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應加蓋保鮮膜 食用油存放也有講究

“月月十五查餐廳”走進思明區,發現抽檢餐廳存在管理漏洞

監管人員使用“ATP熒光檢測儀”對餐具進行快速檢測。

檢測人員爲市民代表講解抽樣快檢流程。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王穎達 通訊員 楊鈴 圖/陳立新)“網紅”餐飲店的衛生情況究竟如何?昨天上午,“月月十五查餐廳”活動第四期走進思明區。根據前期網友的票選結果,市食安辦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媒體記者和監管人員來到中華城。市民代表從數十家中抽出兩家人氣較高的餐飲商戶,在監管人員的帶領下,深入後廚進行仔細檢查。

保潔櫃沒有密閉 部分餐具衛生存隱患

餐具是否乾淨,是市民代表最爲關心的問題之一。檢查中,監管人員隨身攜帶的“ATP熒光檢測儀”幫上了忙。

在外婆家和姚酸菜魚兩家餐廳內,監管人員先從涼菜間抽取餐具樣品。用沾有生理鹽水的棉棒輕輕擦拭表面,放入檢測儀中,檢測儀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對微生物等指標的快速檢測。

“儀器上的數值小於30,代表餐具衛生沒有安全隱患。”思明區市場監管局副主任科員廖賢生介紹。涼菜間主要用於存放可直接食用的熟食品,因此需保證潔淨度。經快速檢測,兩家餐廳涼菜間的餐具都沒有問題。

不過,兩家餐廳在餐具存放上有安全隱患。在姚酸菜魚餐廳洗碗間,保潔櫃裏的餐具樣品檢測值達到397。監管人員現場要求責任人重新清洗並消毒該批次餐具。

“餐廳配備的洗碗機在清洗程序後一般會自動消毒。檢測值超標可能是工作人員提前取出餐具或沒有過機造成的。”廖賢生說。他要求餐廳相關負責人進行整改,加強從業人員對於食品安全規範操作流程的培訓,並對餐具消毒情況做好登記。

在外婆家餐廳後廚,監管人員還發現保潔櫃沒有密閉。監管人員要求相關負責人進行整改。

員工崗前培訓存漏洞 廢油去向不明確

監管人員還發現兩家餐廳的人員培訓記錄比較模糊。“其實從餐具問題已可以發現,兩家餐廳對於員工崗前培訓有做不到位的地方。”廖賢生說。檢查中還發現後廚半成品未加蓋保鮮膜、未開封食用油沒有放在陰涼乾燥處存放等問題,這都是培訓不到位或從業人員未按標準操作造成的。

餐廳每天的廢油去哪裏了?市民代表陳詠暉特別關心。在外婆家餐廳,當監管人員索要廢棄油去向記錄,並要求提供與收集運輸單位的合同時,餐廳方面表示這些廢料由商場管理方統一回收,具體去向不明確。之後,商場管理方出具一份合同,表示回收業務仍在進行,但合同已於今年8月到期。監管人員責令雙方儘快補籤新合同。

“我覺得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檢查中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在陳詠暉看來,作爲一名喫貨,能走進餐廳檢查後廚,讓他心裏有了底。

據瞭解,接下來,思明區市場監管局將對兩家餐廳的後續整改情況進行跟蹤,並對區域內的餐飲企業加強日常監管,以守護市民的餐桌安全。

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科普知識,請掃二維碼,關注“食安廈門”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