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匠君

赋能新匠人,定义新国货

让我们一起为新国货力量打call

百匠大集245号匠人 张晓亮

他是“国家非物质遗产酿酒技艺传承人”

他是“博士、青作协主席”

他研发了“中国书酒”、“五粮书酒”等爆品

亲手打造了中国文化酒酒类品牌

——一款叫“书”的粮食酒,

立志做国内行业的标杆

01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也许,张晓亮就是顾城笔下那个“被妈妈宠坏的、任性的孩子”。

从小到大,他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光环:8岁,发表处女作《春天来了》;13岁,推选为《青少年日记》封面人物;2005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新锐人物;2008年,当选为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

他说:“我想开书店。”

这话往朋友圈一放,质疑声四面八方涌来,铺天盖地:“兄弟,这几年眼睁睁看着电商冲击波击倒的实体书店无数,你确定要逆流而上?”“再大的实体书店集团,如今营收贡献也都是依靠版权引进、教辅甚至房产,基本指望不了店面业务,盈利增长点难搞啊!”

张晓亮不怕。他说:“我要开的书店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儿的地方,未来的社区书店就应该开在家门口。”

实体店书装着读书人的情怀,它的价值永远都无可取代。他想让刚开始认字的小学生来找带拼音的故事书,他想让三两结伴而来的中学少女叽叽喳喳讨论各式的言情小说,他想让上班族和中年人在这里开展社交……

他想在书店品茶、喝酒,赏瓷,他想让所有习惯孤独的灵魂,都习惯这份带有烟火气的美好。

张晓亮要开的,是一个升级版的书店:卖书、卖茶、卖酒、卖时间、卖文化、卖创意……将其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式文化消费场所。

02

一面读书,一面酿酒

张晓亮是千年老字号酒厂掌门人,也是一个自带文化涵养的商人。他爱书,喜欢书,也是“书”商标拥有者。他以“书”为名,以“书”为型,以“书”为粹,一面读书,一面酿酒。

“好酒高攀不起,赖酒成堆”,市面上,各式白酒鱼目混杂,无良商家以利带动市场促销,真真假假扰人心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技艺传承人,张晓亮下定决心,一定要打造一款有文化气息、品质最佳的、能让大众消费得起的好酒。

就这样,一款名为“书”的粮食酒——“书酒”诞生了。

产品的包装设计,作为直接和主要传递者,一定要有独特的识别度,产品形象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道窗口。“书酒”既要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体现书的概念和书的文化内涵,还必须具有珍藏价值。“买一瓶书酒,就好像买本书,喝前心心念念,喝时沉醉其中,喝完回味无穷。”

其次就是口感。中国地域广阔,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由于人文、自然条件的差异,酒文化也不尽相同。张晓亮多方调查后发现,一款好酒,既要满足大众口味,在市场上杀出重围,又要保留个中特色,使得消费者情有独钟,酒质占很大因素。

张晓亮从源头抓起,精选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五种粮食为原料,古法秘制,手工制作,沿袭千年酿酒工艺。可谓是酒香浓郁、绵柔甘冽、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

03

瓶开酒散,十里飘香

“书”是酒的商标,“书”是酒的名字。

平常太精于这项传统技法了,张晓亮酿起酒来得心应手。对于这款新开发的“书酒”他更是事必躬亲,层层把关,并对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千年酿酒工艺,经过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老熟陈酿等独具特色的综合工艺技术,芳香四溢。

乍一看,这就是一本书,内藏了无数传统经典。打开来看,透过纱膜书酒若隐若现,瓶开酒散,十里飘香。

书酒由河南省祥符调酿酒厂酿造生产。这是张晓亮在查阅多方资料、实地考察后才决定下来的。河南省祥符调酿酒厂,来自最古老的夏朝古坊,专供帝王饮用的首坊酒。1901年,慈禧太后饮用后赞不绝口,赐名西会福,后更名祥符调。历史不可演绎,经典却能重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如歌,酒乃绝唱。

只有在饮酒的时候,人们那颗紧裹于红尘世俗的心、麻木的心、躁动的心,才会被浸润软化,滤去沙粒,冲掉混浊,恢复纯净自然。

料峭山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在张晓亮的书店里,每一个文字都被缝上了一丝好闻的烟火气。与其说他打破了传统书店运营模式,不如说他以俗为雅,从书的古城里找到了,当人们还是孩子时的最纯净的笑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