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珠海航展国产埋头炮武器系统CS/AA5首度亮相之后,“什么时候中国才有埋头炮”这个军迷们心心念念的问题就变成了“埋头炮能不能卖出去”,以及“这个好东西中国陆军要不要”之类的问题。而在两年后的本次珠海航展上,概念依旧新潮的CS/AA5自然再度登场。而从外观来看,2018款CS/AA5可能在传感器上稍有改进,车体、火炮则无明显变化——唯一外在的明显改变就是其炮塔两侧加挂了2台发射红箭-73导弹的发射架。

图为“2018款”CS/AA5埋头弹武器系统,可见其炮塔两侧伸出了两个带有导弹的“耳朵”。

众所周知,作为机关炮武器家族中的最新概念成果,埋头弹的强大毋庸置疑:以CS/AA5搭载的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为例,使用40毫米埋头弹的机关炮在纵向长度上不会超过现役的25毫米机关炮,唯独横向尺寸有较大需求;其次,40毫米埋头弹所需要的储藏空间亦不会超过25毫米传统弹,而穿甲威力则能和57毫米传统弹比肩,换句话说,CS/AA5直面现有绝大多数的步兵战车、轻型坦克乃至某些二代坦克,都能不落下风。

图为CS/AA5配装的CS/BAA3脱壳穿甲弹及其靶板。

当然,若想要对付VT4、M1A2这种市面上最新最强的第三代主战坦克,40毫米埋头脱壳穿甲弹肯定没戏——珠展上的讲解员可说得非常干脆:1500米150毫米穿深就是它的性能极限,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正脸抗穿能力随随便便都能有个三四百毫米,相差实在过于悬殊。

那么,挂载在CS/AA5炮塔侧面的2枚红箭-73导弹,难不成就是为了反坦克而生?

图为同样在本次珠海航展上亮相的红箭-10多用途导弹系统。

实际上,由于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乃至是光电干扰系统和主动防护系统的泛滥,使得现在的反坦克导弹不仅要和以前一样“狠”,还要“快”、“准”、“巧”。火箭发动机、光纤制导、串联战斗部和多模导引头反干扰机制“全都要”,这导弹不说和红箭-10一样长,直径从150毫米往上走、变得更“胖”已经难以避免。

而挂载在CS/AA5两侧的红箭-73的弹径,自然还是和四十年前一样:120毫米。

图为红箭-12导弹,该弹使用攻顶机制巧妙减轻了重量。

因此,指望这枚“瘦小”的红箭-73去直面敌军的主战坦克,那肯定不是客户想看到的场景。那么红箭-73就一无是处了么?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它的射程超过三公里,重量才11千克。换句话说,只要肯多带个二十公斤,步兵就能拥有在远处端掉敌人火力点的能力。

因此,中国陆军的各式车辆上至今还广泛配装红箭-73,为的就是反工事,打碉堡。至不济看着三公里外阵地上有敌人聚集,丢一发红箭过去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图为架设“陶”反坦克导弹的叙利亚民兵火力点。

实际上,除却眼下的叙利亚战争各方大量使用先进反坦克导弹作为“步兵炮”打各种目标之外,中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自卫反击战中也曾使用红箭-73打击侵略者的碉堡,并取得了一发“团灭”敌营团指挥员十数名的良好效果。而通过与1500米范围内“天下无敌”的CS/AA5埋头弹武器系统相结合,红箭-73良好的远距离打击效果也得到了完美发挥,并互补了两者各自的劣势,使得“2018款”CS/AA5这一“一加一大于二”的组合在低烈度战争中几乎形成了“无往不利”的强大支撑点,甚至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替换掉目标客户现行装备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早期主战坦克。(利刃/TO)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