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看到在一段網上瘋傳的視頻,某富二代男生開着買來送給女生的蘭博基尼跑車並在廣場上求婚。

  該女生剛開始表示很感動但拒絕了,可男生不依不饒,最後女生留下一句:“有錢了不起啊?”

  隨即憤然離去,男生惱羞成怒砸毀現場活動展臺。

  原來有錢的富二代也有不懂怎麼追女生的時候……

  有的帥哥也找不到女朋友,有的富家公子哥也找不到女朋友,這是爲什麼?

  這個問題先放在這兒,我們稍後講解。

  “坤哥,你看我這個混血小姐姐好漂亮,我和她約好了明天去她家裏擼貓看電影。”

  門徒凱奇突然興奮地跑過來打斷了我。

  門徒手機上的照片是一個明顯帶有混血模樣的女生,異域特色的五官,大又圓的眼睛,電力十足。

  門徒凱奇加入我們以來,從一個和女生搭話時緊張焦慮的毛頭小子,變成一個異性緣不斷的副導師,而且還在持續提升。

  門徒凱奇的蛻變是偶然個例,還是說他的成長可以複製?

  如果是基礎條件比凱奇還要差的學員呢,可調整空間有多少?

  雖然聊天話術、約會方法、撩妹套路之類的技巧,確實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學會並且很有用...

  但除了這些短時奏效的,還有什麼更重要、更厲害、更長遠的?

  寫到這裏,我想起一件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

  在有一期《挑戰不可能》節目當中,主持人對嘉賓李昌鈺博士問到這樣一句話:

  您覺得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李昌鈺博士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教育。

  我們所教授的內容不僅僅對男生追女生有用,更對社交、對職場、對人生都有幫助。

  我們所做的事情近乎教育。

  雖然從小到大家長都對小孩子說,好好讀書,纔能有出息。

  但說到底,什麼纔是良好教育?優質的教育?

  我一直以來對歐洲文明的嚮往,打算準備出國旅行,最近在回顧歐洲的歷史、地理、文明等等。

  我和中國歷史文化做聯繫對比時,有了一些新的收穫。

  我們從古今中外的教育源頭來看看,那些上流社會的貴族教育是什麼樣的?

  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鑑來幫助自我提升的地方?

  【中西方古代貴族教育】

  在我國古代(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當中,要求學生掌握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

  從古至今對我國教育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夫子。

  孔夫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孔子教過3000名弟子,其中真正能精通六項全能技藝的只有72人。

  那這六藝分別是什麼呢?

  禮:禮法

  比如貴族禮節、着裝習俗、規章制度、道德修養等等,體現一個人的階層和氣質。

  你穿什麼,就是什麼。

  你做什麼工作,就是什麼樣的人。

  在當代 “禮” 是必備的,注重外貌修整與紳士風度,才能讓女生喜歡和你相處。

  與之對應的是我在內部課程講到的七大時裝風格與男性魅力建設。

  樂:音樂

  高雅的娛樂方式。

  後來延伸出更多細分領域:比如音樂、舞蹈、表演、戲劇、電影、涉及等等。

  如果你只知道學習、工作,你會慢慢變成沉悶乏味的人,這是女生反感的。

  所謂技術宅男、鋼鐵直男莫過於此。

  這也是很多男生在和女生約會、聊天互動的過程中,感覺聊不下去的原因;

  自己都覺得很尷尬很無趣,不懂得聊天方式比聊天內容更重要。

  講究寬度,也講究深度。

  大家都會喜歡音樂,都知道流行、搖滾、說唱、民謠、電子。

  但是不一定懂得欣賞古典、新世紀、雷鬼、實驗等等。

  即便是近幾年火遍全世界的蹦迪Rave專用電子音樂,可也不見得人人都知道電音還細分爲House、Trap、Techno、Dubstep等等。

  其他領域也類似。

  “樂” 是必備的,成爲有趣的人第一步,才能和女生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射:騎射

  古代在戰場上生存必備技能。

  現代與之對應的是武術博鬥、競技運動,強身健體的項目競技。

  體育可能是80、90甚至00後比較欠缺的。

  學習學習學習,工作工作工作,沒完沒了。

  即便很多人報名了健身私教,一週後就不去了——

  心情不好、天氣不好、工作很忙、太難堅持。

  要麼沒這意識,要麼停在了路上。

  當你不到30歲身體就感覺大不如前的時候;

  當你看到親人生病良方難求的時候,看到女生前凸後翹的身材的時候,你就會有動力了。

  我以自律換自由,我以成長換成就

  在當代 “射” 是必備的,有強健體魄和良性競爭精神,才能讓女生荷爾蒙迸發。

  御:駕馭

  着眼當下,現代的“駕馭”引申爲:

  領導能力、社交能力、時間管理、演講能力、情商培養等等內在價值體現。

  不管你喜不喜歡,每天都需要和上司、同事、客戶、同學、朋友、親人、對象打交道。

  也就是社交。

  如果你的生活、工作、感情不順心?

