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作:《人的教育》。著作:《家庭教育》、《兒童的發展與教育》。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學前教育不同發展階段的教育思想,趕快學起來!

封建學前教育思想

1、賈誼,西漢洛陽人

觀點:早諭教、選左右、重儒術、胎教是始端。

著作:《新書》10卷、《傅職》、《保傅》、《勸學》、《胎教》。

地位:先秦以來第一位較全面的論述早期教育問題的教育家。

2、顏之推,北齊時期

觀點:早教(最主要良好的行爲習慣)、威嚴有慈、均愛勿偏、應世經務、重視風化陶染。

著作:《還冤志》、《顏氏家訓》。

地位:《顏氏家訓》被後世稱爲“家教規範”。

3、朱熹,南宋徽州婺源(江西婺源)

觀點:重視蒙養教育,要求慎擇師友,強調幼兒要學“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

著作:《小學》、《童蒙須知》。

4、王守仁,明代浙江餘姚人

觀點:順導性情、鼓舞興趣;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全面誘導、不執一偏。

著作:《傳習錄》、《大學問》、《王文成公全書》。

5、張履祥,明末浙江桐鄉人

觀點: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著作:《戒子訓》、《初學備忘》。

6、康有爲,清末廣東南海人

觀點:胎教視爲教育的基本環節,育嬰院養育嬰兒,慈幼院代替家庭教育。

著作:《大同書》、《新學僞經考》、《孔子改制考》。

現代學前教育思想

1.陶行知,安徽漢族

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幼稚園三種病爲“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

著作:《中國教育改造》

2.張雪門,浙江勤縣人

觀點:核心“行爲課程”,即“生活即教育,行爲即課程”。重視實習見習。

地位:創辦寧波第一所中國人創辦的星蔭幼兒園。

3.陳鶴琴

觀點:“活教育”理論體系,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整個教學法反對分科,五指教學,單元教學。

著作:《家庭教育》、《兒童的發展與教育》

4.柏拉圖,古希臘

觀點:首次提出胎教(或者優生優育問題),劃分學前階段,出生至3歲兒童公育,3—7歲,幼兒本性以身體、道德、遊戲爲重點內容。“美德即知識,智德統一”。

5.亞里士多德,古希臘

觀點:教育立法,習慣成自然,重視優生,論學前兒童保育和教育,出生至7歲體育,7—14歲德育,14—21歲智育。

著作:《政治學》、《倫理學》

地位:第一個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身心和諧發展”。

6.昆體良,古羅馬

觀點:幼兒早期教育,雙語教學,遊戲理論,幼兒教師教學原則,反對體罰,德育放在教育工作首位。

著作:《雄辯術原理》

7.誇美紐斯,17世紀捷克

觀點:“泛智”思想,兒童教育自然適應性原則

著作:《母育學校》、《世界圖解》、《大教學論》

地位:三部著作,首屈一指。

8.伊拉斯莫斯,尼德蘭人

觀點:革新宗教,影響兒童教育和身心發展的三個要素自然、教導、練習。

9.蒙田,法國人

觀點:不輕易服從權威,不要盲從,反對死記硬背,發揮學生主動性,注意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和興趣。

著作:《隨筆集》

10.康帕內拉,意大利人

觀點:空想社會主義,國家辦教育,普及教育,男女平等教育。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

1.洛克,英國

觀點:“白板說”,紳士教育理論,重視體育。

著作:《教育漫話》

2.盧梭,法國

觀點:自然教育理論,教育從幼兒心理發展和學習特點論幼兒教育。“兒童的發現”,教育培養自然人,“自然後果法”。

著作:《愛彌兒》

3.裴斯泰洛齊,瑞士

觀點:“教育心理化”“要素(因素)教育理論”“愛的教育”

著作:《林哈德和葛篤德》、《隱士的黃昏》

4.赫爾巴特,德國

觀點: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五階段教學法”。

著作:《普通教育學》

5.福祿培爾,德國

觀點:遊戲、作業、恩物

著作:《人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