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官员的形象还是很重要的。朝廷选官的时候,除了考虑这个人的才华和人品,还要考虑这个人的外貌是否端正。许多人的人品和才华都够了,却因为形象不过关,就没被选上。今天我们要说的韩安国就是这样,本来皇帝是想让他当宰相的,可他却因为不久之前摔了一跤,把脚给摔坏了。然后皇帝一想,如果把他任命为宰相,那别人看到我大汉朝的宰相是个瘸子,肯定会轻视我大汉朝,于是就没让他当宰相。到手的宰相废了,韩安国肯定是很郁闷的,再加上后来他又被皇帝疏远,最后就郁郁而终。
当时,韩安国当的是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可以对朝廷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韩安国在当御史大夫的时候,一力主张与匈奴和亲,反对汉朝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与匈奴对决,说明他这个人还是很有眼光的。这个和亲政策虽然在现在的很多人看起来怂了一点,但是却让汉朝能够在一个比较安定的局势下恢复生产,积累力量,等实力足够了再去攻打匈奴找回场子。因此,和亲在当时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而大力主张和亲的韩安国,对汉朝早期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皇帝之所以会想让他来当宰相,除了他之前有很大的功劳之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跟前任宰相的关系很好。我们都知道,这种在选官员的继任者的时候,往往也会考虑前后两任官员的关系如何,优先选那些跟前任关系好的人来当继任者。而他跟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优势,他跟之前的宰相是很好的朋友,那个宰相还跟皇帝举荐过他,所以等那个宰相去世之后,皇帝在选宰相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因为他跟之前的宰相是好朋友,就会尽量将之前那个宰相定下的政策给延续下去,避免朝令夕改,让给国家的局势能够尽可能的稳定。当时皇帝都已经让他代理宰相的位置了,就等着一纸文书,正式任命他为宰相了。没想到的是,他为了讨好皇帝,就跑去去伺候皇帝,可他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因此就在伺候皇帝的时候,不小心从车上跌了下来,还把脚都给摔坏了。他当时伤得很重,只好回家养伤去。
后来皇帝在正式任命宰相的时候,特意派使者去看他的伤养得如何了,如果他的伤好得差不多的话,那皇帝就会把他任命为宰相。可他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导致脚都跛了,走路一瘸一拐的,使者在探望了他之后,就如实回禀了皇帝。皇帝虽然心里属意他,但是也没办法,总不能把一个瘸子任命为宰相吧,那岂不是会被别的国家嘲笑汉朝无人了吗?
于是皇帝就选了另一个人来当宰相,然后等他病养好了之后,给了他一个不是很重要的官职来当。小编觉得,韩安国就是聪明过头了,如果他没有为了讨好皇帝跑去伺候皇帝的话,也许就不会摔断腿了,凭借他的资历和功劳,还有他跟上一任宰相的密切关系,那么宰相的位置是很可能落到他的头上的。可见,他是被自己的小聪明给误了呀。后来,他因为脚瘸了,就渐渐地离开权力的中心了,皇帝也越来越不待见他。他被皇帝疏远,后来官位越来越低,再一想,曾经自己离宰相的位置那么近,就很郁闷,因此后来就生病吐血死了。
小编觉得,韩安国没能当上宰相,对他来说肯定是一件坏事,但是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韩安国当时身为御史大夫,也算是朝廷重臣了,却为了讨好皇帝,不顾自己的身份,像仆人一样去伺候皇帝,可见他这个人是很看重权势的。像他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当了宰相,成了朝廷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的话,就很可能会滥用权势,对朝廷造成不好的影响。
他错失宰相之位这件事也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别太看重权势了。他如果不是太过看重权势,也不会跑去卑躬屈膝地伺候皇帝,结果不仅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还连本来属于他的宰相之位都给弄丢了。看重权势的人为了权势上下奔走,结果反倒因此失去了本来唾手可得的权势,也是很讽刺了。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