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朗,古建築學者。上世紀80年代起,巡着梁思成的足跡,李乾朗在大陸勘察傳統建築,足跡遍及20多個省。他以剖面、掀頂及鳥瞰等透視角度手繪經典古建築,“穿牆透壁”揭示它們的空間美感與內外玄機。

李乾朗手繪作品

我今天沒有把全部作品都拿過來,我只講一個簡單的概念,就是圓跟方對中國古建築深遠的影響。這個影響是長達兩三千年的。

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所有的動物,它的巢穴都是圓的。你看鳥築巢,沒有人見過方形的巢吧。北京那個運動場——鳥巢,它也是圓的,不過帶點橢圓就是了。你看所有的蘋果,所有的動物的腦袋都是圓的。你要真的找個方的,真的還不好找呢。

所以方的好像是人工的,是人去做的,是來對抗神的,因爲神都做圓的。你要證實我是個人,我還可以人定勝天,這個話現在不宜這樣講。但是古人他們是有這個雄心,說人可以勝過自然。我覺得方形的出現就是證明人有一點點能力,是可以跟自然互別苗頭。

問題是古代的人對這兩個形狀也有很多的想象。因爲他環顧一週,覺得天是圓的;太陽從東邊起來西邊下去就有方向,他認爲地是方的。東西南北,所以有所謂的天涯海角,你要是走到邊緣可能還掉下去了。換句話說,他們就構思了天是一個圓蓋子,地是方的。

在漢代的畫像石裏,我們就看到很多的圖像。伏羲氏跟女媧氏,他們就拿了一個畫圖的工具。男人拿的是直角,女媧氏拿的是圓規,你看他們還交尾呢。這個是非常遠古了,這樣子創造了天地。

這種圖形西方人有沒有?西方人一樣也有。在英國史前的這個Stonehenge,它也是用石頭,那個石頭很大,大概是十幾米以上,就等於我們三四層樓高。它非常辛苦的,居然可以把它排成一個圓。中間是方,但是不是那麼嚴謹的正方形,有一點歪。

這個在世界的考古學上還是一個謎。有人說這個是由太陽影子來計算曆法,看是365天還是多少天。有人說這跟祭祀天地有關係的,那就很像中國了。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說像法老王那個金字塔一樣,說在這個塔心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總而言之,這個圓跟方在西方世界裏,他們也是投以高度的好奇在談這個問題。

我覺得中國人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好像把天地想成是可以感應的。你看人本身就有所謂的圓顱方趾,就是圓的頭顱跟方的腳趾頭,這樣就把天地納在一個小空間。

在古時候,做官人家的那個官服,你知道它上面的圖案是什麼?是雲,有些時候這裏還有太陽、月亮,這裏還有飛鳥。到這個袍子的底下就是浪花,海在這裏。那總要有陸地呀,它會有海上三仙山。

如果說古時候的一個王公貴族他這樣走出來,其實就是天啊、海啊、地啊,排山倒海走出來。因爲他那一身衣服就是天海地整個這樣走出來的。中國式的這種對形象的看法,真是天地攏於一世,攏天地於一身。

我們現在看一下天壇。我當時去看天壇的時候是大概三十年前,我們還可以到裏邊去,他特別優惠我們這些研究建築的。因爲我受了梁先生啓發,我覺得讓中國人能夠了解中國建築,那是他一輩子的心願。我當然不如他,但是因爲我擅長於畫圖,我就想到一個問題:我怎麼樣讓這一個建築物,能夠讓每一個人像一隻蝴蝶或一隻鳥一樣在裏面翱翔。

這個房子是三個屋檐,我就想用切蛋糕的方法,讓它這個部分是被截掉的。這個部分被截掉了,其他部分還能看到瓦片,看到圓的藻井、斗拱,底下還有很多的柱子。這個柱子它就很巧妙的,因爲有二十四節氣,所以是二十四根。然後一年有十二個月,它中間那一環是十二根。再來是四季,所以它裏面還有四根,上面有個方形的梁。

