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女人选择成为一名军嫂,很多时候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和付出。生活中正是多了她们的理解和包容,才让军人的路走得稳、走得远。

李颖,安徽阜阳人,是武警河南总队焦作支队政治工作处人力资源股副营职干事杨佩森的妻子。2012年5月,他们牵手步入婚姻殿堂。她告别父母、告别亲朋、远嫁他乡,随杨佩森来到了中原大地,开始他们的幸福生活。说她是贤妻,是因为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婆婆无怨无悔;说她是良母,是因为她悉心教育两个年幼的孩子,她用双肩支撑着这个温暖的“小家”,她把对杨佩森的爱默默地洒进了绿色军营。

刚结婚那会,杨佩森回家少、见面少,照顾老人和孩子更少!公公在2010年9月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失语,生活上不能自理;婆婆也因常年患有脑神经官能症,精神状态一直不好。

双亲的身体状况时时刻刻牵动着杨佩森的心。为了能够让杨佩森安心在部队工作,不分散他的精力,她把对杨佩森的爱化作对公公婆婆的爱,每天按时给公公端饭喂药、洗衣、洗头。老人有时吃不下硬食,她就把各种食物磨成糊、做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从而减轻了婆婆的压力。婆婆见人就夸儿媳妇孝顺能干能吃苦,但其中的“苦”,只有她一人知道,她却从未向杨佩森倾诉过,更没有因为这影响到杨佩森的工作。

2013年2月,李颖因劳累过度导致羊水早破,儿子杨凯瑞仅8个多月就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出生了,而后又相继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康复治疗近半年。当时儿子出生时因杨佩森还在基层,孩子送到重症监护室后,杨佩森才在监护室的窗外见上第一面。休假刚半月就接到单位工作调整的通知,调任机关工作后因要尽快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常常加班加点,风里雨里都是李颖一人带孩子去医院做治疗。

2013年11月的一个晚上,儿子杨凯瑞突发高烧,当时杨佩森正在全力完成任务,已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回过家。为了不让杨佩森分心,她忍住给杨佩森打电话的冲动,冒着风雪自己背着孩子到医院挂号、治疗、拿药,等给孩子挂上吊瓶退烧后,又是一个人背着孩子回到了家,此时已是凌晨四点多。这样的事对于李颖来说,在以后的生活里已是常事

2017年9月,二儿子杨凯硕出生。杨佩森因迎接总队干部考核,只休了10天假便回了部队,她又担起了照顾俩孩的重任。面对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李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替杨佩森挑起重担,为他分忧解愁,因此她毅然决然地再次辞去刚上班两年的工作,全身心照顾年幼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婆婆。她一直把挑起家庭的重担作为支持杨佩森安心部队工作的基础,家庭料理得井然有序。

军嫂这个名字听起来悦耳,但更多的是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自从嫁给了军人,被人称为“军嫂”的那天起,李颖就无怨无悔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李颖常说:“我对绿色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要永远为丈夫安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在支队,李颖对杨佩森工作的支持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李颖经常开导杨佩森:“只要你安心部队、干出成绩,家里的事情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作为军人,他把艰辛和寂寞汇成坚定的信念,甘愿奉献一切;作为军嫂,她把理解和宽容融入心田,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六年来,李颖把苦累深埋心底,咬紧牙关,咽下那一声声唏嘘,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博大的爱织成了美丽的云彩,托起了杨佩森的理想与信念。

作者: 董圣杰、崔丹丹

更多精彩请关注

中国武警网https://wj.81.cn

可能还喜欢

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武警现实题材剧作《嘎兵阿嘎》首演亮相南京

新兵团 | “胖子班”的强军突击

本期监制:代   烽

▎责任编辑:吴   敏   

编      辑:王龙伟

▎校      对:丁宝顺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