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糧收購退出市場,玉米現貨逐步從政策市向市場化轉型,華北玉米市場已經成爲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走勢的風向標。每次價格波動,華北玉米多數都是率先啓動,領漲或者領跌全國。

今年新玉米上市之後,華北玉米再度以高開高走態勢引領全國新玉米市場繼續走強。10月份經過一波小幅調整再度上攻,相當一部分終端需求企業收購價格紛紛突破2000元/噸大關。面對這波新的上漲,筆者有些看不懂,尤其是從玉米現貨市場的供需結構本身來看,更是有些“莫名其妙”。

拍賣糧源足以填補缺口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經過連年調減,總體產量的確有一定下降。正因如此,玉米市場紛紛看多。然而,2018/2019年度真的會因新玉米少許減產而導致價格大幅上揚嗎?本年度新玉米供給量(2018年玉米產量)估算在2.1億~2.15億噸,比歷史最高峯2.4億噸還有2000萬噸以上的差距,但較上一年度降幅不到500萬噸。玉米減產對現貨價格雖是利多,但其力度不足以支撐價格大幅上漲。拍賣成交1億噸左右的政策糧,成爲當前玉米現貨市場最爲有力的供應補充,完全能夠彌補新玉米減產所帶來的供應缺口。

存糧終究還要流入市場

筆者調查得知,華北玉米之所以強勢運行,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糧農惜售心態太強,很大一部分糧農對當前的玉米價格依然保持看多預期,對手中的存糧持觀望態度。

而今年1億噸左右的政策糧流入市場,按理說會對現貨市場價格形成較爲明顯的衝擊,可事實恰恰相反,在政策糧拍賣的收尾階段,成交結果卻呈現出量價齊升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糧成交之後,很大一部分並未快速有效地流入市場。

然而,這部分玉米終究要流入現貨市場,隨着年關臨近,糧農也要將手中“超期”存儲的玉米出手。如果這些在12月份接連成爲現實,勢必導致玉米現貨市場集中上量。

一旦如此,今年玉米現貨市場很可能與夏季新小麥市場走勢如出一轍,糧農後期集中拋售導致現貨上量更爲集中,價格也將因此承壓,出現一波明顯的回調走勢,經過一個相對較長時間的消化之後,或再度迴歸穩步上行的軌道當中。(來源:糧油市場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