天壇祈年殿

所以天壇祈年殿不是你想象中全部都是圓的,它其實中間有一段是方的。你看到沒有,在半空中有一個四角形的梁,那個圓還架在方的上面,非常靈巧。這個你在外面是看不到的,你一進去就知道,哇,它有玄機的。這樣的一種設計就使得它雖然只是一個建築物,但是它的意義能夠擴及天地。

祈年殿圓形藻井

上面是圓的底下是方的,也不單是我們傳統中國的想法,印度來的佛教他們也有這種想法。你看這個是中國的龍門石窟,它就是雕一個佛在那裏,但是它的正上方是有一個圓的,好像一個蓮花,還有那個蓮蓬。他們也是圓放在上面,方放在底下。

洛陽龍門石窟蓮花藻井

不過從圓要轉成方會有一個形狀的衝突的問題,所以通常圓要先轉八角,再轉方:圓—八—方。

早期圓的寶塔在印度是有的,中國已經只剩下一個,還是十二角形的,嵩山嵩嶽寺塔,遠看就是一個圓的。但是後來比較流行的是八角形的塔,像應縣木塔,還有我們在廣州看到的六和塔,一般它都轉成八角的,所以那個基座一般還維持是方的。

至於我剛纔講爲什麼他們喜歡圓或方呢,如果從哲學上看,圓是代表它的起點跟終點是琢磨不到的。你可以說這裏是起點,但是你繞了一圈之後呢,它也是終點。這個在哲學上有一種再生或者是圓滿的意思,所以中國有很多的建築喜歡做圓的,是因爲他們想要讓它結局是圓滿的。

如果大家能夠接受封閉的這個圓,那中國古建築就不勝枚舉了。你看這個紫禁城裏面的涼亭,它是天圓地方,但圓要轉方,要過渡,所以它先轉八角形,再轉方形。

紫禁城天圓地方式藻井

臺灣有一個佛寺,它最上面是個圓,用斗拱轉八角,最後轉成方。

臺灣龍山寺八角轉四角藻井

我們看剛纔那個只是一個佛寺,連孔子的大成殿它也這樣做。就是說不管是儒釋道都這樣做,都是圓—八—方。

臺北孔廟蜘蛛結網藻井

問題是對天的想象中國古代也很有意思。你看那個《西遊記》就知道了,有南天門,還要去大鬧天宮,他認爲天上也有一個宮殿。這是山西的淨土寺,他做了藻井以後,居然在它的上面這一帶還做一個樓閣。你看,四邊都有樓閣。這裏是藻井,雙龍抱珠。當然我們現在看起來是蠻可愛的。

山西應縣淨土寺天宮樓閣

我有一次到山西南部的晉城,看了一個二仙廟,它是供奉兩個神仙。它就果真在這個菩薩的前面做了一個樓閣,樓閣上面還有一個彩虹橋,讓神仙在上面也可以互通。

山西晉城二仙廟天宮樓閣

這個當然只是一個房子裏面的房子,但是做得非常精緻,讓你愛不釋手。這個應該說是架牀疊屋了,房子裏面還有房子。

山西晉城二仙廟

那這樣做得大一點,就是宮殿。大家都到過雍和宮,它就是三個殿,中間一個主殿,旁邊兩個殿。它就用一個飛廊,在空中把它串起來,這樣溝通也比較方便。

雍和宮

所以我舉這幾個例子也就是說,中國人對於天上的那一個世界也有一些想象,他們用建築的方法把它做出來,讓大家可以更具體的理解。

至於說圓跟方,也不見得是平面,有些時候還可以抽成立體的。你看這個塔剎,上面是圓的。這個塔脖子,他們叫塔脖子,還有塔身都是圓的。但是降到底下,它就轉成八角,最後轉成方。

山西五臺山大白塔

這個是喇嘛塔,在山西的五臺山。可惜這個塔是實心塔,你只能在外面繞它一圈。

有沒有可能讓我們進去裏面?有,遼代的應縣木塔。它裏面是空的,就讓你在裏面行走。大家看,裏面是空的,你可以在裏面一直盤旋上去。換句話說,這個圓跟方是三維的、立體的。這個就是上圓,中就八了,再轉方臺。

