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曾克林是东北地区的老资格,他率领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部队是最早一批进入东北地区部队,并迅速壮大了力量,而且还曾乘坐苏军专机飞抵延安回报东北的工作,得到了延安方面的高度肯定,正因为如此,他被任命为第3纵队的司令员。国军方面:制定了“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把我军在南满的部队消灭,然后再稳扎稳打向北满进攻,最后将我军挤出东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百万东北关东军纷纷举白旗投降,东北一下子出现权力真空,此刻延安和南京方面都同时盯上了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派出部队抢先进入东北。

延安方面:命令靠近东北的冀热辽军区第一时间向东北进军,当时由于缺少飞机、船只,战士们大部分靠两条腿“跑”到了东北。

南京方面:借着美军提供的飞机、军舰大批运输部队到东北,短短时间内就将数十万军队运到了东北。

虽然我军在苏军的帮助下,抢先一步在东北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国民党有美军空军、海军支持,到1946年初,国民党在兵力上仍然不可小觑。双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国军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大城市,而我军则控制着广阔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南满地区,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


国军方面:制定了“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把我军在南满的部队消灭,然后再稳扎稳打向北满进攻,最后将我军挤出东北。

我军方面:制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应对方针,联合兄弟部队采取灵活战法,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密切配合的战法与敌人周旋。

到1947年3月,双方已在临江和周边地区展开了三轮较量,在这期间我军虽然遭到敌军的猛攻,但是都抗了下来。到3月下旬,双方在南满地区依然处于拉锯战,为了不给我军丝毫的喘息时间,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长官又果断调集10万大军,再次剑指南满,向临江发动第四次进攻。

这一招的目的就是趁热打铁速战速决,不给我军休整时间,企图逼迫我东北野战军第3、4纵队与之进行决战,解决南满问题。


面对杜隶明的作战计划,我军也制定了应对措施,中共辽东分局立刻调善于打硬仗的第4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与第3纵队的司令员曾克林组成联合指挥部,共同应对。

当时曾克林是东北地区的老资格,他率领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部队是最早一批进入东北地区部队,并迅速壮大了力量,而且还曾乘坐苏军专机飞抵延安回报东北的工作,得到了延安方面的高度肯定,正因为如此,他被任命为第3纵队的司令员。而韩先楚作为第4纵队副司令,在级别方面逊色与曾克林。

因此在此次战役中,主帅为曾克林,副手为韩先楚。上级也是这么安排的。


但是在战役的实施组织阶段,主帅和副帅却在决策上产生了冲突,结果韩先楚的意见得到了上级的支持,作战按照韩先楚的意见执行。这样,副帅就取代了主帅。

大家都知道到,临阵换将,这犯了兵家大忌,那么上级为何要冒险做出这一决定呢?

这就要从两人对战役的决策分歧说起。两人围绕先打敌暂编20师还是敌89师争论不休。

曾克林主张稳健保守的打法:先吃掉力量较为弱小的敌暂编20师,因为该师是滇军出身,属于杂牌军,装备落后,且在我军侧翼,比较容易拿下。而敌89师是国民党嫡系,汤恩伯曾任该师首任师长,战斗力很强,而且周围有兄弟部队支援,一旦我军1天内啃不掉这块硬骨头,周围敌军会迅速聚拢,很容易导致我军被包围。

而韩先楚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主张:先攻打敌89师。他指出杜隶明的战略方针“先南后北”,如果我们不先打垮强劲的敌89师,就很难打乱杜隶明的这个战略,相反如果我们先啃下这块硬骨头,那么敌暂编20师也就不打自败。与此同时,敌89师刚从外省调来,对我东北的地形等状况不熟,且自恃装备精良骄傲轻敌。如果我军抓住敌人的骄傲特点,诱使得他进入红石镇的包围圈,那么我军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吃掉他的。


双方争论不决,曾克林于是提出等到敌暂编20师到通化后再打,但是熟悉战场规律的韩先楚指出:不能等,错过时机,敌暂编20师、184师、2师到时候都会上来,就很难吃掉敌89师。

于是双方经过商议,决定将两种意见上报上级首长决定,辽东军区见到电报后,第一时间复电:“完全同意韩先楚的意见,由韩先楚统一指挥3、4纵队,力争迅速彻底歼灭敌89师。”

接到电报后,曾克林大度地积极配合韩先楚进行作战部署。4月3日,我军在红石镇布置好“口袋阵”,敌89师果然进入红石镇伏击圈,我军战士如下山猛虎狠打敌军,一举消灭敌89师。该师师长万宅仁在混战中化装狼狈逃跑,汤恩伯的起家部队就这样被消灭了。

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在东北的关键一战,之后,韩先楚开始独当一面,不久被任命为四野第3纵司令,后来在辽沈战役中,他又靠着敢打的作战风格屡立奇功,被赞誉为“旋风将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