導的基礎性領域。它們率先興起、創新活躍、發展迅速、外溢作用顯著,引領帶動其他產業創新發展。而縱觀歷史,先導性技術與產業融合才更可能成爲經濟發展的主引擎。AI作爲效率工具落地後的下一步,應當是賦能產業,從影響各行各業,到爲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AI賦能“黃金期”,產業融合正當時

當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升級,如何讓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更好地融合,爲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就成爲更受關注的方向。

數字經濟,這個早在1995年由著名新經濟學家唐·塔斯考特提出概念,隨着技術的發展,其內涵也經歷沿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中,將數字經濟解釋爲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形態,目前進入發展的黃金期。而數據則是新的關鍵生產要素,爲創新供給源源不斷的動力,成爲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引擎。傳統行業由於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質量和生產效率提升,與信息通信產業一同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部分正對應着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已經高達26.8萬億元,增速19.6%,佔GDP的比重超過33%,已成爲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進入新的裂變式發展階段。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8年9月公佈的最新模擬報告,未來10年內,AI將可能爲全球GDP帶來1.2%的額外增長。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爲全球經濟活動帶來13萬億美元的額外增長。如果交付,AI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可與蒸汽動力、電力工業和信息技術等人類歷史上的其他通用革命性技術相媲美。

資料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時代,以網絡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人工智能時代,以智能化提升產出效能。產能的變革,需要AI技術深度與產業融合,從場景中獲取大量的數據,進而完成感知、識別及智能決策等行爲。

“未來,每一粒沙子都會有自己的IP地址。”人們對一切皆可連接的想象,正藉助物聯網(IoT)漸漸變成可能。互聯互通會帶來海量的數據,然而如果不能提取出有效和有價值的信息,那麼這種互聯互通則是毫無意義。因此,數據識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展,也就愈發有價值。

信息技術研究與顧問公司Gartner,在11月7日發佈了物聯網技術十大戰略性趨勢,其中“AI”排在首位。Gartner預測,2019年使用的聯網物件將多達142億個,到2021年總數將達到250億個,它們會生成大量的數據。AI將被廣泛應用於物聯網信息領域,包括視頻、靜態圖像、語音、網絡流量活動和傳感器數據。而根據埃森哲的預測,到2030年產業物聯網將爲全球創造14.2萬億美元新產值,而中國將新增1.8萬億美元新產值。

AI的落地應用,需要IoT供給的數據作支撐;而在數字和物理、生物世界入口處,爲一切信息提供數字化的入場券的IoT,也需要AI去實現從“互聯”到“智聯”的升級轉變。

無論經濟週期在哪個階段,投資機構天生敏銳的嗅覺和獨具慧眼的法門,總能發現市場中自身實力過硬的好項目。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談及人工智能時說道:“傳統行業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能延展出新的發展機會。各行各業包括傳統的基礎產業,正在充分利用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下一步,可能所謂‘傳統’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在全世界有領先的機會。”

再比如投出20多家獨角獸的光大控股新經濟團隊,其祕訣得益於其總結出的AI+投資“智能化閉環模型”。

光大控股AI+投資“智能化模型”——AIOT閉環

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新經濟負責人艾渝在第七屆光大控股投資年會上解釋這個“AIOT閉環”的四重含義,即場景數據的數字化變革(Transformation)是基礎、網絡聯接(Online)是系統運轉的關鍵、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是AI應用的核心、執行自動化(Automation)是效率提升的釋放。此外,AIOT閉環一邊連接的AI技術,另一側深入生產、生活和服務的各種場景,形象展示出一張真正實現AI+賦能產業的路線圖。這個模型的關鍵,在於最後AI要與產業深度融合。“未來將是AI的黃金十年,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優秀的公司將汲取更多資源。希望中國的AI企業,比如我們投資的特斯聯、商湯科技等,有機會成爲人工智能時代的世界級公司。”

國家將新一代人工智能定位爲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互相促進的良好發展局面,正是目前國之所需的大趨勢。

從“方法”到“工具”,是AI的數字產業化進程,完成了“進化”的第一步;而從生產工具到使用工具、用好工具,實現技術賦能後的產業數字化,則是更漫長的下一步。目前正是“AI+產業智能化”機遇真正開啓的時點,在中國經濟加速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AI賦能產業“黃金期”正當時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從未來看現在,收穫長週期增長

從產業鏈投資角度看,基礎層和技術層佈局需要投入較多,週期較長;產業應用層上,針對垂直場景解決行業痛點是較好切入點,並逐漸與傳統的產業鏈深度融合,提升效率並獲取增量價值。

數字經濟的組織形態,平臺化、共享化、多元化的特徵愈加凸顯。平臺推動產業組織關係從線性競爭到生態共贏轉變,選擇具備連通新技術和傳統行業的能力的平臺型企業,是資本選擇AI時需要側重評估的新方向。

資本之於成長型的科技企業,“錦上添花”的意義多過於“雪中送炭”。投資AI的邏輯從算法、芯片到場景應用,再到融合產業改變,也正是產學研緊密結合下的人工智能不斷“進化”的結果;而投資邏輯中不變的,依舊是技術本身的魅力和執行團隊的良好基因。

可以想見,有別於移動互聯網面向消費端的爆發性成長,面向產業升級的人工智能“進化”,將會是線性而持久過程。選擇科技領域的投資,要站在未來看現在,需要與時間陪跑,穿越泡沫,在長週期的未來收穫更大的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