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这是若干年后,在油干灯枯的暮年,苏东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期间,不难看出自嘲的勇气和洒脱。是的,黄州,是丰碑奠基的地方。

1082年秋,45岁的苏轼以团练副使的身份到黄州接受再教育。实际上,是炼狱生活的开始,也是涅槃的开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这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是苏轼初来乍到,借住在黄州寺庙定惠院时的伤感之作。

这篇词,读起来就一个感觉:“冷”。不寒而栗的冷,胆战心惊的冷,孤苦伶仃的冷,劫后余生的冷,无可奈何的冷,居无定所的冷,前途渺茫的冷。尤其是“缥缈孤鸿影”和“寂寞沙洲冷”读起来,好生让人潸然泪下。试想一下,一只本就如惊弓之鸟的孤雁,栖息在“寒枝”上,怕树枝断了;栖息在河水中央的沙洲上,可是一旦河水上涨就要被淹没。这样,飘忽不定的生活如雨打浮萍一样,怎一个胆颤心惊了得呀。如果说身子上的冷,还可以想办法御寒;那么,内心深处的冰冷,又有什么可以焐热呢!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此时节,哪里还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愤青;此境况,哪里还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小清新。更别说“亲射虎,看孙郎”,也别提“西北望,射天狼”。不是一切清零,是系统不得不重启、重启、重启。。。

在艰难困苦的压力下,如果说一点也不消沉,人神都会怀疑。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那就不是男人所为。何况伟大的苏东坡!

既然是劳动改造,那就买一块地,自食其力吧。毕竟,有一块自留地,还是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定风波.莫听竹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这是苏轼和朋友一起,喝完酒,去踏勘要买的一块田地时的情形。突然而至的春雨,把一干人等衣服淋湿,脚上的泥巴,料峭的春风,瑟瑟发抖的同伴,看起来甚是狼狈。但是,此时的苏轼,并不沮丧,雨后天晴的阳光照射,陡然间让他顿悟到生活的真谛,恍惚间他一下子找到了生存下去的路数。什么也不用担心害怕了,既来之则安之。活着、活下去才是生活的唯一方程式。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在这里,也就是当地人称东坡的地方开荒拓土,植桑种麻,饲养鸡鸭 ,当然,还不忘建起一个读书会客的私人会所,美其名曰“东坡雪堂”,自称“东坡居士”。孩子老婆一家人住在距此三里处的临皋,当然,也顺带给自己的家命名为“临皋亭”。由此开始,苏轼正式嬗变为苏东坡。东坡先生闪亮登场啦。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雨过天晴的夜晚,东坡雪堂上月光皎洁,洒下一片清辉。白天人来人往,晚上我自独行。不要说东坡的道路疙疙瘩瘩的不平坦,我还就喜欢拄着拐杖听这嗒嗒的声音。荦确(luo que)是说怪石嶙峋,道路不平坦。坑坑洼洼的道路对于市井常人可能感觉不好走,但对于东坡先生自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看来,东坡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还是过得去的。至少,已经没有寒冷的感觉啦。心态变了,心情和对外在事物的看法自然就会有变化。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这是有了立锥之地的东坡先生,和朋友一起去黄州清泉寺的“游后感”。如果说,上帝想拯救人的灵魂,一定会用他自己的特殊语言开启心智的。本来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自然常识,也是常态。但也有例外,在一个小环境下,地势偏偏东高西低,自东向西流水。清泉寺就是这样。对于情商和智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超乎常人的名家大咖,任何细微的不寻常都是诗词文赋的素材,并依此类推反思人生。

流水尚能够自西向东流淌,谁又能说时光不会倒流,青春不会重新焕发。不要婆婆妈妈的说自己老了,也不要喟叹日子过得太快啦。好不好呀?这是先生精神上自我救赎的开始,只要精神不滑坡,生活就有希望。尽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心中有路,总比走投无路要好的多得多吧。

有曲折和反复,有顺畅和迂回本就是人生的原色。反复锤炼和淬火,才能锻造出来上乘的钢铁。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如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文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诗词之美在于意境。“醒复醉”,是醉后醒了又醉。说明醉之前已经醉过,到底喝了几轮酒, 真的猜不到也真的不用猜。“倚杖听江声”,是东坡的“摆拍”,是自己设置的场景。9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虽然形单影只,但却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苏东坡,抱着拐杖,侧着耳朵听浪花拍岸的情形。此时此刻,可以物我两忘,可以把酒临风,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其喜洋洋,所有不堪的过往都弃之东流吧!乘上一叶扁舟,寄情山水中,纵情天地间,该是多么快意的事情呀。这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何其相似乃尔。

发现没有,此时的苏东坡已经把自己融合进天地湖海之间,一个不可世出的文坛巨人呼之欲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这篇豪放派词的巅峰之代表作,高起点,大跨度,跳跃式,一干豪情直穿云霄,任何时候诵读起来都是荡气回肠,余音绕梁。

起首一句,声调极为高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要知道,唱歌演戏,第一句起调一定要从低到高才不至于虎头蛇尾,也才能唱出味道,也才能出彩而不露怯。可是大手笔自有大手笔的排山倒海之气魄,先生自有先生石破天惊的力量。首句亮完嗓子,一甩腔,接下来便纵横捭阖,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通篇饱满圆润,浑然天成,简直是美极、妙极、壮丽之极。

就如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那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一样,要博取彩头,非大腕儿名角儿而不能为之。

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忽然间大彻大悟出人生的真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唐宋大咖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东坡先生因为这篇响遏行云,振聋发聩的大江东去的涛声,使得后世误认为,黄州就是三国赤壁大战的战场,实际上真正的战场在蒲圻县,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当然,由于先生的号召力和周瑜周公瑾的感召力不相上下,后人在尊重历史事实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和稀泥”。把黄州的赤壁,称为东坡赤壁,也就是文赤壁;把蒲圻的赤壁称为周郎赤壁,也就是武赤壁。很显然是葫芦僧判葫芦案,难有公论。

当然,除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先生更是写出了字字珠玑,句句空灵,篇篇仙风道骨的前、后《赤壁赋》。其中,先生用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描绘出了一幅幅出世入世的神作。读来飘飘欲仙,灵魂出窍。“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更被广泛传唱。

如此看来,是天地造化成就了东坡先生,还是先生钟灵毓秀了山水草木。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