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是一部讓人一看片名就想看的港片。

它去年9月在中國大陸上映,今年獲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最佳攝影等11項提名。

但最終只拿下了最佳美術指導。

論題材、劇情、情緒表達,它的確不如拿下8大獎的《少年的你》有衝擊力,但自有一番細水流長的生活況味

海報

麥曦茵編劇、導演,許鞍華監製,鄭秀文、賴雅妍、李曉峯主演,任賢齊、劉德華客串,陣容引起人的興趣。

麥曦茵是誰?

她是2010年陳偉霆、鍾欣潼主演的電影《前度》的編劇和導演,更是《志明與春嬌》的編劇。

這兩部的亮點,都是將感情與人心講得鞭辟入裏,細膩動人。

此次,麥曦茵將張小嫺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改編,講述一個苦澀又溫馨的都市成長故事。

夏如樹(鄭秀文 飾)是一個平凡的香港女孩,有一天,她突然得知父親的死訊。

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個驚天的祕密——

自己竟然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一個在臺北,一個在重慶。

很快,臺北的如枝(賴雅妍 飾)和重慶的如果(李曉峯 飾)都趕來了。

三個不同地域、性格迥異的女兒,在共同的父親的葬禮上首次碰面。

場面,有點尷尬,又有點好笑。

三人互相打量,但神情中沒有怨恨之色,更多的是,好奇

重慶的如果聽不懂粵語,偷偷問臺北的如枝,周圍人看着她倆交頭接耳。

兩個如

火化時,除了如樹,如枝和如果都掩面哭泣,如樹好奇地看着她倆。

如樹:你們和老爸的感情很好哦?

葬禮結束,三個女孩一起回老爸家,細水長流的生活才真正開始。

比起張小嫺的原著《我的愛如此麻辣》,改編後的電影顯然更側重三姐妹親情和各自創傷的癒合

一起給爸擺飯,一起看電視,一起去爸的火鍋店裏做火鍋,一起看到蟑螂跳腳......

擺飯

一起看電影

一起做火鍋

一起怕蟑螂怕得要命

即便是在說到各自認知中的父親時,三姐妹也沒有絲毫裂隙。

“我後來再見到他,是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跟他也是那個時候才相認的。”如枝說。

“那你還行啊,至少他還去了。”如果道。

如果:“那你還行啊,至少他還去了。”

在如果的成長中,父親缺席得更久。

“我的畢業典禮,誰都沒來。”

“爸不知道嗎?”如枝忍不住問。

“知道啊,可是他說火鍋店太忙了。”如果輕描淡寫一句。

“他說火鍋店太忙了”

作爲觀衆的我們看得心酸。

比起如枝和如果,如樹是待在父親身邊最久的孩子,擁有最多和父親相處的時光。

但她卻是與父親感情最不好的。

葬禮上,她要經別人提醒,才知道父親信佛。

任賢齊:“你爸是信佛的。”

如樹:“我爸爸信佛的嗎?”

父親火鍋店的夥計們,甚至連醫生(任賢齊 飾)都知道的事,她作爲女兒卻一無所知。

給父親擺飯,如樹道:“我隨意買的,他好像沒什麼東西是不喜歡喫的。”

是真的沒什麼東西不喜歡喫,還是壓根不知道父親愛喫什麼?

比起如樹早早地結婚搬出去住,如枝和如果顯然更珍惜與父親相處不多的時光。

三個老婆,三個女兒,父親最終選擇留在如樹身邊。

是因爲如樹很早就失去了母親,還是因爲如樹的母親是他的第一個老婆?

往事不可知,而如樹也確實對自己的父親一無所知。

如樹

如今,三姐妹聚首,一起拼湊起一個完整的父親,這何嘗不是對缺失的親情的補償

不管他選擇了什麼,他還是傷害了我們。”

片中有一幕非常微妙。

如樹和如枝談起父親與自己母親的分分合合,如樹說到“他一直沒說他在臺灣的那幾年,到底在做什麼”時,故意看向如枝,一字一頓,加重語氣。

“到底在做什麼”

而如枝也若有似無地說起父親去臺灣的原因:“可能在香港也不太順利吧。”

“可能在香港也不太順利吧,後來又回到臺灣,兩個人又再遇到”

談不上針鋒相對,但怨念和無法掩飾的得意還是有的。

不過,她們更關心的,是父親在這三段關係中的真實心意

“所以我爸是先遇上你媽(初戀),後來纔跟我媽結婚的?”

“所以我爸是先遇上你媽(初戀),後來纔跟我媽結婚的?”

讓人笑噴的是,這時一旁的如果真相了:

“那要這麼算的話,到底誰纔是第三者啊?”

“到底誰纔是第三者啊”

是啊,誰纔是第三者?

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紛紛擾擾,還說得清麼?

與其糾結清算上一輩的恩恩怨怨,還不如活在當下

所以三姐妹並沒有反目成仇,而是在彼此的敘述中,補足那些缺失的點滴過往,好像這樣就擁有了一個完整的童年、少年

夏家三姐妹

即使,只是安慰。

這是麥曦茵對人性和人情的洞察,三姐妹其實都不瞭解父親,她們所知的,都只是父親的某一面。

她們需要聚在一起,將自己所知的坦露出來,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父親,這纔是她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她們太缺乏父親的陪伴了~

即便是如樹,因爲與父親長期隔閡,父親於她,亦是另一種缺失。

更不用說得到最少的如果。

如果

如果的大大咧咧,她表面“一切都無所謂”的姿態,她被問到“你爸爸會接你嗎”的語塞,甚至對相親和婚姻的抗拒,都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存在她心底的創傷。

如果笑談“不被選擇”

如果被問及“這麼喜歡香港怎麼不去”,忍淚反問:“您覺得是爲什麼呢?”

有麥曦茵對人性和人情的洞察,再加上許鞍華對生活的娓娓道來,造就了這一出醇香雋永的生活劇。

比起反目成仇,明爭暗鬥,這樣的抱團取暖實在暖心吶~

那是輾轉於世間才終獲得的一笑泯恩仇

也是對人,對事,對生活的寬容

而暗合片名《花椒之味》的火鍋,很多時候,它是情緒釋放的通道

三姐妹繼承了父親的火鍋店,她們從天南地北趕來,在火鍋店工作、生活。

她們在濃烈的色香味中釋放自己的情緒,寄託自己的情感。

這道富有煙火氣息的美食,實在是這類生活片的絕佳佐料。

三姐妹研究老爸火鍋底料的祕密配方,殊不知,她們的感情也在其中慢慢熬製,直至百味消融,濃厚醇香。

直至血緣的牽絆癒合成長的創口

比起李安《飲食男女》的厚重,這部港片質地輕薄,是笑中有淚的輕喜劇。

醉後的如枝憨態可掬

對於火鍋的特寫也很誘人。

看完這部片,我也好想去喫頓火鍋,就着影片裏的酸甜苦辣品味鍋中的滋味。

能改出這麼動人的故事的人,一定很懂得生活,而能把這麼動人的故事拍出來的人,一定早已嘗過生活的滋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