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江南水鄉里的“歸燕”,一個是雪域高原上的“雄鷹”。

千封書信,他們用真情搭建幸福鵲橋,用忠貞傳遞愛的溫暖;

千里之遙,他們用信念堅守愛情誓言,用奮鬥詮釋家庭文明。

她說,十年愛情路,無怨也無悔;

他說,七尺男兒身,許國亦許卿。

中國文明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系列訪談節目《40人對話40年》

本期對話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

陸軍某輸油管線管理大隊三級軍士長 邱宏濤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陸軍某輸油管線管理大隊三級軍士長邱宏濤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段琳玉 攝

記 者:歡迎您做客中國文明網“文明會客廳”,來到北京感覺怎麼樣?

邱宏濤:人還有點暈暈乎乎的,有些醉氧狀態。我所在的營地海拔4980米,它的含氧量不足內地的一半,突然來到含氧量充足的地方,有點不適應。

記 者:您從1998年入伍,在唐古拉山上已經駐紮了整整20年,能不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工作環境?

邱宏濤:20年了,我對這片高原的熱愛早已融入骨髓、深入血液。有首詩這樣講:“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就是唐古拉山上最真實的寫照。那裏雪天和大風常伴,平均氣溫都在零度以下,惡劣時會達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我所在連隊的主要工作是給西藏輸送成品油,我們班負責發電機組的維護,需要24小時值守。機房裏的噪音達到120分貝以上,常年高強度的工作,戰友們和我的身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神經性耳鳴、神經性頭疼等等。

記 者:我們聽說您和愛人結婚之前一直都是書信交往,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還記得嗎?

邱宏濤:我很忐忑,我害怕她不會按照信上的約定,見了面就領證結婚。

記 者:您們在信中約定第一次見面就領結婚證?

邱宏濤:對。我和丁贇已經認識8年了,一直保持書信往來。在信上,我們早就約定好見面就領結婚證。她當時也看出了我的顧慮,她說:“戶口本、身份證都帶上了,明天就去領結婚證!”

記 者:這麼堅決?

邱宏濤:對。但是當時她家裏反對,我們就沒有舉辦婚禮。領證當天,我花107塊錢請她在街邊喫了個火鍋,花了286塊錢給她買了件打折的衣服。這個數字我和丁贇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記 者:第一次見面,一頓火鍋、一件新衣服,然後就把婚給結了?

邱宏濤:對!領了證以後,她就跟我上了唐古拉山。因爲海拔高,她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頭痛得整夜都睡不着覺,吸氧也沒辦法緩解。我們那裏沒有家屬院,戰友們就臨時給我們挪了一間宿舍。過了半個月,她的身體好些了,就開始給班裏的同志們洗衣服、補衣服,幫戰士們寫家信,還跑去炊事班包餃子、炒菜。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陸軍某輸油管線管理大隊三級軍士長邱宏濤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段琳玉 攝

記 者:如今你們已經是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了。這幅全家福是哪一年照的?

邱宏濤:這是2013年8月1日早上,在北京看升國旗時拍的。其實,有些照片我真不忍心看,因爲妻子和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我總不在他們身邊。我愛人懷孕期間,自己拖着笨重的身體做飯、種地、養雞、餵豬啥都幹。因爲營養不良和勞累過度,我們大兒子是早產的。

記 者:早產的?

邱宏濤:對。她在家裏待產,我原本計劃完成工作就回家陪她。沒想到,突然接到部隊的緊急任務,我就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我回不去。她還安慰我說:“沒事,部隊的事是大事。”等我回家的時候,兒子已經一個月了。我把行李扔下,抱着她和孩子在牀頭哭。這應該是我愛人第一次看見我哭,也是她第一次看見我們西藏軍人的眼淚。大兒子出生到現在,我們一直兩地分居。我還沒來得及參與孩子的成長,他們就都已經長大了。

記 者:您是一位好軍人。您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如何?希望兒子繼續參軍嗎?

