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日前,海南椰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椰島”)對外發布公告宣稱收到了海口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資公司”) 關於股權轉讓的公告顯示,海南椰島股權轉讓被再次 “擱淺”。

而在業績端,海南椰島近幾年業績不斷下滑,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虧損引來“ST”,2018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仍不理想。此外,海南椰島近幾年的多元化戰略也廣被詬病。業內人士分析,海南椰島近幾年的業績不景氣、保健酒發展緩慢等都是由於公司近幾年戰略定位不清晰、發展重點“變來變去”,以及公司股權轉讓一直不順利帶來的高層內部動盪脫不了干係。對於新任管理層上臺後的海南椰島,未來發展應聚焦保健酒業務。

圖片:CNSPHOTO提供

股權轉讓多次擱淺背後博弈“洶湧”

11月13日,海南椰島發佈公告宣稱,公司收到國資公司《關於海南椰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份轉讓事項進展情況的函》,函件稱股權轉讓的申請已逐級呈報至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進行審覈。國務院國資委審覈國資公司申請後要求補充提供相關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文件。由於準備該文件需要一定時間,國務院國資委在受理時限內因未收到該文件,已於 2015 年 7 月 23 日將申請文件退回至相關部門。根據相關要求,國資公司上級主管部門正在積極重新協調補充辦理相關文件,並擬在取得該文件後依照審批程序遞交國務院國資委審批。

至此,海南椰島股權轉讓的申請已經被多次“擱淺”。資料顯示,2015年3月30日,國資公司與海南建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建桐”)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並於同年4月8日向海口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遞交了關於國資公司將持有的7873.7632萬股股份轉讓予海南建桐的申請。

2016年9月14日,海南椰島發佈公告宣稱,股權轉讓的申請已呈報至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國資委目前正在審覈國資公司申請並要求國資公司補充提供部分說明文件,國資公司正在準備該等文件。

截至如今再次發公告,股權轉讓的申請已過去了三年七個多月,可股權轉讓仍無進展,不禁引人生疑。對此,白酒行業專家蘇元輝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海南椰島股權轉讓涉及國資退出,引入外界資本,而資本進入不僅會牽涉到資金體量,還有人事安排、債務交割等諸多問題。股權轉讓一直沒有進展可能是關於轉讓金額、公司原有人員安排等問題雙方還在博弈。此外,雙方之間很可能存在對賭協議,要求買方進行一定的業績承諾,否則強行資本出局。

而接手海南椰島的資本遲遲不敢出手也是公司本身資產沒有想象中的優秀。蘇元輝坦言,保健酒行業本身利潤不高,運營成本很大。而資本都希望進入投資少、回報高的行業。外界資本和海南椰島接洽時間越長越會發現其中運作的難度。海南椰島確非優質資產。

深圳中爲智研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員張莉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海南椰島股權轉讓一直沒有進展說明公司的股權一直不明晰,背後的利益分配難以達成有效協商,導致公司發展戰略也模糊。此外,大股東增持承諾一直沒兌現也可見大股東與國資公司未達成發展一致,大股東只是看重了海南椰島這個“殼”,而未真正想發展海南椰島這個品牌。

高層“動盪”帶來戰略不清

說到資產本身的不優質,海南椰島這幾年業績端確實很不給力。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海南椰島的淨利潤分別爲4188.82萬、1311.85萬、-3525.01萬, -1.06億元,逐年下滑,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虧損引來“ST”。

進入2018年,海南椰島業績仍不景氣,數據顯示,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48億元,同比下滑49.56%;實現淨利潤-1.63 億元,同比下滑4843.68%。

除了淨利潤的下滑,海南椰島現金流也不理想。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椰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2.17億元,同比下滑362.99%;2018年前三季度,海南椰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爲-2.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6億元,虧損面繼續擴大。