  想想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導致的,而不是單純學歷高低的問題。

  在當代“御”是必備的,在積極上進的雄性領袖面前,女人能瞬間變成小迷妹。

  書:書法、閱讀、寫作

  相當於現代的文科領域,人文、文學、文化、外語、歷史、政治、地理等等,也就是所謂的文化內涵。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如果你現在很迷茫,想找到方向,那就要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纔會知道要去往哪裏。

  在當代“書”是必備的,塑造男人的眼界格局,才能讓你的人生走得更遠。

  數:術,指算術、方法、技巧

  現代與之對應的是理工科領域。

  例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電子、通信、科技、金融、商業等等。

  “數”的重要性在於:

  擁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立足,與人協作產生財富,女生和你在一起纔會更有安全感。

  通過對古代貴族教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即便在古時候,我國的貴族教育也是追求全面發展的,而不只是單單學習某一個領域。

  這就是爲什麼從古至今,人們嚮往貴族,或者說朝着更高階層晉升而努力的原因。

  不是單純因爲貴族經濟富足,而是能力、思想的富足,讓人傾慕。

  接下來,我們再把眼光轉到西方歷史長河中去,看看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歐洲中世紀後期騎士教育趨於成熟,自幼學徒起便學習七種技藝:

  劍術、投矛、騎馬、打獵、游泳、棋藝、詩歌。

  在中世紀戰火紛紛的歐洲,學科本來就不多;

  騎士教育以培養戰鬥與生存能力爲主,其次也是包括陶冶情操的項目在內的。

  西方中世紀騎士教育目地是培養優秀的戰士,更重武。

  中華古代君子教育目地是培養合格的官員,更重文。

  但是有一個共同點:

  都並沒有只教授單一領域的知識或技能,這與我們當今基礎教育的“全面發展”目標是一致的。

  看過了中、西方古代典型教育體系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現代優秀教育是什麼樣的。

  我國現今教育體系的情況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來看看西方。

  【西方現代貴族教育】

  提到優秀的西方基礎教育,我們不得不提到最負盛名的英國貴族學校。

  我們從英國王室威廉王子的長子喬治小王子的課表來一探究竟。

  喬治小王子今年5歲,入讀的這家貴族小學叫Thomas’s Battersea。

  從該校官網上的課程目錄 Year 1 Curriculum Guide,我們可以看到:

  小王子在入學後必修課將有英語、數學、科學、古典學、法語、歷史、地理、宗教學與哲學等。

  小王子的選修課程將有音樂、戲劇、芭蕾、計算機、藝術、閱讀、體育等,以及諸多子類學科。

  不出意外,小王子應該會在這裏上到13歲小學畢業。

  上小學的孩子都這麼多課程,以後上中學就更多了。

  難怪有錢的土豪也不一定能入讀、以嚴格著稱的英國九大公學那麼久負盛名。

  我有幸聽過在英國貴族中學裏唸書的朋友分享過一段:

  “在這裏學習的同學都是來自世界各地,有的是世界知名金融公司董事長的兒子,也有某開國元勳的曾曾曾孫。

  但大家學習都是很拼的,而學校以寄宿製爲主,學習主要靠自己;

  還要讓老師知道你多麼全面發展,稍不留神就容易落下,影響後面的學習和升學。

  不過好處也是有的,生活在像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一樣的校園裏,喫得非常好,選修課非常豐富。”

  聽了這些,我才能加明白——不斷地提升自己,纔是吸引異性和身價倍增的王道。

  非富即貴的上流社會很清楚:

  花重金把孩子送去貴族學校,不是爲了給孩子好喫好喝好玩。

  而是用最優質的教育換取孩子全面、快速的成長。

  以便在將來能夠勝任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分工和行業變化的能力。

  另外,這些年社會各界人士都在呼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

  我們來看看一個錄取率比哈佛大學還低、被譽爲有望顛覆美國常春藤聯盟名校的新型大學Minerva。

  Minerva希望藉助先進科技的力量,打破地域的限制。

  讓學生走入真實的世界中,真正培養學生全球視野、獨立的人格、思辨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Minerva大學完成第一年的基礎課程後,學生才能從藝術人文、計算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商業 5 大領域去挑選未來深造的方向。

  從第二年開始,Minerva大學的學生也將離開位於舊金山的一年級校區;

  展開每學期遊歷一座世界名城的“遊學”歷程,獲得“沉浸式的全球化體驗”。

  美國舊金山、德國柏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韓國首爾、英國倫敦和中國臺北;

  從不同國度、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視角去經歷(具體城市在每一屆可能有所差異)。

  遊學於行之餘,學生也要在世界各地進入一家與自己學業相關的企業或文化科學組織機構實習,參與他們前沿項目工作。

  創新工場創始人、被譽爲青年導師的李開復博士,對於Minerva大學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作爲兩個女兒的父親,非常理解父母希望孩子去名牌大學讀書的心情。

  但是如果一切重來,我一定會鼓勵我的女兒去Minerva大學讀書。

  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非常需要世界觀,而世界觀需要去別的國家住一住纔可能得到。”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在曾經沒能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這件事成爲了我心中的逆鱗。

  也同時成爲了我癡迷於旅行走遍全球的原因。

  部分旅行線路規劃草圖

  羅振宇曾在節目和自己的書上提到的銘言送給大家:

  人生就像扎馬步,扎馬步只有兩個動作要領:

  第一,扎穩底盤。

  你得有自己的生活和價值意義,自己要有和他人協作產生財富的方式。

  第二,意守丹田。

  所有的東西都不在身外,身外之物沒什麼可追求的。

  我一切的行爲,一切奮勇的追求都是爲了我自己的成長,爲了自己的人格健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