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醬酒熱,有人卻“兵走麥城”。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

  2016年下半年,伴隨飛天茅臺價格飆升,酒業颳起醬酒“風口”。

  2017年,各路人馬湧入貴州仁懷茅臺鎮,目的只有一個:賣醬酒。天德酒業有限公司小股東兼品牌策劃總監張雨(企業及人名均爲化名),就在此時來到了茅臺鎮。

  張雨曾在媒體工作,經朋友介紹和天德酒業老闆認識,這是茅臺鎮一家中型醬香白酒企業,主要銷售散酒。眼看醬酒財富來襲,老闆希望能從散酒轉型品牌打造,於是組建了獨立銷售公司,聘請專業人士,張雨成爲4名發起人中的小股東。

  2017年3月,項目正式啓動。但“醬酒財富”似乎與張雨無關——公司存活11個月共回款400多萬,但僅人員工資、廣告費用、其他投入等已經超過500萬。2018年2月,公司被迫進入清盤結算。

  面臨“醬酒財富”大潮,背後又有茅臺鎮酒企相助,醬酒追風怎麼被套了呢?

  有品質無品牌

  電話營銷“劍走偏鋒”

  2017年3月,天德酒業銷售公司開業,公司註冊了“紅葉”商標(化名),準備在以往散酒銷售的基礎上,打造自有品牌。

  按照常規,上市第一板斧就是市場招商,讓張雨意外的是:推出的新品竟然無人接招。

  項目啓動前,公司將紅葉醬酒與市場同價位流通產品盲品對比,酒質相差無幾。當時張雨和團隊認爲,同等酒質,紅葉價格略低於可以打開市場,但醬酒市場的殘酷現實,讓他被打了一回臉。

  2016年以來,儘管醬酒大熱,但品牌集中化趨勢非常明顯。茅臺鎮中小醬酒企業大都有品質、無品牌,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市場推廣能力,加上傳統酒商對人員、市場費用等“苛捐雜稅”要求不少,公司忙活了一個月,也沒有找到經銷商。

  此路不通,有散酒銷售經驗的大股東決定轉型電話營銷。公司招聘了40多個員工,通過收集信息或者花錢購買資料,獲得了大量消費者數據,直接向顧客電話推銷。

  電話銷售後,公司每月開始有回款,但問題不斷。首先是電話銷售實行低底薪高提成制,底薪爲1500-2500元,這在當地難以招到優秀人才,50%以上員工都完不成銷售業績,人員進出不斷;其次是電話銷售能出業績的員工,在贏得客戶信任後往往“倒賣”其他酒水給客戶,甚至有人撈一把就走,影響公司聲譽;此外,很多外地客戶大都喜歡眼見爲實,公司地處茅臺鎮,開展品鑑及客戶溝通不便,往往“好酒也怕巷子深”。

  針對上述問題,張雨進行了反思:作爲茅臺鎮醬酒企業,生產基地可以在當地,但銷售公司應該設在遵義甚至貴陽,人才缺乏和市場狹小的難題容易解決。同時,大中城市市場容量大,更容易開展品鑑和消費者互動,項目說不定能起死回生。只是,世上沒有後悔藥。

  廣告+互聯網

  壓垮資金最後一根稻草

  經過3個多月的電話營銷,遲遲打不開市場。大股東和張雨商量,轉換思路從互聯網營銷破局,真正打造品牌,而不是靠電話營銷賣點貨。

  公司大股東有過成功的散酒銷售經歷,張雨在媒體有品牌策劃經驗,但對如何藉助互聯網打造醬酒白酒品牌,都沒有實踐操作經驗,於是,他們只有摸着石頭過河。

  於是,大股東決定,在百度進行競價排名,在各大網絡媒體上投放招商廣告,尋找合作者,但大都石沉大海。看到市場波瀾不驚,公司發起第二輪攻勢,舉辦了新品發佈會,在各大媒體發稿,依然沒有明顯效果。

  最後,大股東決定複製當年散酒打開市場的成功經驗,在醬酒氛圍較好的廣東投放戶外廣告,希望藉此招到大商,180萬的廣告費砸下去,最後顆粒無收。

  結果,戶外廣告成爲壓斷公司資金鍊的最後一根稻草。開業以來,公司淡季月回款只有20-30萬元,儘管春節能夠衝到80萬元,但11個月總共回款400多萬元。僅有的200多萬元利潤,無法承擔高達300萬元的廣告投入。

  此外,由於電話營銷屬於“勞動密集型”,高峯時團隊接近50人,公司包喫包住。張雨說,因爲人員流動性大,公司用於招聘的費用每個月就達到1萬元,製作一條精美視頻廣告花掉10萬元,加上廣宣物料、品鑑用酒、差旅、接待費用等,公司開業一直處於虧損中。

  2018年春節後,股東眼看市場無望,最終決定公司清盤,作爲小股東,張雨也虧損50多萬,結束了茅臺鎮醬酒追風“走麥城”的經歷。

  深度覆盤

  醬酒追風的三條教訓

  2016年後醬酒大潮興起,市場不斷傳來醬酒暴利的消息,但虧損的中小品牌也比比皆是,天德酒業便是其中比較極端的案例。

  經歷此次“走麥城”,張雨總結了失敗的三條主要教訓:

  首先,公司營銷團隊組合欠佳。儘管依託天德酒業廠家優勢,但4名股東中並沒有成功市場操盤經驗的人才,對品牌打造的理解,還停留在“天上打廣告、地上鋪渠道”。

  大股東雖然有成功散酒銷售經歷,但對於新品推出後如何落地、招商、動銷等,整個團隊都缺乏經驗。這導致新品上市後,遲遲找不到經銷商接手,更不要說精耕細作市場了。

  其次,儘管茅臺鎮醬酒品質天下聞名,但是有品質、無品牌、嚴重缺乏市場運作能力。在茅臺鎮甚至仁懷,優秀的市場營銷人才都很稀缺。以底薪1500-2500元在茅臺鎮招聘員工開展電話營銷,看似人工成本不高,實則人浮於事,因爲大部分員工都完不成任務。將銷售機構設立在大中城市,便於對接市場和消費者,可能是中小企業的一個選擇。

  第三,天德酒業出好酒,大股東也有打造品牌強烈願望,但是中小企業不能花錢“砸”品牌。實際上,如果公司先從地面做起,從一個城市或者圈層做起,採用逐漸滲透的辦法,開展圈層或者社羣營銷,就會穩健得多。肆拾玖坊、中國酒業論壇酒傳在這方面已經有過成功案例。

  雲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左右腦諮詢公司總經理張權圖認爲,優質醬香白酒的特點,就在於其在消費者心目中高值高價的品牌印象已經形成,中小企業在運作市場時,切忌採用猛打廣告、大面積上終端、上促銷的傳統打法,而是應該圍繞優質客戶羣,進行深度的消費者培養和品牌教育。天德酒業“猝死”,恰恰犯了行業大忌。

  而在張雨看來,經歷失敗並不可怕。“如果有機會,還要再戰醬酒,爭取贏一局回來。”

  醬酒風口下,他們卻“兵走麥城”,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