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台新节目,年年都有新创意。转眼间,五年了,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从无到有,从强到精,从精革新,颠覆了一茬茬武警官兵对于战士文艺的认知,始终在重置着老旧的文化传播模式,持续攀登军旅艺术的高峰,打造了耀眼的武警文艺品牌,在军营内外引发强烈反响。

有人也许会心存疑虑,一群由执勤战斗一线官兵组成的战士文艺队伍,到底有多大的能量,面对思维越来越新潮、眼光越来越挑剔、自我意识越来越浓烈的年轻官兵,他们是否还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蹚出一条崭新的大道?他们的过人之处在哪里,他们留有什么“杀手锏”?

有军人的地方就需要战士文艺,任务越是艰巨的地方,越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从不怕山高路远,从不怕艰难险阻,把战士文艺带给战士,把崇高情怀融入言行;作品变了,但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强军正能量、激发练兵备战热潮的神圣宗旨没有改变。剧作界有一句名言“所有新故事,都是老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乍一听有些生硬,还带着一点投机。但细思量,会发现在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故事当中,坚持主题思想和艺术担当,找准“经纬度”和“临界点”,我们的故事就能深挖不竭、取之不尽,还总能推陈出新,并且新的有创意,新出时代内涵,新出一个又一个备受广大官兵推崇的艺术高度。

创新是一个伟大的课题,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深谙此道,所以屹立不衰。他们一路寻找搜集属于武警官兵自己的故事,取其精华,搬上舞台,不仅演给官兵,还要演给大众,在揭秘武警官兵的内心世界、弘扬军事文化的道路上做出卓越的贡献。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的基因,也是战士文艺的生命。五年来,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一批批战士文艺工作者心怀理想,潜心笃志、勇于攀登,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为广大官兵构建了独特的集体记忆。观察那些优秀的创演人员,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聚焦作品、专注创新。

战士文艺创新中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叩问自己。要想抵达高远意境,必经一番心灵苦旅。回溯野战文化小分队的发展历程,那些在基层在战士心目中熠熠生辉的精品力作,如《三班故事会》《魔鬼周》《嘎兵阿嘎》等作品无一不浸润着创演人员的匠心。陈忠实“背井离乡、奋笔四载”,才打造出震古烁今的文学巨著《白鹿原》,倘若过于看重投入产出、文艺变现,不尊重艺术规律,只会愈发急躁、消解创作能力,终将与战士文艺的真谛渐行渐远。五年来,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不向市场要效益,只从战场找灵感,不从流水线上找套路,只从兵心兵味中要情感,杜绝了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作品有数量更有质量、有高原也不缺高峰。没有高质量的创新,就没有高品质的作品,更难言高水准的审美。唯有以匠心守护战士文艺,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才能克服浮躁这个顽疾,拿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改造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吮吸着改革强军带来的丰富养分,葆有匠心,静水深流,不断筑就着战士文艺的高峰,为丰盈当代强军文化,书写着别具一格的史诗。

作者:盛飞 窦椋 陈培养

更多精彩请关注

中国武警网https://wj.81.cn

可能还喜欢

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武警现实题材剧作《嘎兵阿嘎》首演亮相南京

新兵团 | “胖子班”的强军突击

本期监制:代   烽

▎责任编辑:吴   敏   

编      辑:王龙伟

▎校      对:丁宝顺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