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峯論壇”在成都盛大舉行。800位商界精英、學者專家、私募大佬齊聚一堂,懷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憧憬和新思考赴盛會,瞭望未來發展航道。

  當日上午,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爲“展望2019年貨幣政策及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影響”的主旨演講。

  範劍平認爲,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以後,穩貨幣、寬信用、定向支持,應該是2019年中國貨幣政策的政策導向。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過去的金融亂象,從金融資本內部空轉、資金在金融和房地產之間“唱二人轉”,轉向三個新的良性循環,即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金融與房地產的良性循環和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

  “二人轉”轉向三個良性循環

  “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經濟戰略做了重大調整,就是在經濟方面追求的第一目標,由過去30多年追求高速增長爲第一目標,轉向了高質量發展。”範劍平認爲,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過去的金融亂象,從金融資本內部空轉、資金在金融和房地產之間“唱二人轉”,轉向三個新的良性循環,即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金融與房地產的良性循環和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

  範劍平表示,一個國家經濟發達,金融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要稍高一點,但最好不要超過6%。在西方,金融業比重過高往往意味着問題的到來。比如,日本1990年達到高點6.9%,隨後經濟危機爆發,資產負債表衰退,步入“失去的二十年”。而美國2001年達到高點7.7%,之後互聯網泡沫破滅,2006年達到7.6%,之後次貸危機發生。

  而中國的金融業增加值也處於較高的水平,同時也在開始逐漸降低。數據顯示,2016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在8.4%左右,2017年佔爲7.9%,而今年上半年爲7.8%。

  “中國當前的槓桿率仍然偏高,若要簡單的以貨幣寬鬆來刺激經濟增長,已經沒有空間了。”範劍平表示,黨中央早就提出金融要去槓桿。而這次去槓桿是政府、企業、居民槓桿率過高的都要降下來。

  積極發揮資本市場作用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去槓桿?對於這一問題,範劍平表示,中國廣義貨幣M2的增速過去長期高於民營企業的增速,從前20年年均增長16%左右下降到2017年僅增長8.1%,2018年8月末8.2%,增速減半。貨幣迴歸穩健中性,與此同時,還應該把過去的貨幣存量儘量盤活,所以還要寬信貸,做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放水。

  “中國過去包括房地產、鋼鐵、水泥、工程機械這些行業的高速,更多受益於人口紅利。未來,中國要從舊動能轉向新動能。”範劍平表示,舊動能是什麼?是低成本優勢。新動能是什麼?是科技創新的優勢。所以,要讓有限的金融資源爲整個經濟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服務的話,資源應該更多配置到科技產業中去,配置到效率更高的、更有發展前途的企業。而這樣的工作現在很難通過間接融資體系完成,銀行貸款很難滿足,這在將來就需要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

  範劍平認爲,下一步,我國貨幣政策定向支持需積極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成立一些有眼光的基金公司,按照發展前景,由他們自己處理,該過濾的不良資產就折價處理掉。有前途的企業可能在資本市場注入資金後,會獲得更大發展。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維護穩定當然是必要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範劍平還強調,貨幣政策未來尤其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定向支持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而在這方面,資本市場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更多的是要通過市場行爲,讓社會上的閒散資金投入到有前途的公司,獲得很好的回報。只有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

  相關鏈接:國家信息中心範劍平:2019年貨幣政策可歸結爲穩貨幣、寬信用、定向支持(附演講全文)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