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1

  幾個月前,和RM一哥楠晚飯,在我們的傳統老地方惠食佳,帶着“他的”妞兒,仨人兒。

  我是帶着任務去的。小朱哥要買RM,預算五百萬左右,叫我問楠他手裏還有什麼稀缺貨色,楠拿了手機翻了幾個照片兒給我說了幾個當季新款,我看着好像不是小朱哥的,他手腕很細很細。

  楠琢磨了一會兒說還有一隻被老大藏在保險箱,27-02,你的35-01的陀飛輪版,其餘一毛一樣。限量只有10只,第8號,那表已經停產,被藏在老闆保險箱裏,他說自己要留下戴,應該還沒破雛,你哥們兒非要要,我去搶過來。

  我覺得27-02應該是小朱哥的表,我手腕也特麼賊細,但35-01完全沒問題。我買了個35-01戴了之後就成了傳統同行眼中異類的異類,但我欣賞他們的眼神,哈哈,茨威格,《異端的權利》。

  品牌的美眉們也覺稀奇,老王這是老黃瓜刷綠漆,天天戴個RM。妹紙們儘管不見得特懂表,卻見過很多很多表,從一開始的好奇到最後從我手腕上摘下來自己戴上,那種喜歡之情溢於言表,覺得這表真特麼輕,真的很好戴,舒服,漂亮,又開始誇我會買表有眼光。對此,我從不謙虛。

  長話短說,小朱哥一眼相中27-02,楠也從新加坡把表調回,幾百萬的表,不出一頓飯成交。

  然鵝,交割之日,粗大事兒了!

  小朱哥現場直播,發了照片給我,戴上27-02之後幾分鐘,他險些“中毒身亡”,戴了表的手臂出了疹子,紅彤彤的一片,很有潮州凍花蟹的美麗斑紋,還是3D的。

  他從錶店倉皇逃走,“這表怎麼要哇?”他沮喪的微信消息,叫我感覺到窒息。原本雙方都滿意雙方都開心的一個“桂平羅秀粉”皮條,楞是在收官之時被拉斷了。

  NOTE 2

  一個月前,當然惠食佳,楠妞兒我們仨,我問楠,咋回事?怎麼會有人NTPT過敏?而且這麼嚴重?看着確實嚇人啊,這表誰敢買?就我皮糙肉厚哇?

  楠說:

  “不是NTPT過敏。我們的表在出廠前都會經過非常嚴格的QC,但早期NTPT錶款,確實沒有考慮到部分過敏體質人羣的問題,NTPT加工和清潔完畢後會有肉眼無法識別的極少粉塵殘留在錶殼刻字那些縫隙裏,其實是小朱哥粉塵過敏”;

  “我們之前也有客人出現過類似現象,所以我們後來批次的NTPT都經過更加嚴格的檢查和處理,其實特簡單,用超柔棉布蘸礦泉水好好給表洗個澡,把細微之處清潔乾淨即可,NTPT與皮膚接觸不會引起過敏”;

  “27-02比較早,這表又太珍貴,店員拿到表的時候都不敢拆開,誰敢給它洗澡啊,就等着小朱哥來取,沒想到小朱哥還真就是過敏皮膚,所以清洗了一下後小朱哥就把表取走了。啥事兒也沒有,戴着好好的,你沒看到他發朋友圈嗎?”

  我說我看到了,他秀表,背景是條大紅褲,換了條黃色錶帶,騷到月球去了要。

  我跟楠說,你們這丟人的事兒,我得給你曝光啊。他說好,曝光唄,那我再講個故事給你……

  話說,很多年前楠還在RM總部負責維修,有一天一個客人打電話給他,埋怨了很久,是一隻追針計時的超級複雜表,對方在電話裏歷數這表的若干罪狀,說哪裏哪裏需改改進,哪裏哪裏不舒服,把楠給整懵逼了。楠說,“我心想這人特麼誰啊教育我倆小時。”

  楠作爲一個“優秀的”的客服人員把客人怨氣直接用幾杯咖啡消化掉。

  萬萬沒想到,那個亞洲兄弟直接投訴到Richard,萬萬沒想到,Richard聽了電話又把楠給罵了,說客人反映問題你咋沒跟我講nie。

  楠很鬱悶,啥情況,客人罵我,老闆也罵我,這夾縫兒工作還能幹?後來Richard跟楠講那個客人非常重要,擁有絕大多數RM錶款,不僅愛表也是非常懂表的人。

  “Richard非常樂於傾聽客人的想法,有時客人提出的修改意見,他真的會去照做,因爲他覺得客人的意見、客人的認可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