邱宏濤:我們只希望孩子正直、有思想,長大後能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因爲他們是軍人的孩子,所以我對他們也提了幾個小小的要求: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姿、對人要禮貌、要尊老愛幼。我還教育孩子要熱愛祖國,因爲沒有祖國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切。在他們小小的心裏,也不知道能聽進去多少、理解多少。我看大兒子的日記、作文裏面倒是經常寫着:“夢想自己長大了,穿上軍裝,超越爸爸。”小孩子都比較喜歡聽故事,一有機會,我就給孩子們講部隊裏那些英雄模範故事。關於孩子的教育,大人怎麼引導他,他就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記 者:您和孩子有很長時間沒見了,我們準備了一段小視頻,是您的大兒子拍給您的,一起來看一看。

邱宏濤:孩子確實是長大了。多年來,我很少陪在他們身邊。媽媽的言傳身教,對他們影響還是很大的。他媽媽經常給孩子們講我的工作,告訴他們爸爸和叔叔們在山上有多辛苦,也會給他們講我們的青藏線,講我們的高原軍人的故事。相信媽媽也給他們講過,當初不遠萬里嫁給爸爸,幫我守護小家,是爲了爸爸能更好地守衛“大家”。

記 者: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您認爲改革開放給您的家庭和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邱宏濤:我們長期駐守唐古拉,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應該是交通和通信。以前我要想回趟家,需要在路上攔路過的貨車,萬一遇到下雪天氣,經常要在外面站上六七個小時。幸運的是,青藏線上的貨車司機對我們都特別友好,只要攔車他們都停。現在青藏鐵路貫通之後,交通確實方便多了。相比十幾年前,通信也更加便利了。記得2005年,我休假回去買了一部手機,就爲了方便給家人打電話,沒想到等我把電話帶到連隊,才發現根本就沒信號。想打電話就必須去巡線,因爲巡線路上,說不定走到哪一處就有信號了。每次巡線十幾公里,如果是在內陸地區的話,一路小跑可能一個小時就到了,但在高原上要頂着風雪,四五個小時才能巡完。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陸軍某輸油管線管理大隊三級軍士長邱宏濤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段琳玉 攝

記 者:2016年12月12日,您的家庭被評選爲全國文明家庭,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能給我們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邱宏濤:現在回憶起來,還能想起當時的緊張心情。我當時不停地整理衣服,生怕哪個地方有褶皺,哪個地方沒扣好,手心都是汗。當習主席跟我握手時,我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同時也感覺身上的責任使命更重了。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合格的軍人,要當“四有”革命軍人,要爲實現強軍目標努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記 者:您心目中的文明家庭是什麼樣子?

邱宏濤:這個問題我跟妻子丁贇也探討過,應該是簡單和質樸。我們是軍人家庭,也許我們現在過得會比較艱苦,但簡簡單單、問心無愧就是最好的日子。我也時常對她說,如果你有什麼需要,可以先把它們記下來,等我將來退伍能陪在你身邊了,我再給你補上。她卻總說,家裏什麼都不缺。

記 者:我們國家有200多萬名軍人,其中像您妻子這樣的軍嫂還有很多。那麼,您想對廣大軍嫂說些什麼?

邱宏濤:軍人奉獻爲國,軍嫂奉獻爲家。正是有這麼多軍嫂默默支持、無私奉獻,我們軍人才沒有後顧之憂,能爲國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非常感謝這些軍嫂。

記 者:您這20年的堅守,少不了妻子的關懷和父母的支持,您想對妻子和父母說些什麼呢?

邱宏濤:記得很久以前,我愛人問我:“你在唐古拉待了這麼長時間了,能不能跟領導說說,換個海拔稍微低一點的地方工作?”我是這麼告訴她的,唐古拉條件再艱苦,也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也需要有人守。聽到這個,她就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只是叮囑我在山上要把身體照顧好,家裏有她,我放心。這麼多年來,如果不是我父母和愛人的支持,我也不可能在唐古拉一待就是20年。我跟這座雪山相處的時間比愛人和孩子還要多,只要祖國需要,只要軍隊需要,只要身體還能行,我願意一直在唐古拉堅守下去。

識別圖中二維碼或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觀看訪談視頻

(來源:中國文明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