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加坡《海峽時報》專訪李德紘院士:佳都科技以A.I.助力疫情防控受海外關注

近日,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副總裁兼佳都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紘接受了新加坡權威媒體《海峽時報》的專訪。今年以來,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戰“疫”的大環境下,李德紘院士積極參與佳都科技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科技抗疫”的項目,其中佳都科技人臉識別技術以及具有軌跡追蹤能力的紅外熱成像的測溫系統等項目都對疫情防控起到了顯著成效,不僅受到國內媒體的關注和廣泛報道,也受到了來自海外媒體的新加坡《海峽時報》的關注。

“A.I+紅外測溫”,助力公共防疫

在該報道中提到,在疫情期間,李德紘院士與其技術研發團隊,迅速響應加班加點,協助整合紅外熱成像、人臉識別和行動軌跡跟蹤等系統技術,提升“佳都A.I.智能體溫人臉追蹤監測產品”靈敏性及精確度,實現系統精準追蹤與發熱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即使是最終檢測呈陽性的無症狀攜帶者附近的人也能被迅速識別和聯繫。該產品利用“A.I.+紅外熱成像”技術,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鑑別出人羣中每個人的溫度,實現公共場所“無接觸式遠距”體溫監測,溫度識別精度±0.3℃,最遠距離達到6米。該系統支持應用人臉識別技術,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口罩”出行的實際場景,進行了專項人臉識別算法優化,對於未戴口罩的乘客也能精準識別並自動告警;同時結合視頻結構化、Re-ID、大數據分析技術,追蹤疑似感染人員軌跡,滿足公共場所高密度人羣中精準篩查、高效通行、安全可控的需求。

截至3月底,佳都科技的紅外測溫系統已在中國包括廣東、江西、山東、河南、貴州、湖南、山西、雲南等17個省份的28個城市投入使用,極大降低一線工作人員近距離接觸感染的風險,助力實現疫情的精準防控。步入後疫情時代,佳都科技還立足於“平戰結合”推出多款智能人臉識別測溫終端,滿足“非接觸時代”需求,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佳都科技在疫情期間推出的A.I.紅外測溫產品的應用場景

城市交通大腦爲疫情防控貢獻科技力量

此外,《海峽時報》還留意到李德紘院士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一直致力於城市交通大腦的升級應用,“交通大腦可以重建車輛軌跡並在模擬中回放、分析車輛路徑、評估道路狀況、優化交通信號操作以及監控停車場的使用情況。”李德紘院士向記者提到。該系統現已在廣州、宣城、合肥、宿遷等地落地取得顯著成效,助力當地交警疏導道路擁堵、提升交通治理效率。疫情期間,該系統針對疫情等突發公共緊急情況,可實現路面交通網絡及車輛的智能化調度管理。平臺提供疫區車輛身份檢測,重點車輛行駛軌跡分析等,實現疫區車輛的預警與跟蹤管控,用於重點車輛的預警、重點車輛的行駛軌跡分析,用於市內交通路口調度指揮等,爲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佳都科技還從城市安防、交通、城市疫情防控等場景出發,研發出多款針對疫情防控的人工智能科技產品及應用方案,用科技力量構建人工智能防疫天網,助力國家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身爲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的李德紘院士,憑藉其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取得的傑出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不止於此,“我希望在商業和學術領域都有立足之地。”因此,2018年李德紘正式加入了深耕人工智能應用的佳都科技,帶領團隊在計算機視覺和智能大數據兩大人工智能細分領域開拓新陣地。在被《海峽時報》的記者問及他在企業工作的回報時,李德紘院士表示:“回報是當你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變成對人們切實有用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作爲研究論文的那一刻”。未來,李院士還將與佳都科技一起,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上繼續攻堅克難,實現更多的A.I.技術的落地應用,真正用科技改變生活,讓城市慧變更好。

媒體知多點

《海峽時報》(全名:新加坡海峽時報)是新加坡關注度最高的英文綜合類日報,是新加坡報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旗艦刊物。該報歷史悠久,於1845年7月15日首次發行,發行量爲每日40萬份,是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