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聞到臭魚爛蝦都會屏住呼吸,但生活中還有一批擁有出色嗅覺的人形警犬,他們能輕易聞出花生油菜籽油的區別;可能記不住一個人的臉,但卻能記住 ta 的香水味,時隔多年聞到這種味道還能對上號;甚至能從空氣裏嗅探出季節變化......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物種的生物特性以及生存現狀。

經過好奇心研究所的觀察,氣味敏感型人士很可能會做出以下行爲:

紙巾一般都優選無香型

洗碗光看着乾淨不行啊,得用鼻子聞聞

走在大馬路上會快步甚至小跑超過前面抽菸的人

儘量不喫火鍋、喫火鍋要噴除味劑

一眼看到電梯裏有人在喫東西,算了不上了等下一班

逛街時會問買手店用了什麼香氛

因爲討厭油煙味,堅持煮粥、生喫菜、用烤箱,堅決不開火

總的來說,這些嗅覺異於常人的人多少都會有“嗅覺潔癖”症狀,即討厭的氣味甚至要比視覺上的髒來得更“不乾淨”,自己身上和方圓十里內絕對不能有一絲不愉快的味道存在。

甚至還能通過氣味來“聞香識人”

不僅能辨識出不同人身上的氣味,甚至於對一個人的好感度也取決於氣味如何。

“嗅覺品味”限制了你跟我的交情,就好像喜歡榴蓮的人跟討厭榴蓮的人最好要約法三章,炒菜喜歡用菜籽油花生油等濃郁香型的和喜歡用玉米油淡香型的人多半不適合居住在一起。

有的人還會因爲一種味道愛上一個人,“臭味相投”這個詞可不是沒來由的,“臭”字通“嗅”,字面意思就是指“氣味相同的人也合得來”。正如讀者們在“氣味敏感型人士”話題中所反饋的,喜歡嗅覺上跟自己品味相近的人,而莫名討厭一個人後來才意識到是 ta 洗衣液的味道不好聞......相比視覺上,嗅覺的影響可能有點“隱形”,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可能來自於味道而不自知,對一個人的好感度也可能潛在地取決於“他聞起來怎麼樣”。

而反過來說也成立,“一個人聞起來怎麼樣”可能取決於你們之間的關係。

根據最近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科學實驗,女性在聞到伴侶的衣物時能感到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而當聞到陌生的男性氣味時,女性會下意識地感到緊張——皮質醇水平升高,這些都發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並且研究還發現,在這段關係中有多開心(催產素分泌的多少)都會影響到在聞衣服時的感受。

一些氣味管理困境

如果你是一個長期鼻炎患者,或者在看完這些特異功能後懷疑自己好像壓根沒長鼻子,不要悲傷心急,有時候嗅覺靈敏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畢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在氣息管理上比起一般人要多花不少功夫:

洗衣液洗出來的衣服如果不好聞那麼這件衣服就廢了,所以在買洗髮水沐浴露香皂洗衣粉牙膏之類的,都一定要逐一聞一聞再買;甚至,喜歡自己的東西上有自己的味道,別人用完之後就變味了心裏不舒服;陰雨天會用鼻子確保每一件收下來的衣服沒有奇怪的味道,有就再洗一遍;買香氛產品會用在不同的時節、場合甚至不同的心情......

生活中“氣味”的殺傷力或許被忽略,其實嗅味也有“臭味污染”和“香味污染”的概念,但不像噪音有明確的官方法規來限制分貝,像垃圾場散發臭味這樣的問題還很難解決,就更談不上治理香味污染的問題了,所以說只能憑自覺。

氣味管理不僅是氣味敏感型人士的自我約束,在公共場合也是爲了他人着想的一種素質體現:人前吸菸要徵求一下別人的意見、在火車上喫泡麪請三思;喜歡噴香水也要適度,不是把自己搞得越香越好,要知道很香很香大致等同於很臭很臭。

題圖來自:鄭舒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