山西應縣木塔

西安法門寺我想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時代的,法門寺十幾年前不是出土了一些文物嗎,它也出現這一個比較小的小塔。這個叫單層塔,你看它上面那個剎也是圓的,然後就變成方。但是它跟儒家有身體有左右耳房不一樣,它是四邊都有門的。這一種就是曼陀羅,這是印度的思想,四邊開門叫四出階。

陝西法門寺鎏金銅塔

所以我這樣講你們就可以體會得出來,中國自己有遠古的想法,但是它也不排除周圍包括印度和西方的這種想法,它也接受。

如果你到北京,我推薦你去看這個。一個非常漂亮的正方形的殿堂,在一個方島上,水池是圓的,這個叫辟雍。闢就是和氏璧,就是圓,雍是水,有水岸的意思。

國子監 辟雍

乾隆皇帝讀了那麼多的文獻,他命人做的這一個國子監,幾乎是一個正方形的建築物。國子監用我們現在的理解就是大學,研究所、博士班。

反過來裏頭是圓的外面是方的也有。這個是在承德的普樂寺,它就是中間是圓的外面是方的。一般佛教比較喜歡用這種做法,圓小而方大。

承德普樂寺

至於說畫圖的方法,我後來又想,如果我不這樣子破壞它切它一塊,該怎麼讓大家看到呢?我用這個掀蓋的方法,把這個屋頂拉起來。我看到裏面的樑架,看到裏面的斗拱,看到一圈窗子。然後讓它騎在方樑上。方梁在底下,四邊再出四個小屋頂。所以它的平面圖就會變成這樣子。

用這種上下的方法來表現一個房子,你就瞭解他蓋房子的時候的那個次序。因爲你不能老是給人家看一個成品,我要知道它怎麼裝的。我覺得這個有一個教育的效果,特別是對中學生大學生幫助很大。所以後來我就大量畫這樣子的圖。

說穿了,我好爲人師,我自己懂了一點皮毛就希望別人也知道。也許我有錯誤理解的,大家還可以糾正我呢。

至於說圓跟方的組合,我講到這裏其實你們都已經知道了,土樓就是圓跟方的組合了。這個很出名的一個,叫振成樓,全部是夯土的。哎我們往裏面一瞧,它其實是兩個圓,但是中間那個拜祖宗的地方是方的,就是圓中有方。

福建土樓

再看一個,它也是兩環的,內部那一環有點像馬蹄形,然後帶一個方。馬蹄形怎麼解釋呢,馬蹄形是半圓半方、不方不圓。

福建土樓

好,這個就半圓半方了。這個很出名的,被列爲省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前方,但是後面是圓的。這是安貞堡,在閩西一帶。我去過好幾次,其中有一次是剛收割以後,那個梯田都是水,非常美。人的生活跟大地跟土地都是結合在一起,古人的這種想法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福建安貞堡

從後面看它就是圓的,問題是它在一個坡上,所以就會有一點像階梯一樣的,一節一節一節反而更好。

再來一個就是皇帝的墳墓。它也是後面是圓的前面是方的。這個就是永樂帝明成祖的長陵,前面有好多殿堂,最後面是一個寶城,它的地宮又是一個圓的。

北京長陵

連我們那個印章都上面是圓的底下是方的,當然上面是圓的是比較好用的,因爲它跟你的手接觸。但是不管怎麼樣,設計總是讓你的想法跟真正的實用能夠疊在一起。這個就是我們講的那個巧,就是你的想法跟那個物的本性居然結合了。巧就是雖由人做,猶如神助。其實是你設計的,但是人家覺得好像是天工一樣的。

那我們對天崇拜到這個程度,對地也不能夠忽略呀,對不對?你們有沒有發現,畫山山水水最多的是中國畫家,他們還把它稱爲山水畫。你很少看到畢加索在畫山吧,畢加索好像對山水沒什麼興趣。

