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曾志強 周濤 張永華

10月27日上午,一輛黑色越野車在集鎮主道上違法停車,車內乘客到路旁超市購物時,駕駛人用身體和毛巾遮擋車牌,很快就造成道路擁堵。這一幕被視頻巡查民警看得一清二楚,2分鐘後,街面巡邏民警將其當場查獲。這是建始縣紅巖寺鎮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雪亮工程”)試運行以來,建始縣公安局紅巖派出所通過視頻偵查快速破案的一起平常案例。

“類似快偵快破的案件還有許多。行動之快,得益於沿街密佈的‘天眼’。”在紅巖派出所監控中心,所長張涵指着視頻大屏幕介紹,分佈全鎮各地的180多個高清探頭,爲派出所“破小案,保民安”提供有力支撐,“自2017年底試運行以來,全鎮治安、刑事案件發案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盜搶騙等惡性案件破案率上升60%,社會治安秩序明顯改善,給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平安紅利’。”

紅利之一:186只“天眼”讓違法犯罪無處遁形

張涵介紹,“雪亮工程”是由恩施州政法委、建始縣政法委投資300餘萬元,於2015年底啓動的“綜治視聯網”立體化防控體系試點項目。2018年8月工程全部建成後,全鎮15個行政村(社區)共安裝高清探頭186個,其中交通智能抓拍探頭15個,治安防控探頭171個,分佈在高速連接線、國道、省道、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單位、易受災害地點、危險路段、與相鄰縣(市)鄉鎮邊界處等重要位置。

系統包括微卡口、違停抓拍、重點部位監控、智能廣播、遠程調解等子系統,主控中心設在鎮綜治辦,派出所設分控中心。通過對全鎮音視頻同步全覆蓋,有效構建了“互聯互控、資源共享”“一點布控、全網響應”的可視化指揮體系和集預警、偵查、管理於一體的綜合型監控平臺,具備值班備勤、視頻監控、警情處置、信息研判、合成作戰等功能,爲偵查破案提供技術支撐,有效提升公安機關快速反應能力。

3月20日,貨車司機鍾先生在停車卸貨時,放在駕駛室裏的手機被“路人甲”順走。民警通過視頻追蹤、設伏攔截,成功破獲一起流竄盜竊案,追回手機2部,用時僅2小時。3月29日,廢品店老朱在收購廢銅絲時被騙子調包,用1200元現金“買”回一袋泥土,民警經過4個多小時的視頻偵查,一舉擒獲3名外地籍詐騙嫌疑人,老朱的損失被追回……

“視頻偵查成了民警偵查破案的殺手鐧”,據派出所教導員康垚回憶,紅巖派出所全年共破獲刑事案件28起,其中有90%是依靠“雪亮工程”的技術支撐來偵辦的。“180多隻‘天眼’隨時都在監視嫌疑人的一舉一動,有效擠壓違法犯罪空間,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

紅利之二:智能抓拍治癒交通“腸梗阻”

紅巖寺鎮地處G50滬渝高速、318國道、S339省道、“紅景旅遊公路”等交通要道交匯處,是出入建始的必經之地,過境車輛逐年增多,前往高坪石門河、花坪小西湖等風景區旅遊休閒的自駕遊車輛與日俱增,作爲全縣乃至全州重要交通樞紐的紅巖寺,道路交通管控壓力極大。

“每逢春節,集鎮經常堵得水泄不通。在高峯期,派出所的主要精力就是疏導交通。”派出所副所長郭好佳表示,“2018年春節期間,擁堵的情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腸梗阻’已成爲歷史。”在監控中心,他切換各個路口的視頻監控,畫面顯示,集鎮上道路暢通無阻、車輛有序通行。

遍佈全鎮各村(社區)出入口、國(省、縣、鄉)道過境路口的15套微卡口系統,與安裝在集鎮主要街道、重要路口的15套智能違停抓拍系統相互銜接、嚴絲合縫,構成一張全天候“電子”監控網,不但能第一時間抓拍超載超速、佔道停車等違法車輛,還能輕易鎖定交通肇事車輛軌跡,爲打擊違法犯罪提供電子證據。

依託技術支撐,紅巖派出所及時制定整治違法停車、貨車超速超載、騎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10餘條管理措施,向影響道路交通秩序的頑疾宣戰;定期組織重點交通違法行爲集中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酒後駕駛、假牌、套牌、違法停車、大貨車超載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爲,努力營造嚴管重罰、以打促防氛圍,努力提升交通參與者文明、守法的交通意識。

“通過集中整治,集鎮上隨意掉頭、違法停車等問題明顯減少。”郭好佳介紹,機動車靜態違法抓拍、微卡口車牌識別等功能,實現智能抓拍全覆蓋、無死角,全年共有4000餘輛次機動車因在嚴管道路上違停受到處罰;同時,高於80%的交通事故都能通過“雪亮工程”提取監控視頻、還原事故真相,爲公平劃定責任、快速恢復交通提供極大便利,紅巖派出所處理的300餘起交通事故,未發生一起行政複議案件,嚴管快處讓集鎮交通秩序煥然一新。

紅利之三:智慧警務延伸管控防線

近年來,紅巖寺鎮城鎮化建設迅猛發展,重點工程建設、道路施工、徵地拆遷等領域矛盾糾紛多,若不及時化解,極易誘發治安刑事案件。因涉及範圍廣、牽涉精力多、管控難度大,摸排化解矛盾糾紛、消除治安隱患始終是紅巖派出所在社會治理中的難點和重點。

“天眼”全天候掃描,智能廣播“點對點”喊話及時制止現發違法行爲,遠程調解提前介入羣衆的“雞毛蒜皮”……坐在監控中心大廳,紅巖派出所民警體會到了智慧警務的威力。

對摸排發現的矛盾糾紛,派出所及時聯繫當地村幹部,利用村(社區)“遠程音視頻調解室”組織遠程調解,讓當事人通過音視頻終端與民警“面對面”交流。“這樣既能滿足糾紛當事人需要民警參與調解的心裏,又避免民警往返奔波耗費時間,工作效率高。”所長張涵介紹,通過遠程調解,派出所先後妥善處理羣衆糾紛20餘起。即便是村委會或社區調處涉及羣衆利益的“雞毛蒜皮”小事,派出所也會安排民警參與,對當事雙方析理說法、以情化人,及早介入、前移管控防線,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雪亮工程”在村、社區辦公場所安裝22套IP功放、IP話筒,在紅巖集鎮、桃園社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41個IP音柱,與視頻系統組成一套可視化智能廣播系統。值班民警開展社會面治安視頻巡查時,一旦發現有車輛亂停亂放、扯皮打架等問題,可立即向街麪點對點喊話,及時予以糾正、勸阻,起到震懾違法犯罪、壓降發案率的效果。

同時,派出所還利用智能廣播音視頻同步全覆蓋的優勢,每日早、中、晚3次播放“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相關政策和防入室盜竊、防電信詐騙等公共安全常識音視頻;遇有羣衆集會、紅白喜事、屋場會等時機,也會利用智能廣播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提示,提醒、監督羣衆嚴禁酒後駕車、不搭乘“三無”車輛等,全覆蓋、多角度開展公共安全和法治宣傳,將安全觸角延伸到羣衆的日常生活中。

“向科技要警力,打造智慧警務,提升警務效能,築牢平安基石,羣衆滿意度和安全感大幅提升。”建始縣公安局負責人說,“雪亮工程”在打擊犯罪、治安防範、社會管理、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爲探索建設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提供了新思路。(編輯黎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