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珠海航展國產埋頭炮武器系統CS/AA5首度亮相之後,“什麼時候中國纔有埋頭炮”這個軍迷們心心念唸的問題就變成了“埋頭炮能不能賣出去”,以及“這個好東西中國陸軍要不要”之類的問題。而在兩年後的本次珠海航展上,概念依舊新潮的CS/AA5自然再度登場。而從外觀來看,2018款CS/AA5可能在傳感器上稍有改進,車體、火炮則無明顯變化——唯一外在的明顯改變就是其炮塔兩側加掛了2臺發射紅箭-73導彈的發射架。

圖爲“2018款”CS/AA5埋頭彈武器系統,可見其炮塔兩側伸出了兩個帶有導彈的“耳朵”。

衆所周知,作爲機關炮武器家族中的最新概念成果,埋頭彈的強大毋庸置疑:以CS/AA5搭載的40毫米埋頭彈武器系統爲例,使用40毫米埋頭彈的機關炮在縱向長度上不會超過現役的25毫米機關炮,唯獨橫向尺寸有較大需求;其次,40毫米埋頭彈所需要的儲藏空間亦不會超過25毫米傳統彈,而穿甲威力則能和57毫米傳統彈比肩,換句話說,CS/AA5直面現有絕大多數的步兵戰車、輕型坦克乃至某些二代坦克,都能不落下風。

圖爲CS/AA5配裝的CS/BAA3脫殼穿甲彈及其靶板。

當然,若想要對付VT4、M1A2這種市面上最新最強的第三代主戰坦克,40毫米埋頭脫殼穿甲彈肯定沒戲——珠展上的講解員可說得非常乾脆:1500米150毫米穿深就是它的性能極限,而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正臉抗穿能力隨隨便便都能有個三四百毫米,相差實在過於懸殊。

那麼,掛載在CS/AA5炮塔側面的2枚紅箭-73導彈,難不成就是爲了反坦克而生?

圖爲同樣在本次珠海航展上亮相的紅箭-10多用途導彈系統。

實際上,由於反應裝甲和複合裝甲,乃至是光電干擾系統和主動防護系統的泛濫,使得現在的反坦克導彈不僅要和以前一樣“狠”,還要“快”、“準”、“巧”。火箭發動機、光纖制導、串聯戰鬥部和多模導引頭反干擾機制“全都要”,這導彈不說和紅箭-10一樣長,直徑從150毫米往上走、變得更“胖”已經難以避免。

而掛載在CS/AA5兩側的紅箭-73的彈徑,自然還是和四十年前一樣:120毫米。

圖爲紅箭-12導彈,該彈使用攻頂機制巧妙減輕了重量。

因此,指望這枚“瘦小”的紅箭-73去直面敵軍的主戰坦克,那肯定不是客戶想看到的場景。那麼紅箭-73就一無是處了麼?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它的射程超過三公里,重量才11千克。換句話說,只要肯多帶個二十公斤,步兵就能擁有在遠處端掉敵人火力點的能力。

因此,中國陸軍的各式車輛上至今還廣泛配裝紅箭-73,爲的就是反工事,打碉堡。至不濟看着三公里外陣地上有敵人聚集,丟一發紅箭過去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圖爲架設“陶”反坦克導彈的敘利亞民兵火力點。

實際上,除卻眼下的敘利亞戰爭各方大量使用先進反坦克導彈作爲“步兵炮”打各種目標之外,中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自衛反擊戰中也曾使用紅箭-73打擊侵略者的碉堡,並取得了一發“團滅”敵營團指揮員十數名的良好效果。而通過與1500米範圍內“天下無敵”的CS/AA5埋頭彈武器系統相結合,紅箭-73良好的遠距離打擊效果也得到了完美髮揮,並互補了兩者各自的劣勢,使得“2018款”CS/AA5這一“一加一大於二”的組合在低烈度戰爭中幾乎形成了“無往不利”的強大支撐點,甚至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替換掉目標客戶現行裝備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早期主戰坦克。(利刃/TO)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