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是我們國家第99個正式確定的體育競賽項目,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與傳統的體育項目相比,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程度卻不遑多讓。

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在傳統體育項目中幾乎都分了男女組,而電競項目卻幾乎是清一色的男性選手,鮮有女性職業選手,這又是爲什麼呢?

女性玩家基數少

不可否認的是,在玩遊戲這件事情上,女性玩家的熱情要遠遠低於男性。

對遊戲的熱情也直接影響了女性玩家的數量,根據《2018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競遊戲女性用戶佔比僅爲40.7%,遠遠低於男性玩家。

而玩家的基數少,也就意味着出現高水平玩家的概率就小,女職業選手自然成爲了鳳毛麟角的存在。

也有人說,女性職業選手之所以少是因爲沒有女子聯賽,果真如此嗎?

想將女子聯賽發展起來,就需要有足夠的戰隊俱樂部,而戰隊要想有足夠的戰鬥力,就需要有足夠的選手來保證,選手數量都不能保證,如何保證聯賽的發展?

所以並不是因爲沒有女子聯賽造成女選手少,而是女性選手的數量不足以支撐聯賽運行。

男女有別

縱觀諸多傳統體育項目,不難發現男性在體育競技上總是會保持領先優勢,在電競方面也同樣如此,男選手的競技實力通常要高於女選手。

這在各種遊戲中的天梯排行榜中也能反映出來,在榜上的幾乎都是男性玩家,實力出衆的女玩家確實比較稀少。

女子聯賽八字沒一撇,而女玩家想要登上職業賽場就必須要和男選手同臺競技,再加上男性玩家的競技實力普遍要優於女性玩家,如果你是戰隊教練,你會怎麼選?

退一步講,即便男女選手競技實力處於同一水準,女性玩家的身份也確實有諸多不便的地方。

目前的戰隊普遍上都是一同訓練喫住,在一個都是男性的集體裏,女選手能否適應是一回事。而且打電競通宵熬夜進行訓練覆盤是常有的事,對於健康的影響,女性明顯要比男性嚴重得多。

這諸多的限制,導致俱樂部在招人的時候往往不會考慮女性玩家,這也是導致女職業選手人少的原因。

電競畢竟不像傳統的體育競技項目,目前還處於一個起步發展階段,再加上長久以來形成的“玩物喪志”觀念根深蒂固,讓一批有電競夢想的年輕人,止步於家長環節。

電競本就是喫的青春飯,很多選手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要加入俱樂部試訓,沒有相關的社會經歷,家長不允許孩子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電競也情有可原,更何況是弱勢的女性玩家羣體呢?

不過就像其他體育競技項目一樣,一開始女性職業選手也同樣“人丁稀少”,經過不斷的發展纔有了現在男女組各自爲賽的局面。

不過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目前的局面只是暫時的,隨着電競行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女性職業選手登上比賽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