業內人士分析,海南椰島淨利潤下滑、現金流堪憂都是由於公司近幾年定位不清晰,戰略不穩定,發展重點“變來變去”。

例如,2017年,海南椰島酒業依據澄邁老城白酒廠產能佈局全國白酒市場,並計劃藉助央視媒體傳播以擴大銷售規模,預計宣傳投入6億元。然而,沒過多久,海南椰島認爲應該聚焦保健酒就取消了原計劃對白酒的廣告投入,這引來了大批經銷商的退貨,海南椰島預計經銷商退貨帶來銷售收入減少約9900萬元,受此影響海南椰島預計減少2017年度利潤約7900萬元。

“海南椰島一會要發展保健酒、一會發展白酒,一會又迴歸保健酒,說明海南椰島本身戰略定位很不清晰,這是海南椰島近幾年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而公司戰略定位不清晰又與股權轉讓一直沒完成帶來的高層動盪脫不了干係。實際上,自海南椰島宣佈外資要進入開始,公司的發展重點已經從經營好業務轉變爲賣個好價錢。“蘇元輝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說。

確實,近期,海南椰島出現了大批高管的離職潮。資料顯示,2018年5月4日,海南椰島發佈公告稱,財務總監伍紹遠因個人原因辭去其財務總監職務。與此同時,海南椰島稱,董事、總經理雷立因到退休年齡,已辦理退休手續。5月8日,海南椰島發佈人事變動公告稱,副總經理羅雯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對於海南椰島的離職潮,張莉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離職的核心原因是諸多高管認爲,海南椰島因爲股權轉讓不順利導致公司發展方向一直未定,影響了海南椰島的未來發展價值,讓高管們看不到希望。

未來應聚焦保健酒業務

而海南椰島進行白酒佈局也是基於保健酒主業本身發展的不給力。資料顯示,作爲“保健酒行業第一股”的海南椰島曾經的銷售額遠超勁酒,而如今,勁酒體量將近百億元,海南椰島2017年營收只有11億,佔勁酒營收的十分之一。

蘇元輝坦言,海南椰島保健酒發展受阻是由於幾個因素。一是海南椰島只做禮盒裝,這導致銷售羣體較小,不能形成常規消費,而勁酒的小瓶裝則針對多數消費者,容易引流。二是海南椰島沒有堅持大單品的方向,最初推椰島鹿龜酒,後來又做椰島海王酒,還做礦工酒等,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而海南椰島的多元化戰略也廣受詬病。中國商報記者查閱海南椰島2018年半年度業績獲悉,海南椰島四大業務板塊中,只有食品飲料板塊收入同比實現上漲,酒類、貿易、房地產三大板塊的收入同比分別下滑34.8%、3.95%、76.85%。而食品飲料板塊收入雖實現增長,但體量較少,在總體營收中的佔比僅爲12%。

蘇元輝坦言,保健酒行業是一個需要做大量挨家挨戶人力資源推動等基礎性工作的行業,需要長時間的消費者培育和很大的資源投入。而海南椰島多元化策略使得很多資源被分散,而房地產、貿易、飲料等業務前景並不好,利潤不如酒類業務高,卻強奪了資源,自然帶來公司整體的不景氣。

確實,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飲料行業技術水平相對不高,進入門檻較低,很難短期做起來,尤其要開拓新市場難度更大,加上當前飲料企業普遍業績不太好,海南椰島發展飲料業務長期來看不是明智之舉。

相對而言,保健酒行業發展較爲穩定。據統計,2010 年我國保健酒產量 18.42 萬千升,2016 年產量增長至 80.58 萬千升。目前國內養生保健酒市場規模已經超過 200 億元,且呈現增長態勢,根據《中國養生酒發展白皮書》預測數據顯示,未來五年我國養生保健酒市場規模將達到500 億元,年度複合增長率在15%左右。

“因此,從未來發展來看,海南椰島應聚焦保健酒主業,摒棄其他業務,包括白酒業務。在具體經營層面,要堅持當前的椰島鹿龜酒和椰島海王酒兩個大單品,拋棄一些雜七雜八的產品。”蘇元輝如是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