你看,這個晉祠跟佛教沒關係,這是中國傳統祭祖先的祠堂。它在山水之間,它的正殿門口有一方大水池,上面還有一個十字型的橋,讓你走橋的時候可以看到底下有水,好像凌波越過。就是說你在岸邊看水是一回事,你上橋看水又是一回事,它讓你跟水的關係好像更親近一點。

山西晉祠聖母殿

我們說引水界氣,水放在這個殿前。紫禁城把北海、中海、南海的水拉到皇宮前面來,而且還繞一個彎:金水河,我想這個大家都知道。而且它一定要繞這個彎,它不會是直的,一定要往前面繞。我們講細水長流,那個水就慢下來,對他們古代來講,氣就生成了。

紫禁城金水河

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王羲之那個故事,等一下我們會講到。我找到一本《環翠堂園景圖》,明代萬曆年間的版畫。他們做到什麼程度呢,當然我們也覺得它有一點太形象化了。他們做一個桌子,上面就挖了一個水渠,文人雅士就圍着那個桌子。然後他們命書童給他斟水,水在那個槽裏面流,然後他們把酒杯放進去。你看,太形象化了,我們都覺得現在的社會不可能這樣做。

《環翠堂園景圖》版畫

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他們不是這樣玩,他們是真正融於大地的。那這種把它濃縮到一個特定建築物裏面,做非常象徵性的設計是後來的發展。

我們還找了幾個。左邊上面是宋《營造法式》的,底下就是剛纔那個環翠堂的版畫;右邊上面那個是紫禁城裏面的禊賞亭,右下角那個是最有趣的,那個是潭柘寺。潭柘寺是在北京西邊的一個佛寺,非常古老。他們說還沒有北京城就有這個潭柘寺,可見這個是超過六百年以上的佛寺。

好,我給各位看,在圓明園的設計圖裏面也有很多。這是圓明園的原始設計圖,打格子的那個是建築物。你看水到建築物的門口就繞了,至於繞成什麼形狀,這個我們今天不曉得,是有特別意義還是一個圖形或文字,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引自郭黛姮編著《遠逝的輝煌—圓明園建築園林研究與保護》

這一個就是乾隆皇帝做的禊賞亭。它有一個亭子,這裏有兩個水缸,然後就讓它流下來,水從南端進,有點像長江黃河去繞了很遠。我相信這個水從進口到出口可能需要一分鐘以上,慢慢流,慢慢流。它上面有一個木板做的小船,小船上面就是酒杯,最後從北邊這裏流出去。

禊賞亭

現場是這樣的。我去的那一天它沒有放水,我有點惆悵:啊,怎麼沒有水呢,不是山川山川嗎?

禊賞亭流杯渠

但是我去看了潭柘寺。它是山泉,我在山丘上拍。它就有一個渠道,兩邊修竹。你看它就在左邊流進去了,轉個彎,從東邊進然後從西邊排出去。

潭柘寺

從哪一邊進哪一邊出有沒有原則?有。通常來要好,去要不好,這樣對你纔好呀,對不對?所以他們會找個羅盤來看,吉方是進水,出要兇,所以要吉入兇出。有點迷信,不過你姑且聽之,古人就是想得非常細緻、非常周密。

我剛纔講過如果你從右邊這裏看的話,它是一條龍,還有兩個眼睛。但是你如果走到對面看回來,它也是兩個眼睛,但是變成老虎。

潭柘寺流杯渠

在座可能有很多朋友是設計的,不管是建築設計、產品設計,或者是平面設計、服裝設計。我今天只能跟各位講簡單的天圓地方,以及在中國的傳統上他們的看法是怎麼樣。

這個是上海博物館。設計師就真的把圓跟方組在一起,上面是圓的,底下是方。這個房子究竟有沒有得到建築獎呢,我也不曉得,但是它是這麼一個想法。它還有兩個耳朵呢,它在學古代那個鼎,國之重典,因爲上海博物館裏面就有很多青銅器。我覺得設計建築師可能他有這樣的聯想也說不定。

上海博物館

文章爲李乾朗先生的演講

微信搜索關注:明清傢俱研習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