  “因爲我們這個品牌還很年輕,產量又很小,生產製造過程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Richard會承認我們產品有些時候還不夠完美,並積極改進,自從那個客人提了意見之後,我們之後的追針計時就更上一層了,包括我們後來的很多表款,都根據重要客人的意見做了適當的改進”;

  對於一個樂於承認自己不夠完美廣納百川並積極改進的品牌,我是打心底裏尊重的。因爲,“老子天下第一”才最可怕。

  記得某年某飯局我被安排在某品牌的某製表師身邊,他看我戴一隻相對主流的某陀飛輪請我摘下來給他看,他看了半天,琢磨它的結構,這個舉動叫我非常喫驚,我心想我那表你都沒見過,老爺爺,你是怎麼做表的?你是研發老大呀,每天閉門造車的嗎?

  LAST

  RM很有爭議,我覺得爭議是好事。沒人講,才傻逼呢。我離鄉之時,書法老師送了一副字,“不遭人妒是庸才。”據一個頂級藏家告訴我,唯一沒被畫家同行鄙視過的畫家,只有弗洛伊德。

  偶爾有人會一臉神祕地問我,“RM的泡沫,你覺得未來幾年會破?”

  我說,給人算運勢,那是算命先生的本事,我可沒有。我的疑問是:RM到底有沒有泡沫,這特麼纔是根本核心的問題。

  有人認爲RM泡沫,原因不僅覺得它今天很流行,更主要因爲它“像個塑料”表,然鵝,這些兄弟們忽略了最基本的鐘表常識:

  名錶PK的不是原材料,機芯夾板99.99%都是銅造的,零件都是不鏽鋼, PK的是錶殼,機芯的研發、設計,與最精良和用心的製造,這些成本才真正高昂,才體現了(品牌)人的溫度和價值,金屬原材料本身的成本在定價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級的頂級表裏,算個P?你瞅着“塑料”不爽,你會買大金磚戴手上嗎?

  通常來說,同等錶款,鉑金款比黃金款定價貴40%,是因爲PT 950比GOLD 750貴40%?當然沒有。是因爲鉑金錶殼比黃金錶殼難以加工導致的呀。

  滿天星鑽表,賣的是鑽石嗎?不是啊,賣的是鑲工啊。那些看似閃耀的“麪粉鑽”摳下來能值幾個錢?

  前幾天網友問我一個很難回答的深刻問題:爲啥鐘錶製造搞了這麼久,大家還在用一字螺絲,這種螺絲特麼物理特性很操蛋,受力很容易不均,很容易擰花,就爲好看嗎?

  非常好的問題。我給大家一張圖瞧瞧,光看背面圖,你能找出幾種固定螺絲?

  

  這個世界,只有無緣無故的深愛;哪有無緣無故的真牛逼呢……

  在一個充斥各種營銷至上的社會里我們很容易以爲所有的成功都是被營銷和炒作的,這種“刻板印象”會使得我們喪失很多判斷力,RM既不是雕爺牛腩也不是黃太吉,你以爲他們都沒差,靠炒作出身,可是:

  回顧過去,RM真正崛起恰恰是從他們開始在製表領域無論是機芯還是材料的運用正式發力的時期,RM最早的幾個鈦金屬錶殼的錶款,實際上(尤其是)當年市場表現也相當一般。

  看問題能發覺不同點當然很好,能看出RM很潮、很時髦;也能看出百達翡麗很有內涵,很內斂低調。但,這不是終極。終極,是你能發現這些完全不同的外表之下,隱藏着的異曲同工:

  RM和各大頂級傳統品牌一樣,它們看似完全不同、卻又沒有任何不同,都在自己的分野裏,做到了極致、做到市場的空缺和不可替代,逐步迭代,逐步加強,逐步穩固地位。

  不同,只是表象;一致,纔是內核。

  實際上,擁有百達翡麗5175的人也有不少RM,不管你信不信,但,這是一個事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