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這是若干年後,在油幹燈枯的暮年,蘇東坡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期間,不難看出自嘲的勇氣和灑脫。是的,黃州,是豐碑奠基的地方。

1082年秋,45歲的蘇軾以團練副使的身份到黃州接受再教育。實際上,是煉獄生活的開始,也是涅槃的開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這篇《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是蘇軾初來乍到,借住在黃州寺廟定惠院時的傷感之作。

這篇詞,讀起來就一個感覺:“冷”。不寒而慄的冷,膽戰心驚的冷,孤苦伶仃的冷,劫後餘生的冷,無可奈何的冷,居無定所的冷,前途渺茫的冷。尤其是“縹緲孤鴻影”和“寂寞沙洲冷”讀起來,好生讓人潸然淚下。試想一下,一隻本就如驚弓之鳥的孤雁,棲息在“寒枝”上,怕樹枝斷了;棲息在河水中央的沙洲上,可是一旦河水上漲就要被淹沒。這樣,飄忽不定的生活如雨打浮萍一樣,怎一個膽顫心驚了得呀。如果說身子上的冷,還可以想辦法禦寒;那麼,內心深處的冰冷,又有什麼可以焐熱呢!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此時節,哪裏還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大憤青;此境況,哪裏還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小清新。更別說“親射虎,看孫郎”,也別提“西北望,射天狼”。不是一切清零,是系統不得不重啓、重啓、重啓。。。

在艱難困苦的壓力下,如果說一點也不消沉,人神都會懷疑。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那就不是男人所爲。何況偉大的蘇東坡!

既然是勞動改造,那就買一塊地,自食其力吧。畢竟,有一塊自留地,還是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定風波.莫聽竹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這是蘇軾和朋友一起,喝完酒,去踏勘要買的一塊田地時的情形。突然而至的春雨,把一干人等衣服淋溼,腳上的泥巴,料峭的春風,瑟瑟發抖的同伴,看起來甚是狼狽。但是,此時的蘇軾,並不沮喪,雨後天晴的陽光照射,陡然間讓他頓悟到生活的真諦,恍惚間他一下子找到了生存下去的路數。什麼也不用擔心害怕了,既來之則安之。活着、活下去纔是生活的唯一方程式。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在朋友的幫助下,蘇軾在這裏,也就是當地人稱東坡的地方開荒拓土,植桑種麻,飼養雞鴨 ,當然,還不忘建起一個讀書會客的私人會所,美其名曰“東坡雪堂”,自稱“東坡居士”。孩子老婆一家人住在距此三里處的臨皋,當然,也順帶給自己的家命名爲“臨皋亭”。由此開始,蘇軾正式嬗變爲蘇東坡。東坡先生閃亮登場啦。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雨過天晴的夜晚,東坡雪堂上月光皎潔,灑下一片清輝。白天人來人往,晚上我自獨行。不要說東坡的道路疙疙瘩瘩的不平坦,我還就喜歡拄着柺杖聽這嗒嗒的聲音。犖确(luo que)是說怪石嶙峋,道路不平坦。坑坑窪窪的道路對於市井常人可能感覺不好走,但對於東坡先生自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看來,東坡先生此時此刻的心情還是過得去的。至少,已經沒有寒冷的感覺啦。心態變了,心情和對外在事物的看法自然就會有變化。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這是有了立錐之地的東坡先生,和朋友一起去黃州清泉寺的“遊後感”。如果說,上帝想拯救人的靈魂,一定會用他自己的特殊語言開啓心智的。本來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自然常識,也是常態。但也有例外,在一個小環境下,地勢偏偏東高西低,自東向西流水。清泉寺就是這樣。對於情商和智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都超乎常人的名家大咖,任何細微的不尋常都是詩詞文賦的素材,並依此類推反思人生。

流水尚能夠自西向東流淌,誰又能說時光不會倒流,青春不會重新煥發。不要婆婆媽媽的說自己老了,也不要喟嘆日子過得太快啦。好不好呀?這是先生精神上自我救贖的開始,只要精神不滑坡,生活就有希望。儘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心中有路,總比走投無路要好的多得多吧。

有曲折和反覆,有順暢和迂迴本就是人生的原色。反覆錘鍊和淬火,才能鍛造出來上乘的鋼鐵。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如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文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詩詞之美在於意境。“醒復醉”,是醉後醒了又醉。說明醉之前已經醉過,到底喝了幾輪酒, 真的猜不到也真的不用猜。“倚杖聽江聲”,是東坡的“擺拍”,是自己設置的場景。9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彷彿看到一個,雖然形單影隻,但卻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蘇東坡,抱着柺杖,側着耳朵聽浪花拍岸的情形。此時此刻,可以物我兩忘,可以把酒臨風,可以隨心所欲,可以其喜洋洋,所有不堪的過往都棄之東流吧!乘上一葉扁舟,寄情山水中,縱情天地間,該是多麼快意的事情呀。這與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何其相似乃爾。

發現沒有,此時的蘇東坡已經把自己融合進天地湖海之間,一個不可世出的文壇巨人呼之欲出。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這篇豪放派詞的巔峯之代表作,高起點,大跨度,跳躍式,一干豪情直穿雲霄,任何時候誦讀起來都是蕩氣迴腸,餘音繞樑。

起首一句,聲調極爲高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要知道,唱歌演戲,第一句起調一定要從低到高才不至於虎頭蛇尾,也才能唱出味道,也才能出彩而不露怯。可是大手筆自有大手筆的排山倒海之氣魄,先生自有先生石破天驚的力量。首句亮完嗓子,一甩腔,接下來便縱橫捭闔,洋洋灑灑,一氣呵成。通篇飽滿圓潤,渾然天成,簡直是美極、妙極、壯麗之極。

就如京劇《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那段“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一樣,要博取彩頭,非大腕兒名角兒而不能爲之。

最後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忽然間大徹大悟出人生的真諦: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還有什麼不能放下的呢?

唐宋大咖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

東坡先生因爲這篇響遏行雲,振聾發聵的大江東去的濤聲,使得後世誤認爲,黃州就是三國赤壁大戰的戰場,實際上真正的戰場在蒲圻縣,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當然,由於先生的號召力和周瑜周公瑾的感召力不相上下,後人在尊重歷史事實和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和稀泥”。把黃州的赤壁,稱爲東坡赤壁,也就是文赤壁;把蒲圻的赤壁稱爲周郎赤壁,也就是武赤壁。很顯然是葫蘆僧判葫蘆案,難有公論。

當然,除了《念奴嬌.赤壁懷古》,東坡先生更是寫出了字字珠璣,句句空靈,篇篇仙風道骨的前、後《赤壁賦》。其中,先生用超凡脫俗的神來之筆描繪出了一幅幅出世入世的神作。讀來飄飄欲仙,靈魂出竅。“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更被廣泛傳唱。

如此看來,是天地造化成就了東坡先生,還是先生鍾靈毓秀了山水草木。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

(未完待續)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